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汉英,王景福主编;刘保国,程序副主编;刀保萍,马慧,尹锦鸾,刘灿,沈秀明,李蕾,陈福英,陈维阳,胡欣,赵文,赵汉英,徐芹编委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59443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诊断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病史采集及常见症状1
第一章 病史采集1
第一节 病史采集的重要性1
第二节 病史采集的内容1
第三节 病史采集的方法与技巧4
第四节 病史采集的注意事项6
第二章 常见症状8
第一节 发热8
第二节 疼痛11
一、头痛11
二、胸痛13
三、腹痛14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15
第四节 咯血17
第五节 呼吸困难18
第六节 发绀19
第七节 心悸21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22
第九节 呕血与便血23
一、呕血23
二、便血24
第十节 腹泻25
第十一节 黄疸26
第十二节 血尿29
第十三节 水肿30
第十四节 眩晕32
第十五节 意识障碍33
第十六节 晕厥34
第二篇 体格检查38
第一章 基本检查方法38
第一节 视诊38
第二节 触诊38
一、触诊方法38
二、触诊注意事项39
第三节 叩诊41
一、叩诊方法41
二、叩诊注意事项42
三、叩诊音42
第四节 听诊43
一、听诊方法43
二、听诊注意事项43
第五节 嗅诊44
第二章 一般检查45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45
一、性别45
二、年龄45
三、生命体征45
四、发育与体型46
五、营养47
六、意识状态47
七、面容与表情48
八、体位49
九、姿势49
十、步态50
第二节 皮肤50
一、颜色50
二、湿度与出汗51
三、弹性51
四、皮疹51
五、脱屑52
六、出血52
七、蜘蛛痣与肝掌52
八、水肿52
九、溃疡与瘢痕53
十、皮下结节53
十一、毛发53
第三节 淋巴结53
一、分布53
二、检查顺序及方法54
三、肿大原因及意义54
第三章 头部及其器官检查56
第一节 头部56
一、头发56
二、头皮56
三、头颅56
第二节 头部器官57
一、眼57
二、耳59
三、鼻60
四、口61
五、腮腺63
第四章 颈部检查64
一、颈部外形与分区64
二、颈部姿势与运动64
三、颈部包块64
四、颈部血管64
五、甲状腺65
六、气管66
第五章 胸部检查67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67
一、骨骼标志67
二、垂直线标志68
三、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68
第二节 胸壁、胸廓与乳房69
一、胸壁69
二、胸廓69
三、乳房70
第三节 肺和胸膜71
一、视诊71
二、触诊72
三、叩诊73
四、听诊74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76
一、肺炎球菌肺炎76
二、胸腔积液77
三、气胸77
四、慢性阻塞性肺气肿77
五、支气管哮喘78
第五节 心脏检查78
一、视诊78
二、触诊79
三、叩诊80
四、听诊83
第六节 血管检查91
一、视诊91
二、触诊91
三、听诊92
四、血压93
第七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94
一、二尖瓣狭窄94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95
三、主动脉瓣狭窄95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5
五、心包积液95
第六章 腹部检查97
第一节 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97
一、腹部常用体表标志97
二、腹部分区98
第二节 视诊99
一、腹部外形99
二、腹壁皮肤100
三、呼吸运动100
四、腹壁静脉101
五、脐部102
六、蠕动波102
七、上腹部搏动102
第三节 触诊102
一、腹壁紧张度102
二、压痛及反跳痛102
三、波动感103
四、肿块103
五、肝脏触诊103
六、胆囊触诊104
七、脾脏触诊105
八、胰腺触诊106
九、肾脏触诊106
十、膀胱触诊106
十一、正常腹部可触及的组织与脏器107
第四节 叩诊107
一、腹部叩诊音107
二、腹水的叩诊107
三、肿块的叩诊107
四、肝脏与胆囊叩诊107
五、脾脏叩诊107
六、胃泡鼓音区108
七、肾脏叩诊108
八、膀胱叩诊108
第五节 听诊108
一、肠鸣音108
二、振水音108
三、血管杂音108
四、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108
第七章 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111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111
一、阴茎111
二、阴囊112
三、前列腺112
四、精囊112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112
一、外阴112
二、阴道壁和子宫颈113
三、双合诊盆腔检查113
第三节 肛门与直肠113
一、视诊113
二、触诊114
第八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116
第一节 脊柱116
一、脊柱弯曲度116
二、脊柱活动度116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117
第二节 四肢、关节117
一、形态异常117
二、运动功能障碍119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121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121
一、嗅神经(Ⅰ)121
二、视神经(Ⅱ)121
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Ⅲ、Ⅳ、Ⅵ)123
四、三叉神经(Ⅴ)123
五、面神经(Ⅶ)123
六、前庭蜗神经(Ⅷ)124
七、舌咽神经、迷走神经(Ⅸ、Ⅹ)124
八、副神经(Ⅺ)124
九、舌下神经(Ⅻ)124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125
一、随意运动与肌力125
二、肌张力125
三、肌容积125
四、不随意运动125
五、共济运动126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126
一、浅感觉126
二、深感觉127
三、复合感觉127
四、感觉障碍的性质127
五、感觉障碍的类型127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128
一、浅反射128
二、深反射128
三、病理反射130
四、阵挛130
五、脑膜刺激征131
六、拉赛格征132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132
一、一般检查132
二、自主神经反射132
第六节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33
一、多发性神经炎133
二、急性脊髓炎133
三、脑血栓形成133
第三篇 实验诊断135
第一章 血液检查135
第一节 血液分析仪检测指标与临床应用135
一、概述135
二、白细胞参数检测136
三、红细胞参数检测136
四、血小板参数检测138
五、血细胞直方图临床应用138
六、病理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139
第二节 血细胞形态检查140
一、白细胞形态检查140
二、红细胞形态检查143
三、血小板形态检查144
第三节 贫血的其他检查144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144
二、溶血性贫血的常用实验室检验145
三、贫血的实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145
第四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146
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检验146
一、常用血栓与止血的筛选实验146
二、血液流变学检查148
三、实验项目的选择和应用148
第六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150
一、ABO血型系统与临床意义150
二、Rh血型系统与临床意义151
三、交叉配血与输血原则151
四、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152
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验153
第一节 概述153
一、血细胞的发育过程153
二、骨髓检查的适应证153
三、标本采集要求153
第二节 骨髓检验的步骤及正常骨髓象154
一、低倍镜检查154
二、油镜检查154
三、血片检查155
四、总结分析155
五、正常骨髓象特征156
第三节 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157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157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157
三、糖原染色157
四、铁染色157
第四节 常见血液疾病的血液学特征157
一、贫血157
二、白血病158
第三章 尿液和肾功能检查159
第一节 尿液的一般检查159
一、尿液标本采集和保存159
二、尿液理学检查159
三、尿液化学检查160
四、尿液显微镜检查162
第二节 尿液的其他检查163
一、尿清蛋白测定163
二、尿淀粉酶测定163
三、尿电解质检查164
四、尿蛋白电泳164
五、乳糜尿和脂肪尿164
六、尿液本-周蛋白检查165
第三节 肾功能检查165
一、肾小球功能检查165
二、肾小管功能检查166
三、肾功能实验项目的应用和评价167
第四章 其他排泄物和体腔液检查168
第一节 粪便检查168
一、标本采集要求168
二、一般检查169
第二节 脑脊液检查171
第三节 浆膜腔积液检查175
第四节 精液检查179
第五节 前列腺液检查181
第六节 阴道分泌物检查182
第五章 肝功能检查185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检查185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185
二、血清蛋白电泳186
三、血浆凝血因子测定186
四、Ⅳ型胶原蛋白测定187
第二节 脂类代谢检查187
第三节 胆红素代谢检查188
一、血清胆红素测定188
二、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测定188
第四节 血清酶学检查189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189
二、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190
三、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190
第五节 肝病相关检验项目的选择和应用191
第六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192
第一节 无机元素检查192
一、血清钾测定192
二、血清钠测定193
三、血清氯测定193
四、血清钙测定193
五、血清磷测定193
六、血清铁及相关成分测定193
第二节 血糖及其代谢相关检查194
一、血糖测定194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95
三、胰岛素测定195
四、血清C肽测定195
五、糖化血红蛋白测定195
第三节 心肌标志物检查196
一、肌酸激酶测定196
二、乳酸脱氢酶测定196
三、肌红蛋白测定196
四、肌钙蛋白测定196
第四节 血脂检查197
一、血清总胆固醇测定197
二、血清甘油三酯测定197
三、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197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检查199
一、血清T3、T4测定199
二、血清反T3测定199
三、血清游离T3和游离T4测定200
四、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200
第七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201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测定201
第二节 补体测定202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203
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203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203
三、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204
四、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204
五、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205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检查205
一、甲胎蛋白测定205
二、癌胚抗原测定205
三、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206
四、EB病毒壳抗原IgA类抗体测定206
五、糖蛋白/糖脂类肿瘤标志物测定206
第五节 感染免疫检查207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207
二、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免疫测定207
三、冷凝集试验207
四、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207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的免疫学检查208
一、艾滋病抗体测定208
二、梅毒血清学检查208
第七节 自身抗体检查209
一、抗核抗体测定209
二、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测定209
三、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测定209
四、类风湿因子测定210
第八节 其他免疫学检查210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210
二、C反应蛋白测定210
第八章 临床微生物学检查212
第一节 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方法212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212
二、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检测212
三、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213
四、血清学检测213
五、病原体核酸检测214
第二节 标本采集、运送和检查方法214
一、血液与无菌部位体液的微生物学检查214
二、尿液的微生物学检查215
三、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215
四、粪便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215
五、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215
六、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215
第三节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查215
一、艾滋病215
二、梅毒216
三、淋病216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217
五、生殖器疱疹与尖锐湿疣217
第四节 抗生素敏感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验218
一、药物敏感试验218
二、药物敏感试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218
三、耐药性及其检测218
第九章 基因诊断220
第一节 乙肝病毒DNA检测220
第二节 丙肝病毒RNA检测221
第三节 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221
第四节 沙眼衣原体DNA检测222
第五节 淋病奈瑟菌DNA检测222
第四篇 医学影像学诊断224
第一章 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及应用224
第一节 X线成像224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229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232
第四节 超声成像236
第五节 介入放射学239
第六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243
第二章 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246
第一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246
一、胸廓246
二、气管、支气管247
三、肺247
四、纵隔248
五、横膈248
第二节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248
一、支气管改变248
二、肺部改变249
三、肺门改变250
四、肺纹理改变250
五、胸膜改变250
六、纵隔改变251
七、横膈改变251
第三节 气管、支气管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252
一、气管、支气管异物252
二、慢性支气管炎252
第四节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252
一、肺炎252
二、肺结核253
三、肺肿瘤254
第三章 循环系统影像学诊断256
第一节 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256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正常影像学表现257
第三节 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259
第四节 心脏、大血管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261
第四章 消化系统影像学诊断266
第一节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266
第二节 消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267
第三节 消化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268
第四节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269
一、反流性食管炎269
二、食管癌269
三、胃癌270
四、结肠癌270
第五章 泌尿系统影像学诊断272
第一节 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272
第二节 泌尿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273
第三节 泌尿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274
第四节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275
第六章 生殖系统影像学诊断278
第一节 生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278
第二节 生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279
第三节 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280
第七章 骨与关节系统影像学诊断283
第一节 骨与关节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283
第二节 正常骨与关节X线表现283
一、正常长骨的X线表现284
二、正常关节的X线表现284
第三节 骨与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284
一、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284
二、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285
第四节 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285
一、胃折285
二、股骨头坏死286
三、骨性关节炎287
四、类风湿关节炎288
五、强直性脊柱炎288
六、骨肿瘤289
第八章 颅脑、眼、耳鼻咽喉影像学诊断292
第一节 颅脑、眼、耳鼻咽喉影像学检查方法292
第二节 颅脑、眼、耳鼻咽喉正常影像学表现293
第三节 颅脑、眼、耳鼻咽喉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294
第四节 颅脑、眼、耳鼻咽喉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295
一、颅脑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295
二、眼、耳鼻咽喉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297
第五篇 心电图、肺功能、内镜检查299
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299
第一节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299
一、心电发生原理与心电向量299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301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302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304
一、心电图测量304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307
三、小儿心电图特点308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309
一、心房肥大309
二、心室肥大311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312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313
二、临床意义314
第五节 心肌梗死314
一、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314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315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316
四、心肌梗死的不典型图形改变和鉴别诊断318
第六节 心律失常318
一、概述318
二、窦性心律失常319
三、期前收缩320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324
五、扑动与颤动326
六、心脏传导阻滞327
七、预激综合征331
八、逸搏与逸搏性心律335
第七节 药物、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336
一、药物影响336
二、电解质紊乱337
第八节 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临床应用338
一、心电图的分析步骤338
二、心电图的临床应用339
第二章 与心电图有关的某些检查340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340
一、仪器装置340
二、导联选择340
三、临床应用341
第二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341
一、运动负荷试验的原理341
二、运动负荷量的确定341
三、常用的心电图运动试验341
四、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及禁忌证342
五、运动试验结果的判定342
第三节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342
一、基本检查方法342
二、TEAP的刺激方法343
三、临床应用343
第四节 药物试验344
一、普萘洛尔试验344
二、阿托品试验344
三、双嘧达莫试验344
四、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345
第三章 肺功能检查346
第一节 通气功能检查346
一、肺容积的测定346
二、通气功能347
三、临床应用348
第二节 换气功能检查349
一、弥散功能349
二、通气/血流比值349
第三节 血气分析349
一、血气分析指标及正常范围350
二、临床意义350
第四章 内镜检查352
第一节 内镜的基本知识352
一、内镜的种类352
二、内镜的用途352
第二节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352
一、适应证352
二、禁忌证353
三、检查前准备353
四、内镜诊断353
五、并发症354
第三节 结肠镜检查354
一、适应证354
二、禁忌证355
三、术前准备355
四、内镜诊断355
五、并发症355
第四节 超声内镜检查356
一、适应证356
二、禁忌证356
三、术前准备357
四、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357
五、并发症358
第五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58
一、适应证358
二、禁忌证359
三、检查方法359
四、并发症359
第六篇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361
第一章 静脉压测定361
第一节 周围静脉压测定361
第二节 中心静脉压测定363
第二章 眼底检查术366
第一节 直接检眼镜检查法366
第二节 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法367
第三章 淋巴结穿刺术369
第四章 胸膜腔穿刺术370
第五章 心包穿刺术372
第六章 腹膜腔穿刺术374
第七章 肝脏穿刺抽脓术377
第八章 肝活体组织穿刺检查术379
第九章 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381
第十章 骨髓穿刺术384
第十一章 腰椎穿刺术386
第十二章 前列腺检查及按摩术388
第七篇 临床诊断与病历书写390
第一章 临床诊断步骤与思维方法390
第一节 概述390
一、临床资料的获取390
二、建立诊断、验证诊断与临床思维方法391
第二节 诊断内容与书写方式392
一、诊断内容392
二、书写方式392
第二章 病历书写394
第一节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394
第二节 病历书写的内容和格式395
一、门诊病历395
二、住院病历397
三、常用医疗文件402
参考文献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