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药学概论
  • 张德志,杨帆,陈一岳主编;于荣敏,杨泽民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4626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35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656页
  • 主题词:药物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药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药学专业篇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药学的发展与药学任务3

一、药学的发展3

二、药学的定义与任务5

第二节 药品的类别7

一、天然药物7

二、化学药物8

三、生物药物8

第三节 药品的上市过程9

一、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9

二、药品生产及其管理11

三、药品流通及其管理13

四、医疗机构药事管理14

第四节 药师和执业药师15

一、药师及其职责15

二、执业药师16

第二章 生药学概论20

第一节 绪论20

一、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20

二、生药的起源和发展22

三、我国生药的研究进展23

第二节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25

一、生药的分类法25

二、生药的记载大纲26

三、生药的拉丁名27

第三节 生药的炮制27

一、生药的炮制目的28

二、生药的炮制方法28

第四节 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30

一、生药的采收30

二、生药的产地加工31

第五节 生药的鉴定34

一、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35

二、中国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生药的标准36

三、生药的鉴定方法37

四、中成药鉴定44

第六节 生药资源及道地药材45

一、我国生药资源简介45

二、道地中药材46

三、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49

第七节 生药各论51

牛膝51

黄芪52

人参53

三七55

川贝母56

麦冬57

天麻57

沉香58

钩藤58

肉桂59

杜仲60

金银花60

红花62

西红花62

五味子63

陈皮64

山楂65

苦杏仁65

番泻叶65

麻黄66

肉苁蓉67

青蒿68

冬虫夏草68

蛤蚧69

牛黄70

朱砂71

第三章 天然药物化学73

第一节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73

第二节 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和任务75

一、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75

二、天然药物化学的任务75

第三节 天然药物化学与中药现代化76

一、利用现代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药效物质基础77

二、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79

三、改进传统天然药物剂型,实现天然药物剂型的现代化80

四、利用天然药物化学基本理论,扩大药物新资源81

五、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是创新药物的主要来源81

第四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83

一、基本概念83

二、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83

第五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84

一、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84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85

第六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法87

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88

二、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88

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88

第七节 天然药物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发展趋势96

一、天然药物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趋势96

二、天然药物与天然药物化学96

三、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发展趋势97

第八节 常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99

一、糖和苷99

二、苯丙素类100

三、醌类化合物103

四、黄酮类化合物105

五、萜类和挥发油108

六、三萜及其苷类112

七、甾体及其苷类114

八、生物碱118

第四章 药物化学122

第一节 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任务122

一、药物化学的基本定义及研究内容122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任务122

第二节 药物化学的发展史123

第三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构效关系124

一、药物的基本结构125

二、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127

三、电子密度分布对药效的影响128

四、药物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128

五、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129

六、研究构效关系的意义130

第四节 新药设计与开发131

一、国内外新药开发现状131

二、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132

三、新药研究开发模式135

第五节 临床常用各类药物介绍136

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36

二、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142

三、外周神经系统药物143

四、心血管药物148

五、治疗微生物感染的药物153

六、抗肿瘤药160

第五章 药理学162

第一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162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162

二、药物动力学基础168

三、临床药物动力学171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175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75

二、药物的量效关系178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179

四、药物与受体180

五、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182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与毒理学185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和发生机制185

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及危害187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监测187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189

五、药物毒理学190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192

一、体外的药物相互作用193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194

三、药效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196

四、严重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197

第五节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199

一、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199

二、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基本理论199

三、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应用200

第六节 常用药物药理学概述203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203

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208

三、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214

四、作用于泌尿、血液、呼吸、消化及其他系统药物药理223

五、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药物232

六、抗病原微生物药及抗寄生虫病药236

七、抗肿瘤药250

八、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253

第六章 药物分析255

第一节 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255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与药典256

一、国家药品标准25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56

三、国外药典257

第三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258

一、基本程序258

二、性状258

三、药物的鉴别试验259

四、药物的杂质检查260

五、药物的含量测定261

六、分析示例——Ch.P.(2010)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262

第四节 中药制剂分析概论266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266

二、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267

三、分析示例——Ch.P.(2010)六味地黄丸的分析270

第五节 体内药物分析272

一、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任务与特点272

二、常用样品的种类、采集和贮存274

三、样品的前处理275

四、分析示例——对乙酰氨基酚急性中毒的血药浓度检测分析280

第六节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与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281

一、药品质量标准制订281

二、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281

第七章 药剂学286

第一节 绪论286

一、药剂学概念286

二、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286

三、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地位和作用287

第二节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288

一、概述288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288

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289

第三节 液体制剂291

一、概述291

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292

三、溶液型液体制剂293

四、高分子溶液剂293

五、混悬剂294

六、乳剂294

七、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295

第四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296

一、概述296

二、灭菌法296

三、空气净化297

四、注射剂298

五、输液300

六、输液的种类300

七、注射用无菌粉末及冻干制品300

八、滴眼剂301

第五节 固体制剂301

一、概述301

二、散剂302

三、颗粒剂303

四、胶囊剂304

五、片剂305

六、其他固体制剂309

第六节 栓剂310

一、概述310

二、栓剂基质310

三、栓剂的作用310

四、几种新型栓剂311

第七节 软膏剂311

一、概述311

二、软膏剂的基质311

第八节 气雾剂312

一、概述312

二、气雾剂的组成313

三、气雾剂的肺部的吸收313

第九节 缓释与控释制剂314

一、概述314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分类314

第十节 经皮吸收制剂315

一、概述315

二、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315

三、经皮吸收促进剂316

第十一节 靶向制剂316

一、概述316

二、靶向制剂的分类317

第八章 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319

第一节 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史319

一、进化论和分子遗传学319

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319

第二节 生物制药的概念和内容321

一、生物制药的概念321

二、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321

三、生物制药的研究内容322

第三节 生物药物的性质与分类330

一、生物药物的性质330

二、生物新药的特点330

三、生物药物的分类330

第四节 新型生物药物研制的理论和方法332

一、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332

二、先导化合物的寻找333

第五节 生物制药技术新进展334

一、人类基因组研究与未来药学334

二、抗体工程336

三、转基因技术336

四、海洋药物337

第六节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发展形势和前景337

一、生物医药发展概况337

二、国际生物制药337

三、我国的生物制药现状338

四、生物医药产业未来的趋势338

第九章 药事管理学340

第一节 绪论340

一、药事管理340

二、药事管理学科341

三、药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342

第二节 药事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343

一、我国药事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344

二、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344

三、我国药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机构346

第三节 药品与药品监督管理347

一、药品的基本概念347

二、药品监督管理概述348

三、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349

第四节 药师和执业药师351

一、药师及其职责351

二、执业药师351

第五节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353

一、药品管理立法概述353

二、我国药品管理立法的发展35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355

第六节 药品注册管理363

一、药品注册管理概述363

二、新药注册管理364

三、仿制药和进口药品的注册管理365

第七节 药品生产管理365

一、药品生产概述365

二、药品生产过程管理366

三、药品GMP认证366

第八节 药品经营管理368

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368

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370

第九节 药品使用管理371

一、医疗机构药品管理371

二、处方调配与处方管理372

三、医疗机构制剂管理373

四、临床药学管理374

第十节 药品包装、价格和广告管理374

一、药品包装管理374

二、药品价格的管理376

三、药品广告管理376

第十一节 特殊药品的管理378

一、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378

二、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管理379

第十二节 中药管理380

一、中药的概念和种类380

二、中药材的管理381

第二篇 药学实践篇385

第十章 合理用药与患者保健385

第一节 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385

一、合理用药的含义385

二、合理用药的内容386

三、合理用药的参与者386

第二节 合理用药和药学服务386

一、合理用药标准386

二、医师的合理用药387

三、药师的药学服务387

四、护士的用药咨询388

五、患者的合理用药388

第三节 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388

一、药的概念388

二、其他概念390

第四节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391

一、药物因素391

二、环境因素393

三、患者因素394

四、遗传因素394

第五节 用药咨询服务395

一、咨询方式395

二、咨询内容395

三、药师应给出提示的特殊情况396

四、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396

第六节 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397

一、应用非处方药物(OTC药物)397

二、对于危重患者397

三、对于特殊生理情况的患者397

四、注意给药时间和给药方式402

五、注意选择最佳给药途径403

六、注意药物疗程和用量的选择403

七、注意药物对检验值的影响403

八、其他应注意的问题403

第七节 饮食对药物的影响404

一、食物对药物疗效的影响404

二、吸烟对药物疗效的影响407

第八节 药物的依赖性407

一、药物依赖的概念407

二、容易成瘾的药物408

三、药物依赖的特征409

四、药物依赖的害处409

五、如何避免药物依赖409

第九节 合理用药与预防保健410

一、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410

二、用药常见的几个误区410

三、服用药物宜多喝水410

第十一章 循证药学413

第一节 概述413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与历史413

二、循证药学的内涵及目标414

第二节 循证药学实施的步骤415

一、确定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416

二、寻找关于临床问题的最佳证据417

三、证据的评价418

四、证据的使用420

第三节 循证药学的应用420

一、循证药学与新药研究开发420

二、循证药学与药物临床试验421

三、循证药学与临床药理学422

四、循证药学与临床药学实践423

五、循证药学与合理用药423

六、循证药学与药品上市后的评价424

七、循证药学与药物应用评价425

八、循证药学与基本药物遴选和新药准入425

九、循证药学与药物经济学426

十、循证药学与中药现代化427

十一、循证药学与药学教育428

第十二章 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药学服务431

第一节 药物的临床应用431

一、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431

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临床应用438

三、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442

四、调血脂药的临床应用446

五、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448

六、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的临床应用451

第二节 药学服务453

一、药学服务的定义与内涵453

二、医院药学与药学服务454

三、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455

四、实施药学服务的成效457

第三节 社区药学457

一、社区的概念457

二、社区药学服务的基本内容457

三、社区药学的基本工作模式459

四、社区药师的素质要求460

五、社区医院与社会药房460

第十三章 药物流行病学与经济学评价462

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462

一、概 述462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464

三、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470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472

一、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472

二、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74

五、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步骤476

六、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进展477

第十四章 医药职业道德480

第一节 概述480

一、医药职业道德的研究任务、对象和主要内容480

二、学习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480

第二节 药学职业道德482

一、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和规范482

二、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482

三、药学人员的道德责任483

四、药学人员的道德准则484

五、执业药师的道德规范484

六、执业药师的责任484

七、执业药师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485

八、其他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执业药师道德规范488

第三篇 药学基础篇493

第十五章 无机化学基础493

一、化学平衡493

二、酸碱电离平衡495

三、沉淀-溶解平衡499

四、氧化-还原平衡502

五、配位平衡506

六、元素化合物知识简介509

第十六章 有机化学基础521

一、概述521

二、烷烃和环烷烃523

三、烯烃527

四、炔烃和二烯烃531

五、芳香烃534

六、卤代烃539

七、醇、酚、醚543

八、醛和酮549

九、羧酸及羧酸衍生物554

第十七章 分析化学基础560

一、分析化学简介560

二、误差561

三、滴定分析法概论563

四、酸碱滴定法566

五、配位滴定法573

六、氧化还原滴定法578

七、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582

八、电位分析法和永停滴定法585

九、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法588

第十八章 物理化学593

一、绪论593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593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598

四、相平衡603

五、电化学611

六、化学动力学618

七、表面现象625

八、胶体分散系统6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