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闽都书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徐心希主编;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宣传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3932287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书院-简介-福州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闽都书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唐宋以来福建书院的兴办与发展1
第一节 闽北书院的发展2
(一)闽北书院源远流长2
(二)闽北书院功能齐全9
第二节 蔡襄的“宋学”与书院12
一、蔡襄的“宋学”与朱熹的书院12
(一)北宋前期文化的繁荣与“宋学”的形成12
(二)蔡襄与宋学精神的提倡和发扬14
(三)蔡襄的治国之道与“宋学”的理论升华18
(四)蔡襄的治学之道与宋学的特点18
(五)蔡襄与书院19
二、朱熹的“经世致用”思想促进闽北书院发展21
(一)朱熹治学之重要原则“先经后史”21
(二)书院治学目的在于“以为当今之用”23
(三)朱熹的经世思想培育武夷山书院文化24
三、朱熹创建泉州书院与闽南书院的发展29
(一)泉州书院人文荟萃29
(二)泉州社学的发展历程33
(三)泉州书院、社学的兴盛与闽学的繁荣相辅相成35
四、朱熹在闽都兴办的书院38
(一)朱熹在闽都的学术与交友活动38
(二)朱熹与宋代闽都理学书院的建设40
第二章 宋代以来闽都文化教育事业长足进步42
第一节 科举促进闽都书院发展43
一、宋代闽都“海滨四先生”44
二、科举与书院共生共存45
三、科举事业推动书院官学化发展46
第二节 闽都科举和闽都书院48
一、宋代闽都科举的长足进展48
(一)宋代科举制改革及其对闽都的影响48
(二)“龙门一半在闽川”51
二、宋代以来闽都书院与科举事业同步迅速发展54
第三章 明清闽都的官办教育和书院的发展变化59
第一节 明代官学与书院教育的转型59
一、明代官学被纳入科举体系之中59
二、科举——书院模式的再造促使书院重现繁荣63
三、明代福建官学教育及其特点64
(一)各地区发展水平悬殊66
(二)书院教学以科举为中心培养士绅官僚66
(三)明代福建官学教育突出书院培养目标67
四、明代福建私学教育67
(一)社学68
(二)义学69
第二节 明代闽都官学宇书院教育69
一、明代闽都官学的发展69
(一)闽都府学与十邑县学的变迁69
(二)闽都书院与经费开支74
二、官学与书院教育对闽都文化的影响80
(一)重现科举兴盛80
(二)政治人才辈出81
(三)文化人才激增84
三、明代林希元改革官学与书院教育的构想与实践86
(一)针对明代学校教育的败坏提出改革建议87
(二)改革官学教育的主要设想89
(三)林希元有关教师素质的理论91
(四)痛切批判科举取才的弊端92
四、张经重视科举选士与资助闽都书院教育94
第四章 清代闽都鳌峰书院的兴办与特色98
第一节 福建巡抚张伯行的政绩与创办鳌峰书院100
一、理学大师张伯行重视教育100
二、督抚互参案语张伯行的曲折人生101
三、张伯行制定鳌峰书院学规103
第二节 嘉庆、道光早期的鳌峰书院104
一、鳌峰和鳌峰坊的来历104
二、鳌峰书院与闽学更新106
第三节 陈寿祺与鳌峰书院的学术及教育特色114
一、陈寿祺传承书院历任山长学风114
二、陈寿祺的学术生涯与学风改变118
(一)生平仕历的五个阶段118
(二)学术交游与学风改变119
(三)学术成就与代表著作120
三、学术思想的深化与“通儒”理念的形成121
(一)支持理学的思想倾向与“通儒”理念的形成121
(二)经世思潮对陈寿祺学术思想的影响124
第四节 鳌峰书院的办学特点及其影响127
第五节 鳌峰书院与历任地方官员的重视134
一、陈瑸、赵国麟、徐嗣曾、王怒、潘思榘等巡抚与鳌峰书院134
二、陈宏谋与鳌峰书院139
第六节 主持和讲学的儒学大师李光地、林春溥144
一、李光地生平事迹144
二、李光地改革官学教育与科举规程的思路146
三、林春浦主持鳌峰书院讲席十九年152
第七节 鳌峰书院其他山长、杰出教师和优秀生员157
一、孟超然157
二、朱仕琇161
三、张甄陶163
四、郑光策倡导经世之学163
五、陈宝琛等历届山长174
六、章朝栻177
七、生员蓝鼎元178
八、生员孙经世178
第五章 凤池书院的兴办与特色181
第一节 孙尔准、汪志伊督抚倡议设置凤池书院181
第二节 前任督宪赵慎畛敦促书院建设184
第三节 凤池书院的筹办与发展185
一、凤池书院的筹办185
二、首任山长赵在田187
三、二任山长魏敬中187
四、郭柏荫188
五、陈璧189
六、末任山长曾宗彦194
第六章 正谊书院的兴办与特色196
第一节 闽浙总督左中棠创办正谊书院196
第二节 正谊书院与历任山长197
一、首任山长林鸿年197
二、继任山长陈璧200
三、培养大量实用之才200
(一)陈衍200
(二)张亨嘉202
第七章 致用书院与三任山长206
第一节 鳌峰书院学术新风对致用学风影响深刻206
第二节 致用书院的创办及其三任山长207
一、谢章铤与“赌棋山庄”208
二、谢章铤勤于史学,工于诗词209
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词学评论210
(一)谢章铤与“赌棋山庄”211
(二)谢章铤勤于史学,工于诗词213
(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词学评论216
四、王凯泰与致用书院219
第八章 闽都四大书院学规222
第一节 书院学规的产生和作用222
一、吕祖谦与丽泽书院学规222
二、高攀龙与东林书院学规223
三、章学诚与《清漳书院条约》224
第二节 鳌峰书院学规225
一、陈寿棋《鳌峰崇正讲堂规约八则》225
二、陈寿祺《示鳌峰书院诸生》227
三、大中丞觉罗满公学约229
第九章 闽都书院的藏书与刻书232
第一节 闽都书院的藏书232
一、鳌峰书院经部藏书233
二、鳌峰书院史部藏书234
三、鳌峰书院子部藏书235
四、鳌峰书院集部藏书236
第二节 闽都书院的刻书237
第三节 闽都书院对藏书刻书的管理238
第十章 闽都书院的经费来源与学田管理241
第一节 闽都书院的经费来源241
一、私立书院经费来源241
二、官立书院经费来源241
第二节 闽都书院的学田管制243
一、明清闽都书院学田243
二、清代闽都书院学田管理244
第十一章 福州府十邑其他书院247
第一节 闽县、侯官、长乐、福清(含平潭)、罗源、连江的书院247
一、闽县247
二、侯官249
三、长乐257
四、福清263
五、罗源264
六、连江266
第二节 闽清、永泰(永福)、古田、屏南的书院269
一、闽清269
二、永泰(永福)九山书院271
三、古田275
四、屏南277
第三节 清末民初闽都书院向新式学堂的转化277
一、西学东渐与科举衰微277
二、闽都书院向新式学堂转变278
第十二章 闽都书院与台湾书院的互动影响284
第一节 明清时期台湾的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284
一、朱子文化东渡台湾284
(一)朱子学在台湾的影响284
(二)陈永华在台主要文化活动与治理台湾业绩286
(三)台湾回归祖国之后的文化教育287
二、台湾的科举考试和书院教育289
(一)台湾的科举考试289
(二)台湾的书院教育292
第二节 闽都书院人士东渡台湾讲学与兴办书院319
一、福建官吏、士绅致力于台湾书院发展319
二、福建籍的台湾学府和书院教谕、教授321
三、福州籍台湾府学教谕马子翊323
第三节 台湾生员进入闽都书院学习与深造324
一、闽都的科举氛围与书院教育传统325
二、闽都书院人才促进台湾文化发展325
第四节 闽台书院学规比较330
后记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