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2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城乡就业问题与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02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城乡就业问题与对策
  • 蔡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49727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02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城乡就业问题与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1

专题报告一 2001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分析报告3

一、2001年人口增长态势3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7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2

四、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更加艰巨17

专题报告二 中国就业形势报告24

一、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增加24

二、劳动力需求量进一步下降28

三、就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34

四、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的影响39

专题报告三 中国农村就业基本状况48

一、中国农村就业基本状况50

二、农村转移劳动力状况58

三、乡镇企业就业状况65

四、农业剩余劳动力估计70

五、WTO对农村就业的影响73

六、总结75

下篇77

第一章 转轨中的就业79

第一节 就业为什么成为问题79

第二节 对持续经济增长的含义87

第三节 转轨与产业结构调整92

第四节 为什么不能承受高失业率94

第五节 科学地研究就业问题101

第二章 就业与失业的决定因素105

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经济理论105

第二节 关于失业治理的流行理论113

第三章 增长、调整与就业123

第一节 就业与市场化改革123

第二节 就业面临的挑战129

第三节 需求变动对就业的影响133

第四节 增长、结构与就业138

第五节 劳动力价格变化与就业148

第六节 就业机会在哪里150

第四章 劳动力供给及其市场特征157

第一节 二元劳动力市场158

第二节 城乡劳动力的数量观166

第三节 人力资本:禀赋与差异171

第四节 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176

第五章 城市失业与下岗180

第一节 失业、下岗的含义及表现方式180

第二节 哪些人下岗了186

第三节 失业、下岗对个人的影响194

第四节 下岗、失业与保障199

第六章 劳动力流动与市场发育207

第一节 劳动力迁移的制度障碍207

第二节 增长中的“外来劳动力”212

第三节 外来劳动力构成竞争吗216

第四节 户籍改革的政治经济逻辑222

第七章 劳动力市场的性别视角245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差异245

第二节 妇女就业:转轨中的经验249

第三节 转轨期中国妇女就业260

第四节 城市妇女劳动参与266

第五节 农村妇女参与就业277

第六节 市场与政府的作用286

第八章 WTO时代的增长与就业289

第一节 WTO就业增长源泉289

第二节 WTO就业效应:理论与争论302

第三节 就业效应的定量分析311

第九章 WTO时代以就业为核心的政策体系323

第一节 人力资本积累政策327

第二节 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的核心332

第三节 矫正制度性扭曲338

第四节 以就业增长为核心的经济政策342

附表349

图4

A-1 妇女终身生育率4

A-2 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4

A-3 人工流产数量下降6

C-1 2000年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劳均寄带现金64

C-2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变化情况69

C-3 农村住户平均每户在乡镇企业及外出就业情况70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增长与结构89

1-2 城市工资收入与消费性购买90

1-3 农村工资收入与消费性购买91

1-4 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内需92

1-5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推动效果95

1-6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96

3-1 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分布129

3-2 经济增长、就业增长与就业弹性141

3-3 就业弹性的变化142

3-4 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145

3-5 每创造亿元GDP所对应的就业数146

3-6 三次产业的“就业/GDP份额比率”变化147

3-7 就业/价格弹性的变化趋势150

3-8 分行业就业弹性(1998~2000年平均值)152

3-9 行业就业份额变化(1979、1990和2000年)154

3-10 非国有企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155

4-1 分地区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162

4-2 工业化、城市化与就业结构转换164

4-3 城乡收入比率变化(农民收入为1)165

4-4 城乡从业人员和GDP增长率167

4-5 城乡劳动参与率变化170

4-6 城乡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差异172

4-7 分职业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995年)175

5-1 下岗职工的年龄构成188

5-2 男性和女性下岗职工年龄结构对比188

5-3 下岗职工与在职职工教育阶段分布的比较192

5-4 不同年龄组的职工下岗比例及其“文革”教育经历194

5-5 下岗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198

6-1 1954-1998年期间北京市计划迁入率变化231

7-1 各类学校在校女生比例262

7-2 1999年分性别从业人员年龄结构263

7-3 分产业女性劳动力比例变化趋势268

7-4 分所有制女性劳动力比例变化趋势269

7-5 分性别工作岗位分布状况274

7-6 福利状况的性别差异276

7-7 调整前后的工资差距277

7-8 按行业分性别农业从业人员构成279

7-9 分性别非农乡镇企业就业参与率281

8-1 分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变化296

8-2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298

8-3 贸易依存度的变化301

9-1 WTO后以就业为核心的政策框架图324

9-2 中等教育中非义务教育的招生结构331

表5

A-1 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法构成5

A-2 2001年人口计划完成情况8

A-3 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概览8

A-4 乡级计生服务站情况概览8

A-5 宣传品的主要内容分布10

A-6 部分年份婚姻、生育数据10

A-7 孕产期保健与服务情况11

A-8 9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12

A-9 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奖励优惠措施落实情况14

A-10 计划生育手术及药具服务收费情况14

A-11 妇女了解所使用方法的副作用及出现副作用的比例15

A-12 出生人流比16

A-13 避孕方法由谁选择16

A-14 东、中、西部部分人口与计划生育指标的比较17

A-15 2000年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构成18

A-16 理想孩子数为2的妇女对子女的性别偏好19

A-17 理想孩子数为3的妇女对子女的性别偏好19

A-18 部分省“五普”总人口与认定的2000年末总人口20

A-19 做人流、结扎的乡服务站没有氧气瓶和输液设备的比例22

B-1 “九五”期间中国劳动力资源数、经济活动人口及劳动力参与率25

B-2 城镇劳动力供给与配置状况26

B-3 全国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26

B-4 最近三年下岗职工变化趋势27

B-5 就业弹性变化(1996~2000)29

B-6 2001年第三季度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30

B-7 专家学者估计的失业率34

B-8 估计近一两年失业率的变化趋势34

B-9 按三次产业分的年底从业人员数35

B-10 分行业年底从业人员数37

B-11 按所有制结构分的年底从业人员数38

B-12 “九五”期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性别结构39

C-1 中国农村住户农业劳动力就业状况51

C-2 1996年全国农村住户从业人员行业情况52

C-3 农调队农户劳动力抽样调查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54

C-4 样本农户的劳动力就业行业结构54

C-5 抽样调查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55

C-6 1998年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结构56

C-7 1998年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行业结构57

C-8 1997~2000年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状况59

C-9 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年龄分布59

C-10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60

C-11 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行业分布60

C-12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和数量61

C-13 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的区域结构62

C-14 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往各类城镇转移的比例和数量63

C-15 乡镇企业就业状况66

C-16 乡镇企业和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状况66

C-17 乡镇企业职工规模67

C-18 农户的不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71

C-19 中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估计72

1-1 两种投资分布的就业情景比较84

1-2 三个产业增长及相对份额变化84

2-1 失业保障金的筹集和发放121

3-1 主要年份国有单位投资与产出、就业情况135

3-2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储蓄率与边际消费倾向:1990~1998137

4-1 按城乡和产业划分的就业结构168

4-2 1998年分地域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程度174

4-3 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与工资收入176

5-1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失业统计方法182

5-2 几种流行的失业率估计185

5-3 下岗职工下岗前的岗位分布190

5-4 下岗职工与在职职工的教育情况比较192

5-5 下岗人员与在职职工家庭人均收入状况比较195

5-6 下岗人员与在职职工家庭人均消费状况比较196

6-1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对比分析215

6-2 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工时及收入(1998年)219

6-3 不同时期北京市政府对外地劳动力的就业歧视政策233

6-4 1996年各级别城市的补贴情况244

7-1 非工资就业中男工与女工所占份额(占总数的百分比)254

7-2 分性别的从业、下岗和教育程度270

7-3 各国地区分性别就业率比较271

7-4 分岗位工作经历273

7-5 分岗位每周工作时间273

7-6 不同所有制、不同城市男女职工收入差距275

8-1 2000年就业增长前15位的工业行业317

8-2 2000年就业弹性和1998~2000年平均就业弹性同为正的行业318

9-1 2001年全国部分省市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341

专栏103

1-1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上都有哪些人103

3-1 举办奥运会的就业效应139

5-1 最低生活保障——城市贫困的防线199

5-2 为什么会有“隐性就业”201

6-1 部分本科生不再具备入沪就业资格211

6-2 国家计委要求取消对农民工收费230

6-3 劳动力流动政策的演变241

7-1 为什么讨论女性与发展问题245

7-2 用“歧视系数”来衡量歧视249

7-3 微妙的障碍:对男女职员行为的不同感觉251

7-4 性别与人力资本259

8-1 GDP和GNP对就业增长的不同影响259

8-2 应该主要从收入观察WTO对农业的冲击315

8-3 波恩的结构调整与就业321

9-1 加总的谬误:工资上涨的不同效果330

9-2 关于辽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336

附表349

1 分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349

2 1979~2000的分行业就业的价格(工资)弹性350

3 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351

4 各工业部门中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分布352

5 按所有制分城乡就业353

6 城乡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353

7 性别差异状况354

8 分性别收入方程回归结果356

9 用Oaxaca的方法计算歧视系数358

10 分行业农业从业人员及其构成359

11 各类非农乡镇企业及从业人员360

12 农业户务农和非农的时间、年龄和性别360

13 工交能源分行就业弹性和每亿元产值对应就业361

14 就业的行业结构363

15 工交能源分行业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