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制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法制史 上
  • 陈晓枫,柳正权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10332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法制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法制史专论3

专论一:拟制宗法扩族为国 筑基中国法传统3

专论二:德刑双构礼法互用 经礼律例并存的法渊源35

专论三:以官职事以事类官 法配从于官本的模式88

专论四:一统摄多两仪互移 易象特征的法思维110

第二编 中国法制史总论133

第一章 中国古代立法思想133

第一节 法史学中立法思想叙述的体例134

一、立法和立法思想界说134

二、立法思想叙述体例省思135

三、立法思想叙述新体例139

第二节 立法思想流变(一):法的权威140

一、夏商西周春秋的法权威思想141

二、战国以降的法权威思想144

三、清末民国的法权威思想147

第三节 立法思想流变(二):法的本体150

一、夏商西周春秋的法本体思想150

二、战国以降的法本体思想151

三、清末民国的法本体思想156

第四节 立法思想流变(三):法的实施157

一、夏商西周春秋的法实施思想157

二、战国以降的法实施思想160

三、清末民国的法实施思想167

第二章 立法活动与各代法制简况170

第一节 中国立法机关的历史变迁170

一、无常设立法机关时期171

二、常设机关与群臣参与立法173

三、立法权专属特定机关179

第二节 立法活动与法制简况181

一、夏商周春秋时期:奴隶制法制182

二、战国秦汉时期:初创的封建法制185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封建法制196

四、隋唐时期:全盛的封建法制198

五、宋元明清时期:衰亡的封建法制202

六、清末民国:法制转型与更新208

第三章 统一法典的形成与发展217

第一节 综合性法典的雏形:《法经》217

一、《法经》的内容与特色概览217

二、《法经》编纂结构对后世的影响219

第二节 统一法典的形成与简约化219

一、单本律章的融合趋势:陈宠钩校律令220

二、统一法典的形成221

三、统一法典的简约化223

第三节 统一法典编纂结构的变迁226

一、《永徽律疏》: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成熟与定型226

二、《宋刑统》:过渡期的些许结构创新229

三、行政法典编纂体例对刑法典结构的影响229

四、《大明律》:统一法典结构上的根本性变革232

第四章 立法的解释235

第一节 立法的解释主体236

一、政府官员的解释236

二、私人著述的解释238

三、立法机构的解释239

第二节 立法的解释方法240

一、设案问答240

二、文义解释242

三、目的解释243

四、经义解释244

第三节 立法的解释内容245

一、对刑法原理的解释245

二、对罪名的解释246

三、对刑名的解释246

第五章 基本律典以外的法源形式248

第一节 以君主命令颁布的单行法规248

一、奴隶制三代的誓、诰、命、令248

二、秦汉以降的命、制、令、诏和敕250

三、明清时期的大诰、榜文252

第二节 令典及单行法规254

一、令及其编纂的法典化倾向254

二、“课”、“科”、“格”的演变256

第三节 行政机关遵循的程式性规定257

一、“程”、“式”257

二、行政法规汇编中的程式性规定258

第四节 司法判例259

一、周代的审判故事:掌士之“八成”259

二、秦汉时期的“廷行事”和“决事比”260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故事”和“科”261

四、唐代“格”的判例属性和《法例》261

五、宋元时期的“断例”262

六、明清时期的判例263

第五节 经义、天理和人情266

一、经义267

二、天理268

三、人情269

第六章 明清则例271

第一节 则例概说271

一、则例的概念与特征271

二、则例的分类274

三、则例与法典的关系276

第二节 则例由入典到消亡的过程279

一、明清则例入典的过程279

二、清末民国则例的消亡283

第三编 中国法制史分论289

第七章 中国国家基本法史289

第一节 概述289

一、国家基本法概念与性质289

二、中国国家基本法特征292

第二节 中国古代国家基本法制度297

一、元首制度297

二、中央国家机关302

三、地方国家机关318

四、人民地位322

第三节 近代以来国家基本法制度326

一、元首制度327

二、中央国家机关331

三、地方国家机关343

四、人民地位346

第四节 民国时期宪法的法文化透视349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49

二、《中华民国约法》353

三、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358

四、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362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政权国家基本法制度366

一、政权组织366

二、人民权利369

第六节 近现代中国宪政建设的趋向371

一、自上而下的体制革新371

二、社会改革思潮与立宪主义382

三、县自治而致于全国宪政3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