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药学
  • 朱宣光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080037X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药物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临床药学概论1

第一节临床药学的兴起及其历史背景1

第二节临床药学的性质与内容1

目 录1

四、面向药品生产2

二、保证药物质量2

第四节临床药学的任务2

一、正确选择和应用药物疗法2

三、面向卫生行政及药政管理2

二、面向临床医护人员2

一、面向病人2

第三节临床药学的服务方向2

三、药物制剂与配伍问题3

四、血药浓度检测与给药方法方案的改进3

五、深入临床参予合理用药3

六、药物临床试验及药物评价4

七、药物使用情况的回顾分析及审查统计工作4

八、药物情报的收集和咨询服务4

九、祖国医药学的整理提高5

十、其他5

一、分子水平6

第一节药物作用与生物机体的水平6

第二章药物作用原理6

二、亚细胞结构水平7

三、细胞水平8

四、组织或器官水平8

五、整体水平9

第二节生理和病理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9

一、时间药理学9

二、心理因素10

三、疾病对药物治疗作用的影响10

四、疾病与药物的不良反应11

二、酸性药和碱性药13

第三节药物作用的非特异性理化机制13

一、影响渗透压的药物13

三、氧化还原药物15

四、蛋白沉淀剂15

五、产生物理屏障的药物16

六、吸附药16

七、表面活性药16

八、放射性核素和X线造影药16

九、全身麻醉药16

四、影响酶的辅助因子18

三、假底物18

一、竞争性抑制剂18

二、不可逆抑制剂18

第四节影响酶的药物18

第五节影响转运系统的药物19

一、羧苯磺胺19

二、谷固醇19

三、宓胆碱19

四、根皮苷20

第六节螯合剂20

一、天然螯合剂20

三、多胺多羧酸类21

二、硫醇类21

四、其它有螯合作用的药物22

第七节药物的受体22

一、受体的简史、概念与性质22

二、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结合力23

三、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27

四、从构效关系对受体部位性质的推测45

五、从激动剂-受体相互作用到效应的偶联50

六、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受体调节54

七、受体的研究与临床药物的发展57

参考文献58

一、环核苷酸与生理功能60

第二节第二信使学说60

第三章 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学基础60

第一节分子药理学的发展概况60

二、环核苷酸与药物的作用61

三、环核苷酸与肿瘤62

第三节基因与肿瘤63

第四节肿瘤细胞动力学与肿瘤化疗64

一、细胞动力学研究进展64

二、细胞动力学与肿瘤化疗66

第五节抗癌药对癌细胞生物大分子的作用67

一、核酸、蛋白质代谢与肿瘤生长67

二、抗肿瘤药物对DNA、RNA和蛋白质的影响69

三、癌细胞的基因调控与癌细胞逆转药物的发展70

四、其他控制肿瘤生长的一些天然生物活性物质70

第六节 从分子药理学的发展看放射、光及化疗增敏剂研究的新成就75

一、放射增敏75

二、化疗增敏剂80

三、光增敏剂80

参考文献81

一、药效学与药物毒副作用82

第二节药理学是新药研究与临床评价的基础82

第一节从药物的发展史看新药的评价82

第四章新药研究与临床评价82

二、药代动力学研究85

第三节临床前药理试验85

一、疗效试验86

二、毒性试验87

一、初期临床试验89

二、正式临床疗效评价阶段89

第四节新药的临床试用与评价89

三、药代动力学试验89

三、新药临床评价的标准和有关条件90

四、以抗肿瘤药物为例,谈药物研究与评价90

五、免疫类型抗癌药物的研究评价93

第五节从我国第一批淘汰药物看药物的评价95

一、淘汰127种药品的原则95

二、药物评价的实例96

第六节从现代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成就看新药研究的前景97

参考文献98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代谢99

二、药物穿透生物屏障的一般原理99

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开始与终止99

第五章药物的体内过程与药物作用99

三、药物的吸收103

四、药物的分布105

五、药物的生物转化107

六、药物的排泄108

第二节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与药物作用109

一、个体差异的近代见解109

二、药物代谢的个体间差异110

三、个体本身的药物代谢差异112

一、年龄与器官功能的关系114

第三节不同年龄个体的药物代谢114

二、老年人的药物代谢与药物作用117

三、儿童的药物代谢与药物作用118

第四节影响药物代谢的生活和环境因素119

一、饮食因素119

二、环境因素121

第五节药物代谢的时间节律122

一、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122

二、药物转运的时间节律122

三、药物转化及药酶活性的时间节律124

参考文献125

第一节药物相互作用机理127

一、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127

第六章药物相互作用127

二、药效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132

第二节与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断药相互作用的药物133

一、氢氧化铝凝胶133

二、利多卡因133

三、降血糖药133

四、戊脉安133

十二、抗炎药134

十七、麦角生物碱134

十六、肾上腺素134

十五、利血平134

十四、妥拉苏林134

十三、氯化琥珀胆碱134

八、可乐定134

十一、吗啡134

十、左旋多巴134

九、消炎痛134

七、甲基多巴134

六、氨茶碱134

五、强心甙134

一、利血平135

第三节与抗高血压药相互作用的药物135

十八、抗组胺药135

二、胍乙啶136

三、异喹胍137

四、苄甲胍137

五、肼苯哒嗪137

六、可乐定137

七、甲基多巴138

第四节与强心甙相互作用的药物138

一、抗酸药138

六、普鲁本辛139

九、安体舒通139

八、胍乙啶、苄甲胍和异喹胍139

七、肝药酶诱导药139

三、新霉素139

五、胃复安139

四、活性碳白陶土、果胶139

二、消胆胺139

第五节与抗心律失常药相互作用的药物140

十九、酰胺咪嗪140

十八、肝素140

十七、肾上腺皮质激素140

十六、口服抗凝药140

十四、抗肾上腺素药和拟肾上腺素药140

十三、钙盐140

十二、钾盐140

十一、普鲁卡因酰胺140

十、奎尼丁140

十五、琥珀胆碱140

一、奎尼丁141

二、普鲁卡因酰胺141

三、利多卡因142

二、潘生丁143

一、消胆胺143

第七节与降血脂药相互作用的药物143

一、硝酸脂及亚硝酸类143

第六节与抗心绞痛药相互作用的药物143

四、双异丙吡胺143

二、氯苯丁酯144

三、烟酸144

第八节与利尿药相互作用的药物145

一、噻嗪类利尿药145

二、利尿磺胺145

三、利尿酸146

四、安体舒通146

二、口服抗凝血药147

一、肝素147

五、氨苯喋呤147

第九节与抗凝血药相互作用的药物147

第十节与抗结核药相互作用的药物149

一、异烟肼149

二、利福平150

三、对氨水杨酸150

四、乙硫异烟胺151

五、环丝氨酸151

六、吡嗪酰胺151

第十一节与抗生素相互作用的药物151

二、氨苄青霉素153

一、青霉素G153

三、邻氯青霉素154

四、先锋霉素类154

五、链霉素155

六、卡那霉素155

七、庆大霉素156

八、四环素类156

九、氯霉素157

十、红霉素157

十一、磺胺类药物158

参考文献159

第七章药物制剂的临床评价161

第一节概述161

一、主导思想161

二、历史发展161

三、国内外现状162

四、前景展望164

第二节药物制剂设计与临床要求164

一、合理性164

三、安全性165

二、有效性165

四、经济因素166

第三节药物制剂设计与药物的理化性质166

一、同质多晶现象166

二、粉末粒度167

三、溶解度167

四、溶解速率168

五、化学稳定性170

第四节生物利用度171

一、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171

二、生物利用度的测定172

一、注射途径与疗效174

第五节注射剂的临床评价174

二、临床对注射剂的要求176

三、注射剂的稳定性与临床使用180

四、其他注射剂183

第六节 口服制剂的临床评价186

一、口服制剂的缺点186

二、影响口服制剂吸收的因素186

三、长效的口服制剂189

四、速效的口服制剂190

第七节眼用制剂的临床评价190

一、表面给药190

二、注射给药192

三、全身给药193

第八节外用制剂的临床评价195

一、药物的透皮吸收195

二、软膏与硬膏196

三、膜剂与涂膜剂198

四、栓剂199

五、气雾剂201

参考文献201

二、药物治疗个体化的依据204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204

第一节治疗药物的监测及临床用药204

第八章治疗药物的监测及给药方案的拟订204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范围205

四、药物治疗个体化的步骤206

第二节治疗药物监测的分析方法208

一、概述208

二、待测生物样品的制备209

三、主要的分析方法215

第三节临床药物动力学基础235

一、基本概念235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239

三、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临床意义255

第四节给药方案的拟订261

一、以血药浓度为依据的给药方案的拟订261

二、老年人及婴幼儿的给药方案272

三、肾肝功能减退时给药方案的调整274

四、非线性动力学给药方案的调整279

参考文献281

第九章免疫药理学282

第一节概说282

一、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283

二、免疫反应286

三、与免疫有关的疾病287

第二节免疫抑制剂288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288

二、硫唑嘌呤和6-巯嘌呤290

三、环磷酰胺291

四、氨甲喋呤292

五、门冬酰胺酶292

六、抗淋巴细胞血清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292

八、布雷霉素293

七、环孢素293

九、环免肽294

第三节免疫增强剂294

一、生物来源物质294

二、化学免疫增强剂298

三、高等植物来源的小分子化合物302

四、免疫系统的产物304

参考文献307

第十章 药物的某些特殊不良反应309

第一节药物的致癌作用309

一、细胞毒药物310

三、其它药物313

二、激素类药物313

第二节药物的致畸作用314

一、药物对胎盘的透入314

二、药物致畸的敏感期315

三、药物致畸的机制315

四、致畸的药物316

第三节药物的致敏性319

一、过敏反应的机理和交叉过敏反应的由来319

二、给药的程序和剂量是药物致敏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21

三、过敏反应的分型322

四、常见药物的过敏反应326

第四节药物对眼的毒性333

一、概述333

二、常见药物对眼的毒性333

第五节药物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反应341

一、药物所致的性机能异常的临床表现342

二、引起性机能异常的药物342

参考文献347

一、衰老的临床表现349

二、衰老的理论与假说349

第一节抗老药349

第十一章用于特殊目的的药物349

三、抗老药物的研究方法350

四、几种抗老药物351

第二节抗肥胖药352

一、肥胖的原因352

二、抗肥胖药的作用机制353

三、几种抗肥胖药的评价354

四、防止滥用抗肥胖药355

第三节止汗除臭药355

一、汗腺的解剖与生理355

二、臭汗与止汗除臭药的作用机制356

三、几种止汗除臭药的评价357

第四节去毛脱发药358

一、毛发的解剖与生理358

二、去毛脱发药的作用与用途358

三、硫化物与巯基乙酸类去毛脱发药物359

四、合理使用去毛脱发药360

参考文献360

第十二章临床药学情报361

一、临床药师对药物知识的基本要求361

二、药物疗法中常用英文参考书362

三、如何向患者宣传用药须知368

参考文献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