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艺术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艺术概论
  • 谢东山著 著
  • 出版社: 华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ISBN:986686032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艺术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壹篇 艺术的诞生1

第1章 小心与艺术碰个正著!3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3

第二节 理论家们重新为艺术下定义4

第三节 艺术是社会定义下的产物6

第四节 发现我们身边的艺术作品与艺术行为7

第2章 艺术如何改变你和我?13

第一节 艺术的功能:就个人而言13

第二节 艺术的功能:就社会而言16

第三节 艺术的功能:就人类总体文化而言19

第3章 你在「原始艺术」中发现了艺术的起源吗?21

第一节 艺术起源论的历史回顾21

第二节 原始图像符号与艺术的起源26

第三节 符号转化论28

第4章 艺术有哪些类别?33

第一节 为什么要分类艺术?33

第二节 艺术分类的方法33

第三节 视觉艺术34

第四节 表演艺术51

第五节 影像艺术63

第六节 文学66

第5章 人们为什么要创造艺术?69

第一节 艺术创作活动的多重意义69

第二节他/她为什么热衷于艺术创造?70

第三节 艺术创作的社会意义72

第四节 艺术在形式创造上的意义77

第6章 艺术作品如何从无到有?81

第一节 艺术作品如何从无到有?81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体验、构思与制作82

第贰篇 发现艺术品93

第7章 艺术家利用哪些材料创造艺术?95

第一节 为什么要认识创作材料?95

第二节从「技术性材料」过渡到「表现性材料」96

第三节 材料的物理特性与美感98

第四节 材料的叙事功能100

第五节 20世纪的综合媒材创作102

第8章 艺术的形、色、线107

第一节 什么是「形式要素」?107

第二节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108

第三节 形式究竟包含哪些要素?109

第9章 艺术形式的十大基本原理125

第一节 什么是「形式原理」?125

第二节 艺术的形式原理有哪些?125

第10章 艺术家表现哪些题材?139

第一节 什么是「题材」?它与「内容」有什么差别?139

第二节 为艺术创作题材分类140

第11章 如何认识艺术作品中的内容蕴涵?159

第一节 什么是「内容蕴涵」?它与「形式」有何关联?159

第二节内容蕴涵的不同层次160

第三节 寻找建筑艺术的内容蕴涵162

第四节 从社会批判出发的内容蕴涵164

第五节 回归纯真的视野与心境168

第参篇 艺术的鉴赏与批评171

第12章 艺术鉴赏是人的本能吗?173

第一节 艺术鉴赏的真实对象:意象世界174

第二节艺术鉴赏的态度178

第三节艺术鉴赏的特质181

第四节艺术鉴赏的类型184

第13章 当你面对一件艺术作品,你该从何看起?191

第一节 一首唐诗的故事191

第二节 艺术鉴赏的基本概念194

第三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194

第14章 艺术批评的主义与学说205

第一节 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的区分205

第二节 艺术鉴赏态度和艺术批评态度206

第三节 艺术批评的目的207

第四节 艺术批评的特性208

第五节 当代艺评的中心议题209

第六节当代艺术批评的种类212

第七节 艺术批评范例232

第15章 你如何诠释艺术作品并给予评价?237

第一节 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237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原则239

第三节 艺术批评的方法与步骤240

第四节 艺术批评的分析步骤242

第五节 艺术批评实例:《王羲之观鹅图》248

第六节 批评与鉴赏的差异:一则实例255

第七节 诠释与文艺理论258

第16章 当中国画论遇上西方艺评261

第一节 中国传统美学对艺术的影响261

第二节 中国人的艺术鉴赏态度262

第三节 中国艺术批评态度的特性264

第四节 西方艺术与批评268

第五节 中西艺术批评比较270

第17章 为什么应该尝试艺术的鉴赏与批评?273

第一节 艺术鉴赏过程与目标273

第二节 艺术鉴赏中的鉴赏者角色274

第三节 艺术鉴赏的知识属性275

第四节 艺术鉴赏活动的个人条件277

第五节 艺术批评的功能与目标278

第六节 创作、鉴赏、批评三者的相互作用279

第肆篇 艺术与人生的对话281

第18章 艺术与个人283

第一节 艺术与全面发展的人283

第二节 全民审美教育的必要285

第三节 个人审美发展的内容286

第19章 艺术与社会291

第一节 艺术鉴赏者与艺术品的互动关系291

第二节 艺术生产与社会的关系292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296

第20章 如何融美感经验于人生经验?301

第一节 艺术是生活经验的传达302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泉源303

第三节 人生经验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303

第四节 美感经验与人生阅历304

第五节 审美体验对个人的影响305

第21章 如何参与艺术活动以充实生活内涵?307

第一节 参与艺术活动的迫切性307

第二节 参与艺术活动的功能308

第三节 参与艺术活动的目标310

第四节 参与艺术活动的方法312

第五节 参与艺术活动的形态特征314

第六节 参与艺术活动的地方315

第七节 美化生活内涵的重要性320

第22章 迈向精緻文化的道路323

第一节 精文化的构成要素323

第二节 文化生产力324

第三节 文化资产326

第四节 艺术鉴赏力327

第五节 艺术创造力327

注脚331

参考书目338

图片来源342

译名索引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