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官证据评判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官证据评判研究
  • 陈惊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31093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35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证据-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官证据评判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证据评判概说1

第一节 证据评判的含义1

一、证据评价、证据裁判与证据评判2

二、证据评判是对证据审查、评价和判断的行为2

三、证据评判是根据证据认定事实的过程3

四、证据评判是从证据到事实的桥梁3

第二节 证据评判的主体5

一、评判主体的伦理与道德建设5

二、评判主体的职业化与专业化6

三、评判主体的独立与中立7

四、精英司法的理想与现实9

第三节 证据评判的客体10

一、证据概念之学说10

二、证据与证据信息13

三、证据与定案证据16

四、证据的客观属性与主观属性20

第四节 证据评判的内容21

一、证明能力21

二、证明力22

第二章 证据评判的理论基础25

第一节 诉讼认识论26

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确定性和辩证性26

二、诉讼认识的相对性、主观性和有限性30

三、诉讼认识论对证据评判的若干启示39

第二节 正当法律程序理论40

一、正当法律程序的起源及其发展41

二、正当程序内容的发展与变化47

三、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51

四、正当程序的正当化表现53

五、证据评判的基本程序要求55

第三节 利益衡量理论55

一、利益衡量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56

二、利益衡量理论要点62

三、证据评判的若干利益衡量方法63

第三章 证据评判的基本原则67

第一节 客观公正原则68

一、客观公正原则的内涵68

二、客观公正原则的实践问题71

三、客观公正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74

第二节 情理推断原则75

一、情理判断原则的内涵75

二、情理判断原则的实践问题78

三、情理判断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79

第三节 综合评判原则81

一、综合评判原则的内涵81

二、综合评判原则的实践问题82

三、综合评判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84

第四节 理由公开原则85

一、理由公开原则的内涵85

二、理由公开原则的实践问题89

三、理由公开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90

第四章 证据评判的基本结构92

第一节 证据评判的基石92

一、证据裁判制度的历史发展92

二、证据裁判制度的内涵概述96

三、证据裁判制度在我国之状况100

第二节 证据评判的方式101

一、法定证据制度102

二、自由心证制度109

三、证据评判方式在我国之状况116

第三节 证据评判的基本方法118

一、经验法则与司法认知119

二、逻辑规则与司法推理124

三、利益衡量与司法推定129

第四节 证据评判的证明标准133

一、证明、诉讼证明与审判证明133

二、证明标准与证据评判的证明标准142

三、审判证明标准之选择147

第五节 证据评判的应然目标153

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论153

二、传统证据法学中的客观真实理论155

三、客观真实理论面临的挑战157

四、客观真实与证据评判的应然目标159

第六节 证据评判的实然结果160

一、裁判事实的客观性与绝对性162

二、裁判事实的主观性与相对性162

三、对裁判事实的实践检验有限性164

四、裁判事实的正当性165

第五章 证据评判的工作机理166

第一节 从客观事实到主观事实167

一、事实概说167

二、客观范畴的事实172

三、主观范畴的事实174

四、客观事实与主观事实之间的联系179

第二节 从证据、可识素因到信息180

一、证据与可识素因180

二、可识素因的理解和辨析185

三、可识素因与证据信息189

第三节 从信息到符号190

一、信息概念190

二、信息的特征195

三、人与信息202

四、信息与符号205

第四节 从符号、命题到裁判事实210

一、从符号到命题210

二、命题的概念及解析211

三、证据、事实与命题的关系214

四、命题与裁判事实216

第六章 证据评判理论视野下的实务建议221

第一节 理念与思维221

一、加强证据评判要以审判程序为中心的观念221

二、正确理解证据裁判制度的作用和局限223

三、理性对待法官心证的自由与限制225

四、经验、逻辑和价值的综合与交叉227

五、侦控思维、辩护思维与法官证据评判228

六、排除法官对证据先入为主的“恐惧”230

七、清楚认识神证、人证和物证的历史规律231

八、充分利用客观性证据和主观性证据的特点232

九、逐步完善证据规则体系235

十、注重间接证据的综合运用236

十一、无罪推定和疑罪处理239

第二节 实务与方法240

一、单一证据评判要点240

二、综合证据评判要点244

三、物证的评判要点246

四、人证的评判要点247

五、对单个案件的若干评判要点249

六、正确对待证据评判实践中的潜规则252

七、“幽灵抗辩”和“证明责任”的转移253

八、正确理解证明标准的分层和统一254

结论257

参考文献2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