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产力经济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产力经济理论与实践
  • 张爱珠,刘伟东著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112823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产力经济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现代生产力观1

一、关于社会生产力的概念与内涵1

二、关于社会生产力的本质属性4

三、关于生产力的硬要素与软要素5

四、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

五、第三产业是重要的产业生产力8

六、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9

第二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11

第一节 劳动者11

一、劳动者的基本涵义11

二、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12

三、劳动者的构成及其变化趋势13

第二节 劳动资料18

一、劳动资料的涵义与特点18

二、劳动工具的作用与变化趋势20

第三节 劳动对象22

一、劳动对象的概念22

二、劳动对象的分类及其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23

三、劳动对象的发展趋势25

第三章 科学技术生产力27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7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27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0

三、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35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与特点37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37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42

第三节 科技进步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44

一、科技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44

二科学技术是现代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46

三、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49

四、科技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50

第四章 管理生产力56

第一节 经济管理的重要性56

一、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56

二、实行现代化科学管理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57

三、加强经济管理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7

第二节 经济管理的内容与特征59

一、现代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59

二、现代化管理的特点61

第三节 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65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65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股份公司制67

三、加强科学管理,狠练企业“内功”72

第五章 信息生产力84

第一节 经济信息的要素与特征84

一、经济信息的概念84

二、经济信息的构成要素84

三经济信息的基本特征86

第二节 现代及未来社会的信息化趋势89

一、信息科学的巨大发展89

二、信息技术的长足进步90

三、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及对经济信息的需求91

四、展望信息化社会92

第三节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94

一、计算机信息产业94

二、电子通信业95

三、软件产业及信息服务业96

四、广播电视业97

第四节 加快建设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98

一、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成要素与作用98

二、欧美、日本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状况100

三、建设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创条件101

第六章 教育生产力107

第一节 教育的生产性功能107

一、马克思和思格斯对教育的生产性论述107

二、教育具有生产性功能109

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110

一、教育投资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110

二、通过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111

第三节 教育现代化112

一、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现代化113

二、教育手段现代化113

三、教育管理现代化115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四化建设115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115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116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对策与措施120

第七章 生产力系统、结构与规模128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128

一、生产力是一种系统力128

二、生产力系统的基本特征129

三、生产力系统的组合135

第二节 生产力结构139

一、生产力结构类型的划分139

二、研究生产力结构的必要性140

三、生产力结构合理化及其调整141

第三节 生产力规模145

一、经济规模与规模经济的概念145

二、影响经济规模的因素146

三、选择与确定经济规模的原则与对策148

四、组建集团公司是发展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152

第八章 企业生产力158

第一节 企业生产力的特点与内容158

一、企业生产力的特点158

二、企业生产力的内容159

第二节 企业类型和企业组织形式162

一、企业类型162

二、企业组织形式167

第三节 企业生产力的更新168

一、产品和工艺需要不断地变革168

二、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企业生产力的更新171

第四节 企业经营战略172

一、名牌战略172

二、跨国经营战略175

三、市场缝隙战略181

四、环保经营战略187

第九章 产业生产力193

第一节 产业部门的形成与分类193

一、产业部门的形成193

二、产业部门的分类194

第二节 三次产业与国民经济现代化198

一、各次产业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系199

二、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202

三、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规律210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212

一、产业结构的特性212

二、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215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218

第四节 产业生产力的国际化219

一、战后国际分工与国际合作的发展219

二、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221

三、跨国公司的发展及产业生产力的国际化222

第十章 区域生产力231

第一节 区域生产力的形成231

一、区域生产力的形成231

二、区域生产力的特点232

第二节 制约区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233

一、交通运输及能源供应234

二、劳动人口的构成及素质234

三、科技水平及技术结构236

四、自然资源禀赋236

五、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237

第三节 区域生产力布局原则237

一、市场原则238

二、基础结构原则239

三、劳动力原则241

四、产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原则241

第四节 区域协作与联合243

一、区域协作与联合的客观必然性243

二、区域联合的理论基础244

三、我国区域协作与联合的发展251

第五节 我国生产力区域布局现状及发展前景253

一、我国经济区域的类型与规模253

二、我国区域生产力布局的现状特点255

三、正确处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259

四、我国区域生产力布局发展前景260

后记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