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02年度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02年度报告
  • 罗朝阳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2502488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161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青海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02年度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青海省黄河经济带开发问题研究》1

导言1

一、《青海黄河经济带开发问题研究》提出的理论依据2

(一)理论依据分析2

(二)黄河经济带特色经济系统建立条件已趋成熟6

二、黄河地带开发对青海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8

(一)黄河经济带开发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借鉴各种成功开发模式和经验的重大步骤8

(二)国内区域产业布局要求沿黄地带以“经济”促“生态”加快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其经济地位9

(三)发展特色经济,建立青海经济增长的新型空间10

(四)加快沿黄地带发展对青南乃至青藏高原广大腹地的开放和发展具有先导和带动作用10

(五)具有维护和促进多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前哨作用11

三、黄河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2

(一)全区域概况12

(二)黄河经济带综合开发的主要难点和问题22

四、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和发展思路25

(一)战略构想25

(二)基本原则26

(三)发展思路27

(四)发展目标34

五、政策建议35

(一)制定实施经济带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区域协调机制35

(二)对黄河经济带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36

(三)大力加强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38

(四)建立具有活力和高效率的区域投融资机制39

(五)加快建立地区间的利益补偿机制40

(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努力培养引进人才41

(七)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42

《加快青海工业化进程研究》44

一、工业化理论评价及研究意义44

(一)工业化的概念44

(二)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是两个不同概念45

(三)工业化阶段的划分及其标准46

(四)工业化特点及相互关系50

(五)研究青海工业化问题的现实意义51

二、青海工业化发展历程及成就52

(一)青海工业化建设过程52

(二)青海工业化建设成就55

(三)青海工业化所处的阶段58

三、青海省与西部省区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分析63

(一)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

(二)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7

(三)机械和交通设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68

(四)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70

(五)城市化率72

(六)机电设备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73

四、影响青海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75

(一)工业总量小、发展水平滞后,工业化基础薄弱75

(二)工业结构层次低,类型较单一77

(三)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低79

(四)区域工业整体竞争力较弱82

(五)工业经济效益较低86

(六)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制度限制因素突出87

(七)全省工业支柱产业竞争力弱90

(八)区域信息化水平发展滞后95

五、推进青海工业化的战略原则和发展目标98

(一)战略原则98

(二)总体目标100

六、青海加快工业化进程路径选择101

(一)合理开发优势突出的能矿资源,以此强化工业发展基础102

(二)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特色轻加工工业,以此提高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04

(三)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此提高全省整体的工业素质109

(四)积极扶持依托特色资源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此培育青海新的经济增长点112

(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113

(六)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此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聚集有效需求113

七、加快青海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114

(一)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114

(二)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工业布局结构115

(三)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116

(四)加大对工业投资的力度,培育重点行业竞争优势118

(五)建立完善的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118

(六)加快非国有工业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促进工业化进程119

(七)加快发展面向工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均衡发展121

(八)抓好各层次企业的调整改革工作,以此增强全省工业化加速发展动力121

(九)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122

(十)树立全新的开放观念,依靠制度创新加速工业化进程123

《青海省加快启动民间投资问题研究》126

一、青海省启动民间投资的必要性及意义126

(一)鼓励和启动民间投资,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127

(二)鼓励和启动民间投资,是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需要127

(三)鼓励和启动民间投资,是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127

(四)鼓励和启动民间投资,是加速推进青海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需要128

(五)鼓励和启动民间投资,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需要128

二、青海民间资金现状及结构129

(一)青海民间资金总量及增长分析129

(二)青海民间资金结构分析131

三、青海民间投资方向及效益分析133

(一)青海民间投资方向分析134

(二)青海民间投资效益分析136

四、影响青海民间投资的相关因素分析139

(一)总体经济环境139

(二)投资政策因素141

(三)投资体制因素142

(四)金融支持因素144

(五)民间投资项目的收益水平因素146

(六)社会信用因素147

(七)投资环境因素149

五、青海省民间投资的潜力分析及方向预测151

(一)全社会资金需求量分析152

(二)省内民间资金可供使用量分析155

六、启动民间投资的政策建议与措施157

(一)各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打破旧的思维模式157

(二)调整供给结构,改善宏观经济环境158

(三)转变政府工作职能,积极服务民间投资158

(四)为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激励氛围159

(五)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施全方位的开放战略160

(六)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162

(七)成立民间投资相应机构163

(八)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164

(九)努力提高社会信用度165

(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扩大民间投入165

七、结论166

《青海省城乡就业问题研究》169

一、充分认识解决青海城乡就业问题的重要性169

(一)从政治高度认识解决城乡就业的重要性170

(二)解决城乡就业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171

(三)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现阶段解决城乡就业的现实选择171

(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172

(五)解决城乡就业是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迈向小康的需要173

(六)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解决城乡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174

二、青海城乡劳动力及就业状况分析175

(一)青海省劳动力、就业总体状况分析175

(二)青海省就业结构的产业和行业特征178

(三)青海省就业的其他维度分析190

三、青海省劳动力供求分析与预测(2002-2010年)195

(一)青海省城乡劳动力剩余状况分析195

(二)2002-2010年青海省劳动力供求关系预测196

四、影响我省就业的相关因素分析203

(一)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203

(二)产业、行业发展的影响204

(三)劳动力结构的影响206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209

(五)政策因素的影响209

(六)服务创新的影响213

五、解决青海城乡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214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214

(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千方百计开辟就业新渠道219

(三)坚持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正确导向,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225

《加快培育和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研究》230

一、导言230

二、我省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232

(一)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优势比较突出232

(二)主导产业和生产基地初步形成235

(三)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已见雏形238

(四)农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基本建立24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241

(一)农牧业结构调整远未到位241

(二)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难打造241

(三)生产基地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需要242

(四)加、储、运、包、保、销各环节之间联结不紧密242

(五)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243

(六)产品高科技含量不高244

四、发展和培育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和龙头企业思路245

(一)发展和培育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和龙头企业应遵循的原则246

(二)发展和培育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和龙头企业的战略重点247

(三)发展食品工业应注意抓好的几个方面250

五、对策措施251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251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多形式、多渠道投入的积极性252

(三)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科学的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拳头产品鉴定制度和专利申报制度253

(四)努力提高高原特色产品的产后加工率,向加工要效益253

(五)抓科技进步建设254

(六)建设市场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255

(七)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255

(八)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256

《畜产品市场化研究》257

一、我省畜产品资源分析257

(一)畜产品资源总量257

(二)畜产品资源优势与开发潜力258

二、畜产品市场化的现状261

(一)畜产品流通渠道261

(二)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263

(三)畜牧业产业化264

三、畜产品市场化存在的问题266

(一)市场建设滞后266

(二)“绿色”通道不畅267

(三)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力弱267

(四)加工工业发展缓慢,缺乏品牌267

(五)畜牧业科技含量与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268

(六)资金紧缺269

(七)政府部门协调不够,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合力没有形成269

四、加快畜产品市场化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设269

(一)总体思路269

(二)对策与建议269

《促进青海电力工业与高耗电工业共同发展研究》281

一、前言281

二、发展现状282

(一)电力工业282

(二)高耗电工业283

三、发展前景分析285

(一)电力工业285

(二)高耗电工业289

四、促进青海电力工业与高耗电工业共同发展的对策建议295

(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努力开拓电力市场296

(二)加强高耗电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297

(三)继续发挥价格杠杆和财政支持的作用,稳定和促进高耗电工业的发展298

(四)降低税费,探索改革财务制度300

(五)推动电力企业与高耗电企业的联合302

《青海住宅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问题研究》312

一、导言312

二、青海省住宅及房地产业发展现状314

(一)住宅建设状况314

(二)商品房开发情况315

(三)小区建设情况315

(四)消费群体种类及结构分析316

(五)房地产开发商的情况318

三、青海住宅与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319

(一)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319

(二)房地产市场体系不健全324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多,总体素质差,开发水平低327

四、房地产业有望成为青海新世纪的主导产业332

(一)关于主导产业的定义332

(二)房地产业在青海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34

(三)青海房地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339

五、培育青海住宅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342

(一)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342

(二)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平抑过快上涨的商品房价格346

(三)正式启动青海货币化分房进程350

(四)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完善住房供给结构353

(五)加快启动住房二级市场358

(六)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培育大型房地产企业和集团360

(七)鼓励城市住宅向郊区发展,拓展房地产业发展空间362

(八)规范物业管理行为365

《以工业为突破口加快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369

一、导言369

二、对现阶段青海工业化水平的初步判断374

(一)从增长阶段分析376

(二)以准工业国家的衡量标准分析377

(三)从产业结构分析378

(四)从国内的判断标准分析379

(五)几点结论381

三、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对青海工业发展思路和方向的再思考383

(一)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规模求效益,以规模求竞争力385

(二)积极推动资源开发向精深加工转型392

(三)积极发展园区经济399

四、正确处理工业化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关系,保持青海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402

(一)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关系402

(二)正确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基础设施的关系403

(三)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关系409

《青海藏区社会发展几个问题研究》415

一、青海藏区的基本特征及重要地位415

(一)青海藏区的基本特征415

(二)青海藏区的重要地位420

二、新中国建立以来青海藏区取得的成就423

三、青海藏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25

(一)藏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426

(二)藏区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427

(三)藏区社会发展主要原因分析429

四、促进青海藏区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431

(一)青海藏区社会发展的思路431

(二)促进青海藏区社会发展的几项主要措施433

(三)请求国家政策支持的建议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