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学方法
  • 徐皓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6726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学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优化教学方法3

第一章 从应试教学到素质教学3

第一节 应试教学的含义和弊端3

一、教学对象上的局限性3

二、教学内容上的片面性4

三、教学过程的表面性4

四、教学效果上的虚假性4

第二节 素质教学的含义和目标5

第三节 由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转轨6

一、改革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7

二、深化考试改革7

三、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7

第二章 从狭义教学到广义教学9

第一节 狭义教学和广义教学的含义9

第二节 狭义教学的旧传统及其流弊10

第三节 现代教育家对狭义教学的批判11

第四节 变狭义教学为广义教学12

一、端正教学目标12

二、增多信息通道13

三、拓宽教学内容13

四、注重实践环节13

第三章 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15

第一节 “学会生存”的提出、主要内容及其局限15

第二节 “学会关心”的提出、主要内容及其实践16

一、人类意识,国际理解教育17

二、生态环境教育17

三、人口教育,信仰教育,世界和平教育18

第三节 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的启迪18

第四章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21

第一节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的演变21

第二节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的演变23

一、模式124

二、模式224

三、模式324

四、模式425

五、模式525

六、模式625

第五章 从教授到学导31

第一节 从“先生讲,学生听”到“学生学,教师导”31

第二节 从教授法到教学法33

第三节 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34

第四节 变以授为主为以导为主36

第五节 从讲课到导课,从听课到看课37

第六章 从知为主标到能为主标到力为主标43

第一节 知为主标及其局限44

第二节 从知为主标到能为主标到力为主标46

第三节 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47

第七章 从失败教学到成功教学51

第一节 失败教学及其弊端51

第二节 成功教学及其效能52

第三节 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54

一、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54

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55

三、坚持课堂教学中的“无错原则”55

四、充满温情的谈心式评语55

五、“我能行”的考试56

第四节 变苦学为乐学57

第五节 从训斥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59

第八章 从专制教学到民主教学63

第一节 民主教学的走向63

一、教师要克服“自我中心化”倾向63

二、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民主教学的真正体现64

三、师生要互相尊重,互相信赖,分担责任,分享权利,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心理气氛64

第二节 民主备课,民主教课,民主评课,民主测试65

一、变教师单一备课为众多学生参与的民主备课66

二、变教师的单方灌输为师生双向交流的民主教课66

三、变教师单方评课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立体评课67

四、变教师考学生为学生自我考试67

第三节 商量,商量,再商量67

第九章 从依赖教学到自主教学71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自主教学实验72

第二节 实行开放式教学,建立学科实验室73

第三节 实行生生教学,让小先生上讲台74

第十章 从知际教学到人际教学81

第一节 从新旧联系到单元教学到结构教学81

第二节 从单边活动到双边活动到多边活动83

第三节 从竞争学习到合作学习84

第四节 取消学生传统座位排序形式有利于人际教学86

一、取消学生传统座位排序形式,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86

二、取消学生传统座位形式,有利于打开多向的信息交流通道87

三、取消学生传统座位排序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87

第十一章 从结论教学到过程教学89

第一节 结论、过程,结论教学、过程教学的含义89

第二节 结论教学和过程教学基本特征的比较90

第三节 过程教学的两个阶段91

第四节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93

第十二章 从认知教学到情知教学95

第一节 认知教学及其局限,情知教学及其优势95

第二节 情知教学的内容和要点96

第十三章 从同步教学到异步教学101

第一节 同步教学及其弊端,异步教学及其优势101

第二节 异步教学要有统有放,统放结合102

第三节 异步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展104

一、实施差异教学,推进个别化教学,开展分层递进教学104

二、把班定步调、组定步调和自定步调结合起来,从学习内容和进度上的“大同小异”到“小同大异”,使各类学生各显其能,各得其所105

三、把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结合起来106

第十四章 从讲读型到导读型到自能型107

第一节 讲读——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产物107

第二节 导读——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标志108

第三节 自能——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呼唤110

第十五章 从精确教学到模糊教学113

第一节 精确教学及其弊端113

第二节 模糊教学及其表现114

第三节 适当运用模糊教学艺术115

第四节 语文教学中的模糊处理116

第十六章 从尝试错误到尝试成功119

第一节 “尝试错误”说及其局限119

第二节 尝试成功教学理论的创立120

第三节 达到尝试成功的条件122

第十七章 从慢速教学到快速教学127

第一节 快速教学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127

第二节 变慢速教学为快速教学的途径129

第三节 快速学习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131

第十八章 从粗放教学到集约教学135

第一节 粗放教学的弊端135

一、管理上重形式而轻实效135

二、课堂教学上重投入而轻产出136

第二节 集约教学的管理和机制138

一、集约教学的管理,以高效、经济、优化为主旨138

二、集约教学的机制,以强效应、高效率、好效益为目标138

第三节 集约教学的要点140

一、整体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结合140

二、知识、能力、人格三者整合141

三、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和反馈信息、评价信息结合141

四、教学研并进142

五、既要构建教学模式,又要超越教学模式143

六、有效使用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144

第十九章 从评分到评价147

第一节 现行评分方式的弊端147

第二节 改革评价内容和方法148

一、变片面评分为全面评价148

二、变评分为评语149

三、变只注重评定结论为注重评估的过程149

四、变单向性的报告为多向性的评估150

五、变单纯的百分制量化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150

第三节 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151

下编:国内外教学方法集锦155

第一章 发现教学法155

第一节 发现教学法的基本原理155

一、发现教学法的概念及其作用155

二、发现教学法的类型与步骤158

三、运用发现教学法的基本要求162

第二节 发现教学法的应用实例164

第二章 问题教学法171

第一节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原理171

一、问题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171

二、问题情境的定义、分类与设置172

三、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步骤175

四、问题教学法的基本规则177

第二节 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实例178

第三章 掌握学习教学法183

第一节 掌握学习教学法的基本原理183

一、掌握学习教学法的实施过程183

二、掌握学习教学法的几个重要观点187

第二节 掌握学习教学法的应用实例190

第四章 范例教学法197

第一节 范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197

一、范例教学法的概念197

二、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198

三、范例教学法的原则与范例的基本形式203

四、范例教学法的特征204

第二节 范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205

第三节 范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206

第五章 反馈教学绪论211

第一节 什么是反馈教学法211

第二节 为什么要倡导反馈教学法212

一、从反馈信息的意义看教学改革的实效性213

二、从传统教学法的结构看改革必要性214

三、反馈教学法做到了课堂优化219

第三节 反馈教学法的基本原则220

一、反馈的交往性原则221

二、反馈的情感性原则222

三、反馈的时空性原则223

第六章 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225

第一节 尝试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226

第二节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特征230

一、对尝试和尝试教学的界定230

二、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231

三、尝试教学理论的特征231

第三节 尝试教学理论的思想基础232

一、为什么要进行尝试教学?232

二、为什么学生能尝试234

三、为什么尝试能成功235

第四节 达到尝试成功的因素分析237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238

二、教师的指导作用238

三、课本的示范作用238

四、旧知识的迁移作用238

五、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239

六、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239

七、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239

第五节 尝试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241

一、尝试指导原则241

二、即时矫正原则242

三、问题新颖原则243

四、准备铺垫原则244

五、合作互补原则245

六、民主和谐原则246

第六节 尝试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247

第七节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践效果251

一、优越性251

二、局限性255

第七章 尝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257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与尝试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人人获得成功的统一257

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整体性与尝试教学全方位开发的统一259

一、培养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259

二、养成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260

三、培养交往能力,发展健全个性。261

第三节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与尝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262

第八章 课堂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265

第一节 课堂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266

第二节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体系272

一、诱思探究教学研究的基本目的272

二、诱思探究教学的理论演绎结构273

三、学科教学要认真运用诱思探究教学原则273

第九章 交往教学方法279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一般认识279

一、教学方法不是教的方法加学的方法279

二、教学方法不完全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方式280

三、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师生整体生命活动的现实展开方式280

第二节 交往教学的基本方法281

一、启发性讲授法281

二、对话教学法282

三、合作辩论法285

四、指导学习法286

五、交往学习法287

六、游戏学习法288

七、研究性学习法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