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梅恒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5372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分析化学-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分析化学是认识世界的“眼睛”、改造世界的助手1
1.2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1
1.3 分析化学的分类2
1.4 分析化学伴随有色金属生产全过程4
复习思考题4
2 常用器皿与化学试剂5
2.1 玻璃器皿5
2.1.1 常用玻璃器皿5
2.1.2 玻璃器皿的洗涤6
2.1.3 容量器皿的校正7
2.2 金属器皿7
2.2.1 铂器皿7
2.2.2 镍坩埚、铁坩埚8
2.3 其他非金属器皿8
2.3.1 塑料器皿8
2.3.2 石英器皿8
2.3.3 其他非金属器皿8
2.4 天平9
2.4.1 天平的主要技术指标9
2.4.2 天平的分类和选用原则9
2.4.3 机械天平9
2.4.4 电子天平10
2.4.5 分析天平使用注意事项10
2.5 加热电器11
2.5.1 电炉和电热板11
2.5.2 高温炉11
2.5.3 电热恒温干燥箱11
2.6 纯水与化学试剂11
2.6.1 纯水质量及检验12
2.6.2 纯水制备、贮存和使用13
2.6.3 化学试剂16
复习思考题17
实验17
3 溶液浓度和溶液配制19
3.1 分析化学中的计量关系19
3.1.1 法定计量单位19
3.1.2 分析化学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20
3.2 溶液浓度的不同表示方法23
3.2.1 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23
3.2.2 物质B的质量浓度25
3.2.3 物质B的质量分数26
3.2.4 比例浓度26
3.2.5 滴定度27
3.3 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27
3.3.1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一般溶液配制27
3.3.2 以质量浓度表示的一般溶液配制29
3.3.3 以体积比例浓度表示的一般溶液配制29
3.4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30
3.4.1 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配制30
3.4.2 离子标准溶液配制31
3.5 溶液配制注意事项32
复习思考题34
实验34
4 分析样品的采集、试样制备与分解37
4.1 分析样品的采集和试样制备37
4.1.1 组成比较均匀物品的样品采集和试样制备37
4.1.2 组成很不均匀物品的样品采集和试样制备39
4.1.3 试样的管理39
4.2 试样的分解40
4.2.1 分解试样的一般要求40
4.2.2 酸碱分解法40
4.2.3 熔融分解法42
4.2.4 其他分解法44
4.2.5 分解方法的选择44
复习思考题45
5 重量分析法46
5.1 方法原理46
5.1.1 沉淀法46
5.1.2 挥发法46
5.1.3 电解法47
5.2 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47
5.2.1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47
5.2.2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47
5.3 影响沉淀完全的因素48
5.3.1 溶解度与溶度积48
5.3.2 影响沉淀完全的主要因素48
5.4 沉淀的类型及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50
5.4.1 沉淀的形成50
5.4.2 沉淀纯度的影响因素50
5.5 沉淀条件的控制51
5.5.1 不同类型沉淀的沉淀条件51
5.5.2 均相沉淀和有机沉淀51
5.6 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52
5.6.1 试样溶解52
5.6.2 沉淀52
5.6.3 过滤的准备52
5.6.4 过滤和洗涤53
5.6.5 干燥和灼烧54
5.7 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54
5.8 重量分析法在有色金属分析中的应用55
5.8.1 重量法分析铜合金中的硅量55
5.8.2 重量法分析铝及铝合金中的硅量57
5.8.3 直接电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及铜合金中的铜量59
复习思考题62
6 滴定分析法64
6.1 概述64
6.1.1 滴定分析中的术语64
6.1.2 对滴定反应的要求65
6.1.3 滴定分析方法分类65
6.2 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66
6.2.1 滴定管的种类66
6.2.2 滴定管的技术要求66
6.2.3 滴定管的使用67
6.3 滴定分析的计算68
6.3.1 计算步骤68
6.3.2 不同类型的滴定方法计算例题70
6.4 酸碱滴定法73
6.4.1 酸碱质子理论及酸碱强度73
6.4.2 溶液pH值计算76
6.4.3 酸碱滴定指示剂77
6.4.4 酸碱滴定曲线79
6.4.5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81
6.4.6 酸碱滴定法测定铍青铜中铍量的分析规程83
6.5 配位(络合)滴定法84
6.5.1 概述84
6.5.2 EDTA配位反应的特点及配位平衡86
6.5.3 EDTA配位滴定法88
6.5.4 配位滴定法在有色金属分析中的应用97
6.6 氧化还原滴定103
6.6.1 概述103
6.6.2 氧化还原滴定105
6.6.3 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及在有色金属分析中的应用108
6.6.4 重铬酸钾法108
6.6.5 碘量法110
6.6.6 高锰酸钾法116
6.6.7 硫酸铈法117
6.7 沉淀滴定法117
6.8 铜合金常用的滴定分析方法综述118
复习思考题119
实验120
7 分析误差和分析结果的处理125
7.1 准确度和精密度125
7.1.1 真实值与平均值125
7.1.2 准确度与误差126
7.1.3 精密度与偏差126
7.1.4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28
7.2 误差来源与减少的方法129
7.2.1 系统误差129
7.2.2 偶然误差131
7.2.3 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133
7.3 数据处理与产品合格值判定134
7.3.1 有效数字134
7.3.2 数值修约134
7.3.3 产品合格值判定135
7.4 分析结果有效性判定135
7.4.1 分析结果的重复性135
7.4.2 分析结果的再现性137
复习思考题137
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39
8.1 概述139
8.2 光吸收定律139
8.2.1 光的基本特性139
8.2.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40
8.2.3 光吸收定律141
8.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44
8.3.1 分光光度计的构造144
8.3.2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146
8.3.3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147
8.4 可见分光光度定量分析方法150
8.4.1 显色剂和显色反应150
8.4.2 显色条件的选择151
8.4.3 测量条件的选择154
8.4.4 定量方法155
8.5 紫外分光光度法158
8.6 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有色金属分析中的应用159
8.6.1 铜及铜合金分析常用的分光光度法综述159
8.6.2 铝及铝合金中钛的过氧化氢分光光度法162
8.6.3 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及铜合金中的硅量164
复习思考题166
实验167
9 原子吸收光谱法173
9.1 概述173
9.1.1 原子吸收光谱的发展173
9.1.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过程173
9.1.3 原子吸收光谱法特点174
9.1.4 基态原子、共振吸收及谱线变宽174
9.1.5 原子吸收值与待测元素浓度的关系175
9.2 原子吸收光谱仪175
9.2.1 光源176
9.2.2 原子化系统177
9.2.3 光学系统180
9.2.4 检测系统180
9.2.5 原子吸收光谱仪类型181
9.2.6 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181
9.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184
9.3.1 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制备184
9.3.2 测量条件的选择185
9.3.3 测量的干扰与减少干扰方法186
9.3.4 定量方法188
9.3.5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检出限190
9.4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有色金属分析中的应用192
9.4.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镉量192
9.4.2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及铝合金中的汞194
9.4.3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镍量196
复习思考题198
10 原子发射光谱法199
10.1 基本原理199
10.1.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199
10.1.2 原子发射光谱的谱线强度200
10.1.3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201
10.1.4 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202
10.2 原子发射光谱仪203
10.2.1 激发光源203
10.2.2 分光系统204
10.2.3 检测系统205
10.3 光电直读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206
10.3.1 铜及铜合金分析——光电直读发射光谱法207
10.3.2 铝及铝合金分析——光电直读发射光谱法210
10.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的应用214
10.4.1 方法概述214
10.4.2 仪器各部分功能214
10.4.3 仪器测量条件选择216
10.4.4 分析中的干扰217
10.4.5 ICP光谱在铜合金和铝合金分析中的应用218
复习思考题220
11 其他分析方法221
11.1 X射线荧光光谱法221
11.1.1 X射线的产生221
11.1.2 X射线荧光光谱仪222
11.1.3 X射线荧光光谱定量分析223
11.1.4 铜合金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行业标准224
11.2 气体分析227
11.2.1 碳、硫的测定227
11.2.2 氧的测定228
12 化学分析的标准方法与标准样品230
12.1 化学分析的标准方法230
12.1.1 标准及化学分析的标准方法230
12.1.2 化学分析标准方法的制定231
12.1.3 有色金属(铜、铝、钛)化学分析标准方法和分析规程231
12.2 化学分析的标准样品243
12.2.1 化学分析标准样品相关术语及应用243
12.2.2 化学分析标准样品的研制244
13 实验室建设与实验室认可248
13.1 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248
13.1.1 实验室认可及认可组织248
13.1.2 对实验室能力提出的要求248
13.2 检测实验室的认可评定255
13.2.1 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255
13.2.2 实验室认可评定程序258
附录259
附录1 相对原子质量表259
附录2 常用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表259
附录3 常见化合物的俗称及化学成分261
附录4 常见液体商品试剂的密度和浓度263
附录5 配合物稳定常数263
附录6 标准电极电位(18~25℃)264
附录7 条件电极电位267
附录8 部分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和它的负对数pKsp(18~25℃)268
附录9 重要物理常数269
参考文献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