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拯救实践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拯救实践 第1卷
  • 徐长富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978722904786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哲学史-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拯救实践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实践哲学的传统与创新丛书》总序(徐长福)1

《拯救实践》第一卷序(徐长福)1

第一章 自然直观的哲学中立化1

导论1

第一节 自然直观的一般考察2

一、何谓自然直观2

二、人的自然直观的特殊规定性3

三、人的自然直观的机能与成分的复杂性3

四、对自然直观的研究不是自然直观4

五、对意识的一种划分:自然直观与符号指谓5

六、对意识的一种规定:自然的意识形式和人工的意识形式6

七、若干讨论8

第二节 用概念思维所分析到的包含在自然直观中的异质性10

一、感觉因素的异质性10

二、现前化和附带现前化的异质性11

三、时间与空间的异质性11

四、个别与普遍的异质性12

五、主观和客观的异质性13

六、前符号性与可符号化的异质性14

七、余论16

第三节 自然直观为什么要哲学中立化16

一、自然直观问题的症结16

二、前概念符号和非概念符号对自然直观的指谓17

三、用概念思维说明自然直观的两种方式18

四、对自然直观的日常解释和科学解释19

五、哲学对自然直观的解释20

六、哲学和自然直观之间的异质性22

七、实践与异质性哲学23

小结26

第二章 哲学的异质性遭遇——以“柏拉图对话”为讨论对象30

导论30

第一节 柏拉图相论的难局31

一、用知识超越感官异质性31

二、对类名的究诘33

三、“是什么”——科学的起点34

四、相的理论36

五、相的奥林波斯山38

六、相论难局的遮蔽与揭示39

第二节 异质性的得而复失——《巴曼尼得斯篇》读解40

一、齐诺难题40

二、少年苏格拉底对齐诺难题的改写42

三、异质性问题在哲学史上的凸显44

四、对分离之相的诘难45

五、诸相之间的沟通48

六、从相论到通种论的嬗变52

七、“相的集体”对异质性的疏漏54

第三节 拯救现象与拯救实践57

一、作为实践哲学的“苏格拉底一柏拉图哲学”57

二、“苏格拉底一柏拉图哲学”中有关实践的同质性预设58

三、同质性预设中的异质性张力58

四、理想政治实践对异质性的最终克服60

五、拯救现象的成功与拯救实践的失败62

小结65

第三章 指谓异质性68

导论68

第一节 起始架构:符号指谓的意义虚项与意义实项69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中的符号指谓问题71

一、符号指谓问题与希腊哲学“是”的概念71

二、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对符号指谓的分类75

三、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划分原则——存在关系优先于指谓关系79

第三节 符号指谓的意义关系原则与意义项的区分82

一、意义关系原则与意义虚项探析82

二、绝对意义虚项与专名84

三、专名对范畴划分的意义87

第四节 指谓异质性与两大意识领域的划界89

一、指谓异质性的缘起89

二、指谓异质性的学理价值93

三、指谓不比原则96

第五节 若干理论个案的讨论与反思99

一、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问题99

二、马克思和施蒂纳的主谓颠倒问题102

三、关于罗素对专名的处置问题108

四、关于海德格尔的“是”的意义问题114

五、对西方逻各斯传统的反思124

小结132

第四章 述谓异质性137

导论137

第一节 对意义词的划分138

一、意义词的谓词统一性和意义多样性138

二、意义单元之间结合的直观基础——存在单元及其意义成分141

三、意义单元之间结合的逻辑根据144

四、直观基础和逻辑根据的关系146

五、划分意义词的总原则149

六、意义词划分的结果——属种词和偶性词151

七、意义词划分的必要延伸154

八、意义词划分的总体表述156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述谓划分理论159

一、从主谓混合分类到述谓分类: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的变迁159

二、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和四谓词的匹配问题160

三、谓词种类的数目问题163

四、关于特性的问题167

五、关于定义和差的问题170

六、关于偶性及其与诸谓词的关系问题175

七、翻开差的底牌——偶性属种的统一性177

第三节 述谓异质性的基本原理184

一、属种谓词和偶性谓词的异质性问题184

二、实体指谓序列的属种词与偶性词的异质性——以个别实体词为主词186

三、实体指谓序列的属种词与偶性词的异质性——以普遍实体词为主词192

四、偶性指谓序列的属种词与偶性词的异质性——以普遍偶性词为主词196

五、实在谓词与范畴谓词的异质性198

六、关于谓词的意义统一性205

七、关于符号的意义统一性207

八、“是”的意义论区分212

九、异谓不比原则215

小结217

第五章 范畴律——符号指谓的异质性规律223

导论223

第一节 范畴律的主旨——异类不224

第二节 二阶指谓的指谓异质性和指谓不比原则227

一、指谓的阶次和二阶指谓227

二、“属指什么”的问题228

三、属词指什么234

四、种词指什么236

五、对专名、属词和种词之所指的简单比较238

六、二阶指谓的同质性241

七、二阶指谓的异质性244

八、二阶指谓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关系247

九、指谓不比原则对二阶指谓的规范作用249

第三节 三阶指谓的指谓异质性和指谓不比原则252

一、三阶主词的划分252

二、范畴词指什么254

三、范畴有多少257

四、三阶指谓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以范畴词为主词261

五、三阶指谓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以非范畴词为主词264

六、指谓不比原则对以范畴词为主词的三阶指谓的规范作用267

七、指谓不比原则对以非范畴词为主词的三阶指谓的规范作用274

第四节 偶性谓词间的述谓异质性和异谓不比原则277

一、偶性词综述277

二、偶性谓词之间的异质性及其类型化问题280

三、异谓不比原则对偶性谓词的规范内容285

四、一个补充讨论:因明比量中例示的作用295

小结298

第六章 意识的问题域307

导 论307

第一节 一阶指谓的问题308

一、对意识的问题如何意识308

二、一阶指的问题311

三、一阶谓的问题321

四、一阶指谓的综合症状331

第二节 二阶指谓的问题338

一、二阶指谓的分层:常识与形下理论338

二、二阶指谓的内在限度:真理性限度342

三、二阶指谓的外在限度:适用性限度346

四、二阶指谓之癌:用独家总体性学说垄断所有总体性实践348

第三节 三阶指谓的问题351

一、三阶指谓的问题概述351

二、总体性形上学的问题355

三、三阶指谓的癌变——从总体性形上学到总体性意识形态370

四、对三阶指谓的现代反思及其问题374

第四节 从异质性的认知到异质性的运作378

一、异质性的认知:意识与异质性378

二、异质性的运作:自由与异质性383

小结386

主要参考文献397

《拯救实践》第一卷跋(徐长福)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