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节能设计与材料选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筑节能设计与材料选用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3870837.jpg)
- 韩轩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84371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节能-建筑设计-技术手册;节能-建筑材料-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筑节能设计与材料选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建筑节能基础知识1
一、建筑节能的含义及其意义1
二、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与潜力4
三、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目标9
第二节 建筑节能基本原理、途径与设计要求10
一、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10
二、建筑节能的途径与手段12
三、空调建筑节能设计要求16
第三节 建筑节能工作要点17
一、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7
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8
三、主体各方在建筑节能中的工作要点19
第二章 建筑节能设计要求21
第一节 住宅建筑能耗分析21
一、建筑体形对能耗的影响21
二、建筑朝向对能耗的影响27
三、窗墙比对能耗的影响30
第二节 室外计算参数31
一、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31
二、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32
三、夏季太阳辐射照度的取值33
第三节 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36
一、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36
二、公共建筑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40
第四节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43
一、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43
二、冬季保温设计要求45
三、夏季防热设计要求45
第五节 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设计45
一、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45
二、围护结构保护措施47
三、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47
四、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50
五、采暖建筑地面热工要求52
第六节 建筑围护结构隔热设计53
一、围护结构隔热设计要求53
二、围护结构隔热措施55
第七节 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55
一、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验算55
二、围护结构防潮措施62
第三章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63
第一节 我国气候因素63
一、太阳辐射63
二、温度64
三、湿度65
第二节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66
第三节 建筑物墙体节能设计69
一、外墙的传热系数计算69
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72
三、多孔砖墙体建筑构造80
四、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构造91
五、热桥保温处理95
第四节 建筑物门窗节能设计97
一、节能门窗简介97
二、建筑物外门节能设计103
三、建筑物外窗节能设计104
第五节 建筑物屋面节能设计113
一、屋面保温材料113
二、屋面热工性能指标115
三、建筑物屋面保温设计116
四、建筑物屋面隔热设计118
第六节 建筑物地面节能设计122
一、地面热工性能122
二、地面保温设计128
三、地面防潮设计131
第七节 围护结构构造做法示例133
一、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做法133
二、公共建筑围护结构构造做法142
第四章 采暖、通风与空调节能设计146
第一节 采暖、通风与空调节能设计要求146
一、一般规定146
二、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节能设计147
三、采暖系统节能设计要求154
四、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157
五、夏热冬暖地区空调采暖和通风节能设计161
六、夏热冬冷地区采暖、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162
七、公共建筑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164
第二节 采暖节能设计172
一、采暖节能的原理与方法172
二、采暖节能设计一般规定175
三、热负荷179
四、散热器采暖设计186
五、热水地板辐射采暖设计191
六、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设计212
七、热风采暖及热空气幕213
八、电采暖设计214
九、采暖管道215
第三节 通风节能设计220
一、一般规定220
二、自然通风224
三、机械通风227
四、事故通风229
五、隔热降温229
六、除尘与有害气体净化231
七、设备选择与布置233
八、风管及其他234
第四节 空气调节节能设计236
一、一般规定236
二、负荷计算238
三、空气调节系统240
四、空气调节水系统242
五、气流组织244
六、空气处理246
七、空气调节冷热源247
第五节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监测与控制256
一、一般规定256
二、传感器和执行器257
三、采暖、通风系统的监测与控制258
四、空气调节系统的监测与控制258
五、空气调节冷热源和空气调节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259
六、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260
第六节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消声与隔振261
一、一般规定261
二、消声与隔声261
三、隔振261
第五章 绿色照明节能设计263
第一节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263
一、光的定义及本质263
二、基本光度单位264
三、材料光学性质264
四、采光系数标准值267
第二节 天然采光工程设计268
一、采光设计标准268
二、采光设计计算269
三、采光设计271
第三节 人工照明节能工程设计274
一、照明功率密度值274
二、选择照明方式278
三、照明标准279
四、灯具的选择284
五、照明节能设计287
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90
第一节 太阳能利用技术290
一、太阳能分布与基本利用方式290
二、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291
三、主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293
第二节 风能利用技术303
一、风能玫瑰图304
二、风力的风级305
三、风能利用形式305
第三节 地源热泵利用技术306
一、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306
二、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314
三、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314
四、建筑物内系统设计315
附录 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316
一、热阻的计算316
二、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值的计算318
三、地面吸热指数B值的计算319
四、室外综合温度的计算320
五、围护结构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的计算322
六、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及延迟时间的计算322
七、表面蓄热系数的计算323
八、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的计算323
参考文献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