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前列腺疾病理论与临床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前列腺疾病理论与临床实践
  • 王建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4360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前列腺疾病理论与临床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前列腺疾病研究的历史回顾1

第一篇 前列腺基础学5

第一章 前列腺胚胎与发生学7

第一节 前列腺胚胎学7

第二节 前列腺组织发生学7

一、前列腺组织的分区7

二、前列腺腺管的发生8

三、前列腺间充质的发生8

四、前列腺发育中腺上皮和基质成分的形态学分析9

第三节 前列腺发生发育机制的研究进展9

一、雄激素在前列腺发育中的作用9

二、雌激素在前列腺发育中的作用10

三、前列腺发育过程中基质-腺上皮的相互作用10

四、生长因子在前列腺发育中的作用11

第二章 前列腺解剖与组织学13

一、前列腺尿道13

二、前列腺组织结构14

三、前列腺上皮结构15

四、前列腺血管与淋巴引流15

五、前列腺神经分布17

第三章 前列腺内分泌学20

第一节 血清激素与前列腺生长20

第二节 雄激素的产生与前列腺生长21

第三节 肾上腺雄激素与前列腺生长24

第四节 雄激素的调节25

第五节 雌激素的作用26

第六节 催乳素的作用27

第七节 影响前列腺生长的其他激素27

第八节 睾丸对前列腺的非雄激素作用28

第九节 激素在细胞水平上的作用:基质-上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29

第二篇 前列腺疾病的检查与诊断方法33

第一章 物理及化学检查35

第一节 直肠指诊35

第二节 前列腺液检查36

一、前列腺液标本采集36

二、前列腺液镜检36

三、前列腺液细菌学检查37

第三节 膀胱镜检查38

第二章 影像学检查39

第一节 前列腺的B超检查39

一、B超诊断仪39

二、探测方法40

三、前列腺的解剖40

四、前列腺的正常声像图41

五、前列腺增生症42

六、前列腺炎症43

七、前列腺癌43

第二节 前列腺的CT检查45

一、简介45

二、前列腺正常CT解剖45

三、前列腺疾病45

第三节 前列腺的MRI检查47

一、MRI成像基本原理47

二、MRI检查的适应证48

三、MRI检查方法48

四、正常前列腺MRI解剖49

五、前列腺疾病的MRI表现49

六、前列腺疾病治疗后的表现53

七、前列腺MRI的未来54

第三篇 前列腺炎及相关疾病57

第一章 前列腺炎的分类59

第一节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60

一、临床特点60

二、病理表现60

三、治疗原则60

第二节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61

一、临床特点61

二、病理表现61

三、感染性前列腺结石62

四、药物治疗62

五、外科治疗63

一、临床特点64

二、致病因素64

第三节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痛64

三、膀胱尿道镜的发现65

四、尿流动力学的测定66

五、治疗66

六、间质性膀胱炎及前列腺炎67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前列腺炎67

一、淋菌性前列腺炎67

二、结核性前列腺炎67

三、寄生虫性前列腺炎67

四、霉菌性前列腺炎67

五、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68

六、前列腺脓肿68

七、前列腺炎和不育69

八、精囊炎69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70

第一节 概述70

第二章 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70

一、革兰氏染色阴性菌71

二、革兰氏染色阳性菌71

三、沙眼衣原体72

四、解脲支原体72

五、其他病原体72

第三节 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72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概述72

二、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73

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74

第四节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75

一、致病菌76

二、衣原体及支原体76

四、心理性因素77

三、化学性炎症77

第五节 前列腺炎的分泌功能障碍78

第六节 前列腺的抗菌因子79

第三章 前列腺炎的诊断方法81

第一节 前列腺液检查81

第二节 精液的检查82

第三节 细菌学诊断82

第四节 免疫反应的检测83

第四章 前列腺炎的药理学84

第一节 渗透因子的测定84

一、渗透因子的测定方法84

二、渗透因子的测定结果85

第二节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药物渗透87

第三节 前列腺组织中的抗生素浓度89

第四篇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93

第一节 前列腺增生的含义95

第一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流行病学95

第二节 组织学前列腺增生96

第三节 临床前列腺增生96

第四节 前列腺增生的自然病程97

第二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学99

第一节 病因学和危险因素99

第二节 年龄与发病的关系100

第三节 雄激素的作用101

第四节 雄激素受体103

第五节 双氢睾酮和5α-还原酶103

第六节 雌激素的作用104

第七节 细胞凋亡的调控105

第八节 生长因子106

第九节 基因和家庭性因素107

第十节 其他因素108

第三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理学110

第一节 前列腺的分区概念及组织学特征110

第二节 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学表现111

第三节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常见病变112

一、前列腺腺体萎缩与萎缩后增生112

二、基底细胞增生112

三、筛状增生113

四、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13

五、硬化性腺病114

六、精阜黏膜腺增生114

七、中肾管遗迹增生114

第四节 前列腺增生组织成分的形态学分析114

第四章 流出道梗阻的病理生理学116

二、症状117

一、前列腺大小117

第一节 临床前列腺增生的定义117

三、梗阻118

第二节 正常下尿路的特性118

一、逼尿肌形态学118

二、神经支配119

三、传导介质119

四、细胞代谢119

五、逼尿肌的收缩119

六、膀胱充盈120

七、膀胱壁的顺应性120

第三节 老年人下尿路生理121

一、症状121

二、逼尿肌形态121

四、老年人的肾功能与尿液增多122

三、逼尿肌收缩力122

五、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及膀胱功能123

六、老年人逼尿肌的自然变化123

第四节 梗阻的检测124

一、残余尿124

二、尿动力学检查125

第五节 逼尿肌收缩力低下131

一、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的可能原因131

二、代谢132

三、临床研究132

四、受损逼尿肌的形态学改变132

第六节 逼尿肌反射亢进133

第七节 逼尿肌不稳定133

一、临床表现133

五、尿路刺激症状的神经性因素134

四、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类型134

三、肌肉的改变134

二、受体的改变134

六、梗阻的神经性变化的实验研究135

七、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时的逼尿肌不稳定性135

八、逼尿肌形态和逼尿肌不稳定135

九、老年人逼尿肌的自然变化135

第八节 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生理表现136

一、解剖学特点136

二、组织学特点137

三、前列腺平滑肌的重要性137

四、膀胱对流出道梗阻的反应138

五、膀胱流出道梗阻的动物模型138

六、细胞对流出道梗阻的反应139

七、膀胱失代偿的原因139

八、梗阻所致肥厚膀胱的生长因子变化141

九、梗阻与症状的关系142

第五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45

第一节 临床表现145

第二节 诊断146

一、初诊病人的基本检查146

二、辅助诊断检查149

第三节 前列腺增生病人手术前检查149

一、残余尿量测定149

二、超声波检查152

三、泌尿系影像检查153

四、CT和磁共振(MRI)检查153

五、尿道膀胱镜检查154

六、尿流率测定154

七、压力/流率同步检查156

八、充盈性膀胱测压157

第一节 临床观察等待159

第六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159

第二节 安慰剂的作用160

第三节 5α还原酶抑制剂的应用161

一、非那雄胺、保列治(Finasteride)161

二、爱普列特(Epristenide)162

第四节 其他激素治疗药物163

一、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药物163

二、氟丁酰胺:缓退瘤(Flutamide)163

三、抗雌激素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163

第五节 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164

一、特拉唑嗪:高特灵(Terazosin)165

二、多沙唑嗉(Doxazosin)165

三、阿呋唑嗪:桑塔前列(Alfuzosin)165

四、坦素罗辛:哈乐(Tamsulosin)166

第六节 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166

第七节 植物药的应用167

一、花粉制剂:舍尼通(普适泰)168

二、美洲锯叶棕榈植物(伯泌松)168

三、非洲臀果木(通尿灵)168

第七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微创治疗170

第一节 气囊扩张治疗前列腺增生170

一、扩张气囊170

二、气囊扩张治疗前列腺增生171

第二节 前列腺支架172

一、暂时性支架173

二、永久性支架174

三、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优点177

四、取出支架的方法177

第三节 前列腺增生的热疗177

二、微波治疗的技术原理178

一、热疗技术的历史回顾178

三、微波治疗仪179

四、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180

五、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评价181

六、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184

第四节 经尿道前列腺针刺消融术185

一、射频的物理性质185

二、经尿道针刺消融治疗仪186

三、经尿道针刺消融治疗前列腺增生187

第五节 高能聚焦超声189

一、高能聚焦超声原理189

二、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前列腺增生190

第六节 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191

一、激光前列腺切除手术的特点191

二、泌尿外科常用的激光种类192

三、尿道内激光前列腺切除术193

四、组织间激光前列腺切除术194

五、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196

第七节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198

一、电外科原理198

二、滚轮式电极199

三、经尿道电汽化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200

第八章 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治疗205

第一节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05

一、手术指征205

二、术前检查205

三、麻醉206

四、术前准备206

五、手术步骤207

二、手术方法210

第二节 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210

一、手术适应证210

第三节 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211

一、耻骨上经膀胱摘除术211

二、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213

三、保留尿道前列腺摘除术215

第四节 手术的疗效评价216

第五篇 前列腺癌219

第一章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221

第一节 概述221

三、种族222

一、饮食222

第三节 可能的危险因素222

二、家族史222

一、年龄222

第二节 肯定的危险因素222

二、激素223

第四节 潜在的危险因素223

一、输精管结扎术223

二、镉223

三、维生素D224

四、维生素A224

第二章 前列腺癌的病因学226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基因易感性226

一、家族史226

二、在高危家族中对前列腺癌的筛选227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基因标志229

一、简介229

二、原发性前列腺癌229

三、前列腺癌的进展231

四、前列腺癌的转移233

第三节 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234

一、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234

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35

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6

四、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237

第四节 前列腺癌中的遗传学改变以及E-cadherin的作用238

一、前列腺癌中遗传学改变239

二、E-cadherin的作用240

三、治疗中的应用240

第五节 前列腺癌中的新生血管形成241

第六节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产生机制242

一、前列腺癌中的配体非依赖性的雄激素受体活动243

二、前列腺癌中由于基因扩增而导致的雄激素受体基因的过度表达243

三、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基因的突变244

第七节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异常245

一、简介245

二、正常前列腺中HLA分子表达245

三、良性前列腺增生246

四、原发前列腺癌246

五、HLAI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247

六、在转移癌中HLAI分子的表达247

七、HLAI分子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247

八、HLAI分子下调的机制248

第三章 前列腺癌病理学253

第一节 前列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253

一、前列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253

二、前列腺癌的几种亚型254

四、前列腺临床癌255

三、前列腺隐匿癌255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一般分类255

一、前列腺潜伏癌255

二、前列腺偶发癌255

第三节 肿瘤的位置及扩散方式256

一、局部侵润256

二、淋巴转移256

三、血源性播散257

第四节 前列腺癌的分级257

一、Gleason分级系统257

二、WHO分级系统259

第五节 前列腺上皮的非典型增生:癌前期病变?259

一、前列腺上皮内瘤样病变259

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260

第六节 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260

第八节 前列腺癌根治标本261

第七节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标本261

第九节 前列腺癌非手术治疗后的病理学改变262

一、雄激素阻断治疗后262

二、放射治疗后263

三、雄激素治疗后263

第四章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分期265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265

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66

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269

三、直肠指检270

四、经直肠B超检查270

五、前列腺活检270

七、影像学诊断271

八、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271

六、放射免疫显像271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分期272

一、分期系统273

二、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274

三、分期的手段274

第五章 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自然病程280

第一节 血清PSA的纵向观察281

第二节 延缓治疗的效果281

第三节 无效治疗的结果283

第四节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效果283

第六章 前列腺癌根治术285

第一节 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理论依据285

一、临床前列腺癌的意义285

三、早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有效性286

二、缓慢进展的临床前列腺癌286

四、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T3)287

第二节 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适应证与禁忌症288

一、年龄与健康288

二、通过临床上的预后因素来选择病人288

三、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前列腺癌根治术289

四、术前应用雄激素阻断治疗289

五、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升高的治疗289

第三节 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神经术)290

一、手术应用解剖学290

二、术前准备293

三、手术过程293

四、并发症和处理297

第七章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301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治疗选择策略301

一、外照射技术302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外照射放疗302

三、三维适形放疗304

二、外照射放疗的剂量304

四、前列腺癌外照射放疗效果305

第三节 放射性同位素植入组织间放疗306

一、放射性同位素植入组织放疗(简称间质放疗)的优点306

二、放射源的选择307

三、前列腺癌间质放疗的适应证307

四、间质放疗的同位素植入方法307

五、前列腺癌间质放疗的结果307

第四节 粒子束放疗307

一、质子治疗307

二、中子治疗308

三、快中子与光子混合射线治疗308

第五节 放射治疗的并发症308

二、常规放疗的并发症标准309

一、常见放疗的并发症309

第六节 改善放疗疗效的方法310

第七节 放疗与激素治疗的结合310

一、激素细胞减数治疗310

二、去雄激素和放疗联合治疗310

第八节 姑息性放疗311

一、骨转移311

二、脊髓压迫312

三、全身性姑息放疗312

第八章 前列腺癌的冷冻治疗315

第一节 简介315

一、冷冻治疗技术的发展315

二、冷冻消融的机理316

一、术前检查317

第二节 冷冻治疗的适应证317

第三节 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317

二、冷冻手术318

三、术后处理319

四、重复治疗319

第四节 冷冻治疗的效果319

第五节 冷冻治疗的并发症320

第六节 组织病理学改变320

第七节 冷冻消融失败后的补救疗法321

第八节 结论321

第九章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324

第一节 内分泌治疗发展史324

第二节 内分泌治疗机制的探讨325

一、雄激素的来源326

二、垂体控制机制和下丘脑-垂体控制机制327

五、去除雄激素对前列腺组织的作用328

三、生长因子328

四、催乳素、促生长激素抑制素和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328

六、前列腺细胞对雄激素的不同敏感性329

第三节 内分泌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副作用329

一、睾丸切除术(去势术)329

二、肾上腺切除或垂体切除329

三、雌激素330

四、醋酸环丙孕酮330

五、单纯抗雄激素药物332

六、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333

七、联合治疗--最大的雄激素阻断335

八、新辅助疗法336

九、间歇性内分泌治疗336

二、泌乳素抑制剂337

一、第二线内分泌治疗337

第四节 内分泌治疗的未来337

三、5α-还原酶抑制剂338

四、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抑制剂338

第十章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341

第一节 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病人临床处理的分析342

第二节 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病人的评价343

第三节 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的经验344

第四节 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所致的疼痛和脊髓压迫的姑息治疗347

第五节 未来化学治疗的发展方向349

第十一章 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352

第一节 前列腺癌与免疫系统352

第二节 抗肿瘤免疫系统353

第三节 残余肿瘤细胞对体内免疫系统的刺激353

第四节 肿瘤抗原354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的作用355

第六节 抗生长因子抗体356

第七节 前列腺癌的接种治疗358

一、瘤苗应用简史358

二、疫苗种类与应用358

第八节 基因治疗与免疫系统361

第十二章 前列腺癌的光动力学治疗364

第一节 光动力学治疗前列腺癌的背景364

第二节 光动力学治疗前列腺癌的生物学基础365

一、前列腺中光动力学治疗的生物学365

二、PDT后的排尿功能366

三、肉眼所见366

四、组织学367

五、实验室结果的意义367

第三节 光动力学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