图书介绍

针术的近代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针术的近代研究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1006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术的近代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定义及有关学说1

第一章 定义1

第二章 有关学说4

第一节 中国古典说4

第二节 作为刺激疗法的针术6

第三节 适应症候群和针术10

第四节 从神经生理学和临床观点来看针术16

一 内脏的感觉(石川氏)18

(一)内脏的感觉18

(二)传入性内脏感觉的传导径路19

(三)外部刺激机制与兴奋传递径路的关系以及传入性植物神经中枢21

(四)海氏知觉过敏带和刺激适应部位22

(五)外部皮肤刺激和内脏运动??的关系23

二 皮肤压、植物性神经反射(高木氏)41

(一)压、半侧发汗反射42

(二)交叉性压发汗反射43

(三)发汗区域问题45

(四)皮肤刺激的种类、强度、感受部的分布状态47

第五节 自动控制和针术49

第六节 种经疗法及其他与针术56

第二篇 针术的副作用、过失、适应症67

第一章 针术的副作用及过失67

第一节 感染67

第二节 折针67

第三节 穿孔69

第四节 晕针69

第五节 刺激量的过不足70

第二章 适应症71

(一)镇痛作用71

(二)转调作用71

(三)适量的针术可抑制血液酸中毒72

第三篇 针术的诊断学75

第一章 体表的诊断点75

第一节 海氏带75

第二节 压诊法、撮诊法80

一 胸部压诊82

(一)前胸部的压诊82

(二)后胸部的压诊85

二 腹部的压诊87

(二)局限性压痛88

(一)泛发性压痛88

(三)压诊点89

三、臂骶部的压诊93

(一)臂部的压诊93

(二)骶部的压诊95

四 胸部的撮诊96

五 腹部的撮诊97

第三节 丘疹点(藤田氏)99

(一)实验材料99

(二)实验方法99

(三)实验结果及考案99

第四篇 治疗的实技110

第一章 决定刺激量的条件(针的种类、手法的选定)110

第一节 脉诊115

第二章 决定刺激部位的条件115

第二节 赤羽氏法(知熟感度测定法)120

一、方法121

二、病例122

病例1:扁桃腺炎122

病例2:支气管炎122

病例3:口角炎、口腔炎122

病例4:胸痛123

三、试验124

(一)出现於阑尾炎患者的赤羽氏现象124

(二)从耳朵泻血来观察赤羽氏现象127

第三节 特效穴的用针128

第四节 平田氏十二反应带130

第一节 毫针(管针)的用法133

第三章 针的用法133

第二节 小儿针137

第三节 点滴泻血法138

第四节 鍉针(井上氏改良鍉针)140

(一)鍉针的形状141

(二)用法141

(三)血虚和气虚用鍉针142

(四)鍉针和补泻143

第五节 局部用法145

第六节 燔针(灸温针)148

(一)用具用法148

(二)燔针适应证是阴虚证150

第七节 行针(置针)151

第八节 治本法153

第四章 治验例159

第一节 针术的实习方法159

第二节 临床例164

例1:肌痛164

例2:慢性胰管内膜炎165

例3:蛔虫症166

例4:主动脉中膜炎166

例5:神经痛168

例6:肺浸润、右坐骨神经痛168

例7:上腹部疼痛(十二指肠溃疡?)169

第三节 我所实验的针术效果(H.许米特)170

第五篇 针术在西欧174

第六篇 经络和经络现象183

一 向来所观察的经络现象191

二 针响194

三 长滨、丸山氏现象196

四 赤羽氏现象200

五 石井氏说201

(一)经络是综合发生系统201

(二)人体的构造202

(三)经络与肌肉、韧带205

(四)侧线器官和神经冠、血淋巴系206

(五)胚腺野和原始血管系207

六 皮肤通电抵抗和良导络(中谷)210

七 结语211

附录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