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兄弟的隐喻 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兄弟的隐喻 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
  • 孔朝晖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198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国家-形象-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兄弟的隐喻 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意义2

一 选择形象学研究的目的和价值2

二 选择《真理报》研究的方法与意义6

第二节 课题目前的研究状况8

一 国外研究状况8

二 国内研究状况12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7

一 对象17

二 方法18

第一章在“强邻”与“弱友”之间摇摆: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的流变史29

第一节 从神秘大国到弱小邻邦:沙俄时代的中国形象31

一 初始想象:遥远神秘的东方古国(约16世纪之前)31

二 直面中国:地大物博、文化丰富的贸易伙伴(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34

三 学习榜样:尊孔奉儒的智者帝国(17世纪末至18世纪)38

四 文化大国:俄罗斯传教士与汉学家的贡献(18世纪至19世纪)45

五 形象倾覆:可欺可辱的贫弱中国(清朝末期)48

六 疑虑:中国——“黄祸”?(19世纪至20世纪初)52

第二节 从兄弟到敌人:苏(俄)联时代的中国形象56

一 革命者和同盟军:十月革命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形象56

二 狂热的毛主义:敌对的中国形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62

三 变强又“变色”的中国:对中国威胁的担忧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疑虑66

第三节 从危险邻国到战略合作伙伴:新俄罗斯的中国形象72

一 危险邻国:自我价值观危机与“中国威胁论”72

二 假冒伪劣的中国(商品):对中国的信任危机74

三 战略伙伴:中国的新形象76

四 复杂而模糊的中国:当代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认识77

小结80

第二章 完美轮廓: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真理报》中的概貌83

第一节 套话抑或刻板印象?《真理报》与中国形象研究的关系84

一“套话”与“刻板印象”84

二 报刊文本与形象学的跨文化研究87

第二节《真理报》(1950—1959)及其有关中国的报道概要91

一 苏联官方的喉舌——《真理报》91

二 分析方法概述96

第三节《真理报》对中国整体形象有计划有规律的正面宣传101

一 对所有报道的定量分析101

二 定性分析112

小结114

第三章 兄弟、盟友和美好新世界:中国形象的神话化116

第一节 言说中国:苏联的集体话语模式117

一 苏联的集体话语模式117

二《真理报》话语模式分析122

第二节 中国神话:苏联自我神话的延续137

一 符号学与神话理论137

二《真理报》的神话化过程139

三当“神话”变为“现实”146

第三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中国镜像148

一 意识形态148

二《真理报》的意识形态建构151

三 权力的媒介:苏联官方意识形态对其媒体的绝对控制157

小结159

第四章 单面形象的多维支持:“中国兄弟”的形象学构成原理161

第一节 词汇网络中的单面形象162

一 关于中国的关键词和幻觉词162

二 形象在文本结构层层推进中逐渐清晰167

第二节 多元互文环境中的单面形象195

一 叙事序列196

二 基本态度198

三 互文性阐释199

第三节 特写和游记:媒体对单面形象的文学支持208

一 概念界定:特写与游记的文学性和新闻性209

二 预先的想象:中国形象形成的特定思维空间212

三 强化的视域:中国形象在苏联文本中形成的中方因素221

小结227

第五章 政治的“兄弟”与文化的“他者”229

第一节“兄弟”的隐喻:苏联塑造中国形象的唯政治性230

一 救世主:俄罗斯传统的政治定位230

二 苏维埃文化的一元性239

三 中国威胁:苏联挥之不去的隐忧243

第二节 文化的“他者”245

一 苏中文化交流的严重失衡246

二 俄罗斯文化的几个起源257

三 本国文化中的“东方因素”并不等于接纳中国文化260

小结264

余论 认清自我身份,走出“兄弟”之维265

第一节 认清自我身份265

第二节 走出“兄弟”之维268

主要参考文献270

后记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