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化转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以黄冈市沿江经济带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业化转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以黄冈市沿江经济带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3809362.jpg)
- 李兆华,张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2785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8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97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黄冈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业化转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以黄冈市沿江经济带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生态文明概论1
1.1 生态文明的产生1
1.2 生态文明的概念2
第2章 研究总则4
2.1 指导思想4
2.2 基本原则4
2.3 研究依据6
2.3.1 国家和地方法规6
2.3.2 国家标准6
2.3.3 相关规划7
2.3.4 主要数据来源7
2.4 技术路线7
2.5 范围和期限9
2.5.1 研究范围9
2.5.2 规划时限10
2.6 目标和指标体系10
2.6.1 规划目标10
2.6.2 指标体系10
第3章 研究区概况15
3.1 自然概况16
3.1.1 气象气候16
3.1.2 降水18
3.1.3 土壤类型19
3.1.4 动植物资源21
3.2 研究区社会经济条件22
3.3 行政区域与人口22
3.4 土地利用25
3.5 经济实力及绿色农业资源28
3.6 水电资源35
3.7 矿产资源36
3.8 交通条件37
3.9 旅游38
第4章 生态活力研究42
4.1 生态安全42
4.1.1 森林覆盖率43
4.1.2 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45
4.1.3 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50
4.1.4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55
4.1.5 矿区土地复垦率59
4.2 生态效率64
4.2.1 单位GDP能耗64
4.2.2 单位GDP水耗66
第5章 生态环境质量研究70
5.1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容量估算70
5.1.1 研究区域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70
5.1.2 环境质量现状71
5.1.3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估算方法75
5.1.4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估算结果77
5.1.5 环境容量计算86
5.2 水污染防治研究90
5.2.1 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90
5.2.2 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90
5.2.3 河流污染综合治理90
5.3 大气污染防治研究91
5.3.1 SO2减排措施91
5.3.2 NOx减排措施92
5.3.3 PM10减排措施92
5.4 噪声污染防治研究94
5.4.1 交通噪声控制94
5.4.2 工业及社会生活噪声控制95
5.4.3 建筑噪声控制96
5.4.4 固定噪声控制96
5.5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研究96
5.5.1 生活垃圾污染控制97
5.5.2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98
5.5.3 危险废物污染控制98
5.5.4 建筑垃圾污染控制98
5.5.5 城市粪渣污染控制98
5.6 总量控制研究99
5.6.1 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立法99
5.6.2 强化政府职能100
5.6.3 加快环保硬件设施建设100
5.6.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理体系101
5.6.5 持续推进新能源的研发和推广101
5.6.6 推进重点行业结构优化调整102
5.7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研究102
5.7.1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研究目标102
5.7.2 乡镇环保机构延伸,确保村庄连片综合整治103
5.7.3 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科学发展103
5.7.4 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创建“两清两减”示范区106
5.7.5 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进“两创两治”工作106
5.7.6 建立机制,促进减排107
5.7.7 严格准入条件,推进环保专项行动107
5.7.8 加快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108
第6章 区域社会发展研究117
6.1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研究117
6.1.1 环境监管现状117
6.1.2 监管能力建设研究118
6.2 环境管理119
6.2.1 构建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政府长效管理行政体系121
6.2.2 建设环境友好、高效有序的企业生态文明127
6.2.3 建立公众参与长效机制133
第7章 协调发展程度研究139
7.1 生态文化建设139
7.1.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141
7.1.2 发展优质生态教育,传承特色生态文化146
7.1.3 高调进行生态宣传,提升全民生态意识150
7.1.4 充分挖掘黄冈长江文化,倡导绿色文化消费152
7.2 生态宜居指标154
7.2.1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154
7.2.2 稳定两大指标,促进社会和谐155
7.2.3 实施调控引导,构建和谐人居体系161
7.2.4 稳定人口数量,加强人才培养162
7.2.5 沿承教育品牌,加强科教文卫建设164
7.2.6 秉承以人为本,争创生态人居环境166
参考文献173
附图177
附图1 黄冈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饮用水源地示意图177
附图2 黄冈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行政区划图178
附图3 黄冈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水系图179
附图4 黄冈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交通图180
附图5 黄冈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主要生活污水处理厂分布图181
附图6 黄冈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主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分布图182
附图7 黄冈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生态功能分区图183
附图8 黄冈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人口密度分布图184
附图9 黄冈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地势图185
附图10 黄冈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土地利用图186
附图11 黄冈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土壤类型图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