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言学 语言·语法·语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言学 语言·语法·语义](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3851370.jpg)
- 裴文斌,戴卫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3863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语言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言学 语言·语法·语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乔姆斯基·语法1
一、语法与语言1
二、语法与语法理论2
三、生成语法研究的实质2
四、生成语法与普遍语法3
五、普遍语法的核心内容4
六、核心语法与边缘语法4
七、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5
参考文献6
第二章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7
一、普遍语法产生的背景7
二、什么是普遍语法8
三、普遍语法的根据9
四、普遍语法的核心内容9
五、普遍语法学说的价值10
六、普遍语法面临的问题11
七、普遍语法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3
参考文献14
第三章 乔姆斯基·具体语法15
一、具体语法15
二、具体语法与普遍语法16
三、具体语法与参数18
四、具体语法研究的意义19
参考文献20
第四章 乔姆斯基·句法说21
一、乔姆斯基的“句法观”21
二、乔姆斯基的“句法自治说”23
三、乔姆斯基的“句法”与“语义”24
四、针对乔姆斯基“句法说”的质疑与批评24
参考文献26
第五章 乔姆斯基·语言天赋说27
一、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假设27
二、乔姆斯基关于语言天赋成分的观点28
三、针对乔姆斯基语言天赋论的质疑与批评29
四、乔姆斯基语言天赋论的价值31
五、结语32
参考文献32
第六章 乔姆斯基·语言学是自然科学33
一、语言研究的形式化33
二、语言是自然客体34
三、自然科学方面的背景34
四、自然主义的语言哲学观35
五、对认知学科的影响36
六、乔姆斯基学说的缺陷36
七、结语38
参考文献38
第七章 乔姆斯基·语言内在说39
一、乔姆斯基的“语言知识内在论”39
二、乔姆斯基的“内化语言与外化语言”40
三、乔姆斯基的“内在主义”42
四、内化语言为自然主义语言学研究的对象43
五、内化语言与心智/大脑43
六、结语44
参考文献44
第八章 乔姆斯基·心智主义46
一、语言与心智46
二、乔姆斯基“心智”说起源47
三、乔姆斯基的“心智主义”47
四、乔姆斯基的“语言-心智-大脑”48
五、乔姆斯基“语言-心智-大脑”研究的意义50
参考文献52
第九章 乔姆斯基·语言本质53
一、语言是什么53
二、语言本质53
三、语言知识来源54
四、语言禀赋55
五、语言能力55
六、语言机能56
七、语言与内在主义56
八、内在语言与外在语言57
九、乔姆斯基语言研究的意义57
十、结语58
参考文献58
第十章 乔姆斯基·语义60
一、“意义”论60
二、乔姆斯基的语义观61
三、乔姆斯基的句法与语义63
四、乔姆斯基的意义内在观64
参考文献65
第十一章 乔姆斯基·韩礼德·意义观对比研究67
一、意义是什么67
二、意义观68
三、乔姆斯基意义观与韩礼德意义观对比分析70
四、结语71
参考文献72
第十二章 乔姆斯基·韩礼德·语言观对比研究73
一、乔姆斯基语言观73
二、韩礼德语言观75
三、结语77
参考文献77
第十三章 乔姆斯基·生成语法79
一、生成语法发展过程79
二、“小题大做”与“大题不做”79
三、生成语法产生的背景80
四、生成语法研究的理论目标81
五、结语82
参考文献82
第十四章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83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产生的背景83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84
三、语言性质的看法、语言学家的任务、研究的方法85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命力86
五、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不足87
六、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来的任务和发展方向88
参考文献89
第十五章 韩礼德·语言功能90
一、多功能论者的语言功能观90
二、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91
三、韩礼德语言功能的局限性94
四、结语95
参考文献95
第十六章 韩礼德·意义96
一、意义为研究对象96
二、意义理论来源96
三、意义潜势97
四、意义与语境97
五、意义与语篇98
六、意义与形式98
七、意义与三大功能98
八、结语99
参考文献99
第十七章 韩礼德·语言层次100
一、语言的层次100
二、韩礼德的语言层次思想101
三、实体与形式102
四、层次与体现103
五、韩礼德层次思想的意义104
六、韩礼德语言层次说存在的问题105
参考文献105
第十八章 生成语法·认知语法·研究范式106
一、任意与象似106
二、简约与繁杂107
三、模块与非模块108
四、多层与单层109
五、心智解释与统一解释110
六、乔姆斯基信条与认知信条111
七、结语112
参考文献113
第十九章 生成—合成·任意—象似·天赋—体验115
一、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115
二、生成与合成116
三、任意与象似117
四、天赋与体验118
五、语义与语法119
六、结语121
参考文献122
第二十章 生成与认知·语义·语法·句法123
一、“革命”与“反革命”123
二、生成语言学基本假设与认知语言学基本假设124
三、生成语言学语义观与认知语言学语义观125
四、生成语言学语法观与认知语言学语法观127
五、生成语言学句法观与认知语言学句法观128
六、结语129
参考文献129
第二十一章 生成语法·认知语法·特色研究131
一、生成语法:形式化、内在化131
二、认知语法:Langakcer语言研究方法133
三、生成语法的“独到之处”134
四、认知语法之“特点”135
五、结语136
参考文献136
第二十二章 生成语法·语法内涵与研究目标138
一、“生成”之生成138
二、乔氏研究的“语法”139
三、生成语法的语法内涵与外延140
四、语法、语言、大脑140
五、生成语法的研究目标与特点142
六、结语144
参考文献144
第二十三章 生成语法术语·翻译·对策145
一、语言学术语与翻译145
二、生成语法术语与翻译147
三、生成语法的同一术语,多个译名现象举例解析148
四、思考与对策153
参考文献156
第二十四章 形式语言学·问题与批评159
一、形式语言学159
二、形式主义的内涵160
三、形式语言学对语言性质的看法161
四、形式语言学家的任务161
五、形式语言学研究方法162
六、形式语言学研究侧重点162
七、形式化手段的实质和局限性163
八、针对形式语言研究的批评163
参考文献164
第二十五章 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对比研究166
一、语言性质166
二、语言学定义168
三、语言观168
四、历史渊源169
五、哲学基础169
六、语言学家的任务170
七、研究方法171
参考文献172
第二十六章 功能语法·传统语法·语法教学173
一、功能语法与传统语法173
二、传统语法教学175
三、功能语法教学176
四、如何教授功能语法176
五、结语178
参考文献178
第二十七章 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对比研究179
一、传统语法179
二、结构语法180
三、传统语法与结构语法的共性184
参考文献184
第二十八章 结构语法·生成语法·功能语法·语法研究185
一、英语语法185
二、韩礼德的《论语法》186
三、语言学语法187
四、结构语法的“语法研究”187
五、生成语法的“语法研究”189
六、功能语法的“语法研究”190
七、结语190
参考文献191
第二十九章 认知语言学·语义中心观·教学启示192
一、语义中心观192
二、语义中心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95
三、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97
四、结语198
参考文献199
第三十章 认知·语言·语法·语义200
一、认知语言学-来源-主张200
二、基本假设201
三、认知201
四、现实、认知、语言202
五、认知和语言203
六、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203
七、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204
八、认知语言学的语法观206
九、结语208
参考文献208
第三十一章 认知语法·构式语法·对比研究209
一、认知语法209
二、构式语法211
三、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之对比212
四、结语213
参考文献214
第三十二章 认知语法·基于用法·教学启示215
一、基于用法模式215
二、基本假设与基本问题215
三、基于用法的语言习得模型及特征216
四、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习得的基本观点217
五、识解与语言使用者218
六、基于语用模式的特点218
七、基于用法模式与语言习得219
八、基于使用的语言观对外语教学的启示220
九、结语221
参考文献221
第三十三章 构式语法·构式特色·教学启示223
一、构式语法223
二、构式观223
三、构式之特色226
四、构式与教学228
五、结语230
参考文献231
第三十四章 构式语法·功·过232
一、构式研究方法232
二、构式233
三、构式语法之“特点”234
四、构式语法之“功”235
五、构式语法之“过”237
六、结论239
参考文献240
第三十五章 构式语法与生成语法:语料·共性·模块·层次·核心241
一、语料241
二、共性242
三、模块242
四、层次243
五、核心244
六、结语245
参考文献245
第三十六章 语法隐喻:名物化·基本特征246
一、隐喻式246
二、各学派对名物化的描述与解释247
三、英语名物化248
四、英语名物化的基本特征249
五、结语251
参考文献251
第三十七章 语法隐喻:理据·贡献253
一、韩礼德之见253
二、语法隐喻253
三、语法隐喻的使用254
四、语法化254
五、一致式与隐喻式255
六、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256
七、语法隐喻研究的贡献258
八、结语260
参考文献260
第三十八章 语法隐喻:及物性隐喻·优势·不足261
一、过程的隐喻化261
二、概念语法隐喻261
三、过程类型262
四、及物性隐喻的优点264
五、及物性隐喻存在的问题266
参考文献267
第三十九章 语言·语篇·语境·语域269
一、语言与社会符号269
二、语言与语篇270
三、韩礼德的语境观270
四、语篇与语境272
五、语篇与语域273
六、结语273
参考文献274
第四十章 语法·语法理论·语法教学275
一、“语法”的解读275
二、语法性质276
三、语法分类277
四、语法能力277
五、语法学278
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278
七、传统语法与传统语言教学279
八、传统语法与现代语法281
九、普通语法与形式语法282
十、功能语法283
十一、生成语法284
十二、认知语法286
十三、认知语法与结构语法289
十四、语言学语法与教学语法290
十五、语法化290
十六、结语291
参考文献291
后记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