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统编教材 公共科目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嘉林主编;徐理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统编教材 公共科目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绪论1
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4
思考题6
第一章 辩证唯物论7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7
一、什么是物质7
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8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0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2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2
一、意识的起源12
二、意识的本质14
三、意识的作用15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6
思考题17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17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17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8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19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20
一、质量互变规律20
二、对立统一规律22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25
第三节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9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9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9
思考题30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31
第一节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31
一、实践、主体、客体31
二、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31
三、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31
四、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32
五、认识的辩证运动33
第二节 认识和真理36
一、真理是客观的36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37
三、真理和谬误39
四、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40
思考题42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42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改革42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2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43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改革47
第二节 阶级、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49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49
二、国家和革命50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人民民主专政52
第三节 群众、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53
一、群众、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53
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56
第四节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建设60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和意识形态诸形式60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2
第五节 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65
一、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65
二、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66
三、共产主义人生观67
思考题68
第二部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69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69
第一节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9
一、社会主义具有共同的本质和目标69
二、社会主义具体模式的多样性71
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新的模式73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74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导74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75
第三节 坚持实践标准,在探索中开拓前进78
一、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78
二、敢于试验,大胆创新79
思考题80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80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80
一、邓小平对初级阶段理论的贡献80
二、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81
第二节 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依据83
一、正确认识国情是制定正确路线和政策的基础83
二、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84
第三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85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地位和作用85
二、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86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88
思考题89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8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注重发展生产力89
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89
二、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重要条件90
三、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判断一切是非的根本标准91
第二节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92
一、解决主要矛盾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92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始终把经济建设置于中心地位93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5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95
二、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96
思考题9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97
第一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97
一、改革是第一次革命的继续97
二、改革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98
三、改革将使中国的面貌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99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取向100
一、邓小平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正确的方向10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02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103
一、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03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04
思考题105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105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105
一、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征105
二、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107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08
一、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108
二、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08
三、全方位地积极发展对外关系109
第三节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110
一、实行开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110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11
三、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12
四、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把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112
思考题113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113
第一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114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创建新中国的根本指针114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当代中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115
第二节 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117
一、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和建设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117
二、四项基本原则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建设和改革的方向118
第三节 正确坚持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120
一、正确理解,全面坚持120
二、在坚持中发展120
思考题12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122
第一节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22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内容122
二、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124
第二节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125
一、波浪式发展的建设规律125
二、抓住时机,加速发展126
三、以重点带动全局的战略方针126
第三节 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28
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28
二、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28
三、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29
思考题130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1
第一节 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1
一、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3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133
第二节 坚持“两手抓”,搞好精神文明建设134
一、“两手抓”,“两手硬”的战略方针134
二、越是改革开放,越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135
第三节 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培养“四有”新人13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137
二、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138
思考题140
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14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40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40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关键142
第二节 加强党的建设143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143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搞好党的组织建设143
三、加强党风建设,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1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146
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146
二、紧紧依靠广大农民146
三、紧紧依靠知识分子147
思考题147
第十章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147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148
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的努力148
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给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149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150
一、只有一个中国150
二、“两种制度”可以并存150
三、特别行政区享有宪法规定的高度自治权151
四、“一国两制”以法律为保证,长期不变151
第三节 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5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成果152
二、湾回归祖国必将实现153
思考题154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55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55
第一节 商品与货币155
一、商品155
二、价值形式与货币158
三、价值规律161
第二节 资本及其运动161
一、资本与剩余价值161
二、资本积累及有机构成的提高163
三、资本的循环与周转164
四、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165
第三节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168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68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69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70
思考题171
第二章 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171
第一节 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内容171
一、市场171
二、市场主体172
三、市场经济结构173
四、市场规则174
第二节 市场机制与价格机制175
一、市场机制及其作用175
二、价格机制及其特征176
第三节 市场类型与竞争178
一、市场类型的划分178
二、市场集中度与规模181
三、市场竞争及其主要手段181
思考题183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183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几种主要的企业制度183
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制度概述183
二、个人业主制企业制度184
三、合伙制企业制度184
四、公司(法人)制企业制度1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189
一、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体189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19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191
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1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193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营管理机制193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职能194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196
四、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198
第四节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制度200
一、近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200
二、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具体任务201
思考题20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体系202
第一节 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联系203
一、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203
二、市场体系的相互联系203
第二节 商品市场204
一、商品市场的含义204
二、农产品市场204
三、工业消费品市场205
四、生产资料市场206
第三节 生产要素市场207
一、金融市场207
二、劳动力市场211
三、房地产市场213
第四节 技术和信息市场215
一、技术、信息市场的内容及其组织形式215
二、技术、信息市场的功能216
三、技术、信息市场的现状及问题217
第五节 期货市场218
一、期货市场的内容与特点218
二、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218
三、我国期货市场的发育状况219
思考题22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221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目标221
一、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21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的经济职能223
三、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基本原则224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26
一、财政政策226
二、货币政策230
三、“相机抉择”,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36
第三节 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237
一、收入分配政策237
二、产业政策239
三、区域政策245
第四节 政府的计划指导247
一、政府计划的形式与作用247
二、政府经济计划的编制与实施248
三、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中的作用249
四、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管理、调控体系251
第五节 政府的经济监督253
一、政府经济监督的基本内容和形式253
二、政府经济监督的作用和意义254
三、建立正常的社会监督255
思考题256
第四部分 法律258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258
第一节 法与法律规范258
一、法的概念258
二、法律规范259
第二节 法的实施262
一、法的实施的概念262
二、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262
三、法律规范的解释265
四、法的遵守266
五、违法、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267
第三节 法律关系272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272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273
三、法律关系的内容276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277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278
思考题279
第二章 宪法279
第一节 宪法概述280
一、宪法的概念280
二、宪法的实施保障280
三、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精神281
四、现行宪法的修正案282
五、国家象征283
第二节 国家基本制度283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83
二、政权组织形式285
三、国家结构形式286
四、选举制度289
五、经济制度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