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举文学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举文学论
  • 李子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200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举文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儒家思想与文学考试1

(一)科举制的产生、发展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联系1

(二)科举考试与尚文传统4

一 唐代科举文化与诗歌繁荣8

(一)唐代的科举,尤其是进士科的以诗赋取士,造成了诗歌的普及,形成了朝野上下崇尚诗道、普遍学诗的社会风气9

(二)唐代的科举取士,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走上文坛,改变了贵族独霸文坛的局面,促进了唐风的形成,并从而成就了以诗歌为精神生活最高形式的唐人风范16

(三)科举也造成了文士的流动、交游与聚合,开拓了诗人的视野,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发展20

(四)进士初任之官的低微,造成了唐代文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唐代诗坛出现了别样的声音和色彩30

二 唐代古文运动与进士科举34

(一)进士集团或阶层,构成了中唐古文运动勃兴的基础34

(二)进士科举以古文行卷与纳省卷风气的形成,为古文运动的全面展开提供了有利契机36

(三)韩柳相继以师道自任,导启来学,为古文运动的兴起和展开建立起素质较高的作者队伍,并以此构成文学集团39

三 唐代科举与传奇小说创作的自觉45

(一)由科举而形成的举人阶层遣兴娱乐和逞才延誉的需要,既促使了传奇的兴盛,也导致了唐传奇小说对现实的关注及唐文人好奇心理的形成46

(二)由于科举及其行卷的关系,造成了唐传奇小说由重在传述奇事向抒情言志的转变,“传”的样式兴起,爱情题材流行50

(三)在科举文化大背景下,唐传奇小说在艺术上充分文人化而表现出高度的自觉57

四 北宋嘉祐二年进士科举与文坛风云60

(一)北宋嘉祐二年以前的文坛状况60

(二)北宋嘉祐二年进士贡举的标志性意义66

五 张九成及其状元策74

(一)张九成的仕履学行74

(二)张九成状元策的思想内容77

(三)张九成状元策的艺术特色79

六《西厢记》与科举文化83

(一)《西厢记》与科举文化的关联83

(二)《西厢记》充分揭示了科举文化与世族文化的矛盾冲突85

七 宋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91

(一)宋代南戏以写士人发迹变泰、负心背德故事最为引人注目92

(二)元代南戏在士人婚恋主题上的两大转变97

(三)小结:由表层批判到深刻反思100

八 明清科举文学概观102

(一)以科举入仕为指归的文人教育与士林风习102

(二)八股文化背景下的散文发展107

(三)桐城文派与八股时文113

(四)戏曲小说与科举的关联118

九《聊斋志异》中的科举士人群像124

(一)才士困顿者的生死歌哭124

(二)迷恋科举功名者的种种变相126

(三)落魄士子的功名念与白日梦131

(四)对科举弊端成因的形象反思134

十《贾奉雉》的思想深度138

(一)传统士人品格与八股文化人格的两难选择138

(二)自我拯救的努力与精神逍遥的无奈143

十一《儒林外史》的科举文化批判148

(一)全景式地展示科场内外的各色士林人物,充满深情的冷漠与含泪的讽刺150

(二)作者以蹑迹寻踪的笔法与独特的结构方式摹写科举士人的纷纭面影,揭示其失掉“故家”的生命漂泊与生命样态158

(三)审视儒林,真儒何在?作者无奈地把目光投注到儒林外的市井细民。在叙事的背后,透出惘然、苍凉的文化悲情167

十二 优语讽谏中的科举考试174

(一)优语讽谏在对考官作弊、出题,衡文疏漏,王安石变革科举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揭示和反映174

(二)优语讽谏大多直面讽刺对象,对事情的及时反映,表演方式的独特性,都使其所表现的科举情事在一定程度上“事件化”或“新闻化”,并从而获得了广泛传播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应178

(三)优人戏儒戏圣而及于科举,这一传统代表了民间社会关注热点;戏剧演出与科举盛典的关联,也无疑加强了优人对科举考试的高度关注180

十三 八股文破题佳话与蒙学语文教育183

(一)八股文破题佳话及其教育背景概观184

(二)八股文破题的蒙学语文教育功能189

(三)余论:应重视对八股文破题佳话的研究193

十四 纪晓岚《赋得绮丽不足珍》的诗学解读价值194

(一)李白是否轻贱建安诗人195

(二)李白诗论与其创作实践的矛盾198

(三)纪氏诗学解读的方法论意义200

(四)余论:试帖诗的价值重估203

参考文献204

后记2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