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 1840-198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革命史 1840-1987](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3860866.jpg)
- 丁晓春主编;王庆海,王国钧,申正全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 ISBN:7800230368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革命史 1840-198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廖盖隆1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40年6月~1901年9月)14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4
一、文化灿烂的古代中国及其在清代中期的衰落14
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崛起及其对亚洲国家的侵略18
第二节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0
一、两次鸦片战争20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9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和变法维新运动33
一、中日甲午战争33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变法维新运动37
三、封建旧势力的政变和变法维新运动的失败41
第四节 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与义和团运动43
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43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46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及其特点52
第二章 辛亥革命(1901年9月~1912年2月)55
第一节 辛亥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55
一、《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55
二、民主革命基础的进一步扩大59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发展63
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各种革命团体的出现63
二、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67
三、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70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73
一、武装起义的发动和革命形势的高涨73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78
三、袁世凯篡夺政权和辛亥革命的失败83
第三章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斗争(1912年2月~1919年5月)87
第一节 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斗争87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资产阶级的“二次革命”87
二、袁世凯的复辟丑剧和全国的反袁斗争92
第二节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斗争96
一、军阀割据的形成和民族危亡的加剧96
二、护法运动的开展及其失败101
第三节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革命力量的增长104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104
二、新的社会力量的增长107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08
四、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11
第四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19年5月~1923年12月)114
第一节 五四运动114
一、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14
二、改造社会的探索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1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6
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126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129
第三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和策略13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制定131
二、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35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策略方针的制定138
第五章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924年1月~1927年7月)144
第一节 国共合作的建立144
一、国民党的改组和国共合作的形成144
二、广东革命局面的初步稳定146
三、北京政变和国民会议运动149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广东革命政府的改组151
第二节 大革命的兴起153
一、五卅运动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153
二、反对资产阶级右翼的斗争15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159
第三节 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161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命的高潮161
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勾结,蒋介石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165
三、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大革命的失败168
第六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1927年7月~1937年7月)173
第一节 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73
一、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反动本质173
二、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77
三、国民党民主派的反蒋斗争185
第二节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89
一、九·一八事变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89
二、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及其挫折191
三、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96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和国内和平的实现202
一、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的加深202
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203
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07
第七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215
第一节 全民族抗战的发动215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15
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219
三、敌后战场的开辟224
第二节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229
一、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和国民党营垒的分裂229
二、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政策和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233
三、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241
第三节 中国人民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243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243
二、抗战的严重困难和解放区军民的艰苦斗争246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50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根本转变和中国战场的局部反攻250
二、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和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253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255
第八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1945年8月~1949年10月)261
第一节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61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各党派的政治主张261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65
三、国民党的内战部署和共产党巩固解放区的措施270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中国革命的新高潮274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274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281
三、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进一步高涨286
第三节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90
一、战略决战的胜利290
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9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297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年10月~1956年9月)303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303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303
二、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305
三、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309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14
第二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完成315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315
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32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年9月~1976年10月)329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329
一、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29
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331
三、全党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的严重扩大化的错误333
四、“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全局性“左”的错误334
五、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341
六、“左”倾错误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严重发展34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350
一、“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350
二、“文化大革命”的经过354
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362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1976年10月~1987年10月)3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365
一、“文化大革命”后徘徊前进的两年365
二、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3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378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378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扩大开放和发展民主,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383
后记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