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3DS MAX R3.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守迁等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11537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3DS MAX R3.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3DS MAX R3.0概述1
1.1 3DS MAX R3.0的系统需求3
1.2 3DS MAX R3.0软件的安装3
1.3 MAX的启动与退出8
1.3.1启动3DS MAX R3.08
1.3.2退出3DS MAX R3.08
1.4 MAX文件的一般操作9
1.4.1新建文件9
1.4.2打开文件10
1.4.3文件的保存10
第2章 实例入门12
2.1制作一个起伏的山峦12
2.2建立一个螺旋上升的小球13
2.3漂洒的雪花15
2.4茶壶的一些变化效果17
2.4.1在茶壶底部放置一个圆台17
2.4.2改变圆台的色彩18
2.4.3在圆台上建立茶壶20
2.4.4茶壶的变形20
2.4.5指定材质21
2.4.6动画的设定22
2.4.7文件的预览和保存23
2.4.8摄像机的使用25
2.4.9灯光的效果26
第3章 操作界面29
3.1 MAX初始界面29
3.1.1标题栏30
3.1.2菜单栏30
3.1.3工具栏32
3.1.4命令面板34
3.1.5视图窗口35
3.1.6“MAX Script Listener”信息栏37
3.1.7提示栏37
3.1.8状态栏38
3.1.9时间及动画控制38
3.2命令的使用38
3.2.1菜单的使用38
3.2.2使用命令面板38
3.2.3快捷菜单39
3.2.4工具栏的使用40
3.2.5快捷键40
3.3设置界面布局40
3.3.1改变界面外观40
3.3.2编辑工具栏43
3.3.3“Modify”面板内容的设置47
3.3.4设置命令快捷键49
3.3.5设置动画时间49
3.4配置视口50
3.4.1改变视口的排列方式50
3.4.2改变视图的背景色51
3.5绘图辅助工具53
3.5.1捕捉(Object Snaps)53
3.5.2单位55
3.5.3栅格56
3.5.4帮助对象56
3.6视图的显示控制57
3.6.1视图缩放58
3.6.2显示全图59
3.6.3视图平移59
3.6.4视图旋转59
第4章 创建三维几何体61
4.1标准几何体61
4.1.1立方体63
4.1.2球体64
4.1.3创建圆柱体67
4.1.4圆环68
4.1.5圆管70
4.1.6平面71
4.2扩展的几何体72
4.2.1多面体73
4.2.2有倒角的立方体74
4.2.3圆环结75
4.2.4有倒角的圆柱体78
4.2.5环形波79
第5章 二维造型82
5.1造型简介82
5.2二维图形82
5.2.1线条(Line)84
5.2.2圆和矩形(Circle and Rectangle)88
5.2.3椭圆(Ellipse)89
5.2.4弧形(Arc)89
5.2.5圆环(Donut)90
5.2.6多边形(Ngon)91
5.2.7星形(Star)92
5.2.8文字(Text)92
5.2.9螺旋线(Helix)93
5.2.10横截面(Section)94
5.3二维造型的编辑与修改95
5.3.1创建图形并指定修改器96
5.3.2编辑曲线的节点(Edit Vertex)97
5.3.3编辑曲线的线段(Edit Segment)101
5.3.4编辑曲线(Edit Spline)103
第6章 对象的选择方法105
6.1选择工具简介105
6.2选择对象105
6.2.1使用单击选择105
6.2.2使用区域选择对象106
6.2.3根据对象的名称选择107
6.2.4根据颜色选择109
6.2.5过滤器选择110
6.2.6“Select”菜单选择111
6.3选择集112
6.3.1建立并命名选择集112
6.3.2选择已命名的选择集112
6.3.3变更已命名的选择集112
6.3.5选择集的锁定114
6.4选择并组合对象115
6.5双重功能的选择工具116
6.5.1选择并移动116
6.5.2区域移动116
第7章 对象的变换和对齐118
7.1使用变换工具118
7.1.1变换工具118
7.1.2使用轴向约束按钮119
7.1.3坐标系的使用121
7.1.4坐标轴心123
7.1.5变换的动态设定126
7.1.6动画及变换的中心127
7.1.7从键盘输入变换值127
7.2使用对齐工具128
7.2.1对齐对象128
7.2.2法线对齐130
7.2.3根据放置高光对齐131
第8章3D物体的标准修改132
8.1“Modify”(修改)命令面板总览132
8.1.1修改按钮集(Modifier)133
8.1.2修改器堆栈(Modifier Stack)134
8.1.3“Parameters”卷展栏135
8.2标准修改工具(MAX Stand)135
8.2.1 Bend(弯曲)135
8.2.2 Taper(锥化)137
8.2.3修改堆栈(Modifier Stack)的编辑139
8.2.4 Noise(噪波)141
8.2.5 Ripple(涟漪)142
8.2.6 Xform(变形处理)143
8.2.7 Vol Select(容积选择)145
第9章3D物体次对象的修改148
9.1使用“Edit Mesh”修改器148
9.1.1选择集的等级148
9.1.2选择次对象150
9.2对节点进行操作151
9.2.1对节点操作151
9.2.2改变创建参数156
9.2.3 “Mesh Select”编辑修改器158
9.3在山谷中飞行的卡通飞机159
9.3.1使用平面拉伸创建飞机160
9.3.2给飞机创建一个飞行的环境164
9.3.3设定场景168
9.4小结169
第10章MAX表面编修工具170
10.1 Meterial(材质)170
10.2 Normal(垂直面)171
10.3 Smooth(平滑效果)172
10.4 UVW Map(UVW贴图)173
10.4.1贴图的方式173
10.4.2贴图的型式175
10.4.3对齐方式的控制(Alignment)176
第11章 复制对象178
11.1复制几何体178
11.1.1建立并复制对象178
11.1.2编辑修改对象180
11.2检堆栈 中的数据流向182
11.2.1新建对象、复制品、关联复制品和参考复制品的数据流183
11.2.2空间扭曲的影响187
11.3扭曲的关联复制品189
11.4阵列复制及阵列复制的动画191
11.4.1阵列复制中1D、2D和3D的确切含义191
11.4.2阵列复制中的动画194
11.5其他复制工具195
11.5.1使用“Snapshot”运动路径复制对象195
11.5.2使用“Space”复制对象197
第12章 建立放样对象199
12.1放样的概念和基本操作199
12.2从路径开始创建放样对象200
12.2.1制作圆柱体所用的造型200
12.2.2制作一个放样对象200
12.2.3放样对象的表面参数201
12.2.4加入截面造型并调整方位202
12.2.5移动造型204
12.2.6复制造型和改变参数205
12.2.7造型关联复制品的应用206
12.2.8编辑修改路径207
12.2.9使路径产生动画效果207
12.3从截面开始创建放样对象208
12.3.1建立一个多边形208
12.3.2产生路径209
12.3.3将造型加入到路径中211
12.4放样对象的控制参数211
12.4.1 Loft Creation Method(放样对象的建立方式)211
12.4.2 Surface Parameters(平面参数的控制)212
12.4.3 Skin Parameters(表皮参数的控制)213
12.4.4 Path Parameters(路径参数的控制)215
第13章 放样中的变形216
13.1变形工具简介216
13.2使用Scale、Twist、Teeter工具制作对象217
13.2.1 “Scale”变形工具218
13.2.2 “Twist”变形工具220
13.2.3 “Teeter”变形工具221
13.2.4倾斜变形的动画222
13.2.5自行调整对象的复杂度223
13.3使用“Bevel”工具制作对象224
13.4使用“Fit”工具制作对象226
第14章 布尔运算230
14.1简单布尔运算230
14.1.1在创建面板上创建布尔的方法230
14.1.2立方体和球的布尔运算231
14.1.3布尔运算嵌套234
14.2 “ShapeMerge”组合对象236
14.3分散对象240
第15章 材质编辑器244
15.1材质编辑器244
15.1.1工具栏245
15.1.2样本视窗245
15.2指定材质246
15.3冷材质与暖材质246
15.4从浏览器中取得材质248
15.5设定基本参数250
15.5.1颜色成分250
15.5.2使用调色板251
15.5.3存储材质253
15.5.4设定反光度254
15.5.5渲染模式255
15.5.6特殊属性256
15.6扩展参数256
15.6.1线框的粗细256
15.6.2改变透明度257
15.6.3透明度衰减258
15.6.4产生透明效果258
第16章 贴图坐标260
16.1贴图坐标260
16.2调整贴图坐标260
16.2.1在视图中显示贴图261
16.2.2调整材质贴图坐标263
16.2.3平移并旋转贴图263
16.2.4关于UVW坐标263
16.2.5使用“UVW Map”修改功能264
16.2.6平面贴图方式264
16.2.7避免条纹造型的出现266
16.2.8平辅与镜像267
16.2.9位图适配(Bitmap Fit)和法线对齐(Normal Align)268
16.2.10圆柱贴图方式268
16.2.11球体贴图方式270
16.2.12收缩包裹与立方体贴图271
16.3次物体贴图271
16.4使用模糊及模糊偏移273
16.4.1使用“Blur”274
16.4.2使用“Blur Offset”274
16.5 面贴图材质274
第17章 贴图类型276
17.1从基本材质开始276
17.2直接光及间接光贴图277
17.3找出位置278
17.3.1使用材质/贴图导航器278
17.3.2以“到父一级”进行层级移动279
17.3.3用名称框进行层级移动279
17.4从材质库中取得贴图280
17.5不透明贴图281
17.6反光贴图282
17.7凹凸贴图283
17.8高光贴图284
17.8.1贴图快捷按钮284
17.8.2在视图中显示贴图285
17.9自发光贴图286
17.10储存新的材质287
17.11基本反射贴图288
17.11.1改变反光设定及颜色289
17.11.2将反射效果变模糊289
17.11.3混合反射及“Diffuse”贴图290
17.12环境贴图290
第18章 灯光和摄像机294
18.1灯光294
18.1.1泛光灯294
18.1.2环境光源297
18.1.3聚光灯298
18.2摄像机的使用305
18.2.1创建“Target”(目标)摄像机306
18.2.2调节摄像机参数307
18.2.3“Free”(自由)摄像机308
18.2.4摄像机视图的显示控制308
18.2.5变换摄像机309
第19章 制作基本动画——“Motion”命令面板的使用310
19.1熟悉“Motion”面板310
19.2编辑路径311
19.3将样条线转换成轨迹线313
19.4将路径转换成样条线进行编辑316
19.5使用主界面的工具调整关键帧318
第20章 正向运动与层级320
20.1层级的概念320
20.2机械手臂321
20.3视图中的“Track View”321
20.3.1建立一个“Track View”布局322
20.3.2控制层级323
20.3.3对象的两个层级324
20.4层级式的对象连接325
20.4.1将垂直轴连接到底座325
20.4.2锁定部件运动方向327
20.4.3锁定手臂327
20.5制作机械手臂的动画328
20.5.1加长动画时间数329
20.5.2旋转手爪329
20.5.3指定“Ping Pong”的旋转模式329
20.5.4移动垂直轴330
20.6释放连接的轴向331
20.7跳舞的机械手臂332
20.7.1复制机械手臂332
20.7.2使机械手臂不同步操作333
20.7.3使用虚拟对象333
第21章 特殊效果336
21.1发光滤镜效果336
21.1.1使用“RenderinglVideo Post”将发光效果指定给对象336
21.1.2使用“RenderinglEffects”将发光效果指定给对象339
21.1.3使用“Lens Effects Glow”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