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概论新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概论新编
  • 向锦江,张建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142658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概论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目 录1

第一编作品论2

第一章文学作品的体裁2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体裁及其分类2

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的体裁2

二、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3

三、文学作品体裁分类的意义7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8

第二节诗歌8

二、诗歌的分类20

第三节小说23

一、小说的基本特征23

二、小说的分类32

第四节戏剧文学35

一、戏剧艺术与戏剧文学的关系35

二、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38

三、戏剧文学的分类46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51

第五节散文51

二、散文的分类57

第六节电影文学63

一、电影艺术的特征63

二、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66

三、电影文学的分类70

第二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73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73

一、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涵义73

二、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76

三、社会主义文学对内容与形式的要求82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意象与意境86

一、意象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86

二、文学意象的基本特征89

三、意境101

第三节文学作品的语言106

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06

二、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109

第四节文学作品的结构115

一、文学作品结构的性质115

二、抒情文学的结构问题118

三、叙事文学的结构问题120

四、结构手法种种123

第二编创作论126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和典型126

第一节文学形象126

一、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126

二、文学形象与情感128

三、形象性与形象化132

第二节文学典型133

一、典型的涵义133

二、典型人物134

三、典型环境143

四、典型化149

第三节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154

一、文学创作主要用形象思维154

二、形象思维的特点156

三、灵感的本质与特征160

第四章文学的创作方法168

第一节创作方法及其发展概况168

一、创作方法的涵义168

二、创作方法的产生与发展169

三、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170

四、创作方法的选择及其作用172

第二节现实主义175

一、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175

二、现实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80

三、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184

第三节浪漫主义189

一、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189

二、浪漫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93

三、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的区分195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98

第四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8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201

第五节现代主义205

一、现代主义文学概况205

二、现代主义文学中常见的几种创作方法210

第五章文学的风格和流派217

第一节文学风格217

一、文学风格的涵义217

二、文学风格的表现220

三、文学风格的统一性与多样性223

四、文学风格的形成225

一、文学流派的形成227

第二节文学流派227

二、文学流派的形式229

三、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231

第三编鉴赏论234

第六章文学欣赏234

第一节文学欣赏的性质与特点234

一、文学欣赏的性质234

二、文学欣赏的特点235

一、审美感知240

第二节文学欣赏的过程240

二、审美判断243

第三节文学欣赏中的主观差异性与客观一致性及共鸣现象245

一、文学欣赏中的主观差异性与客观一致性245

二、文学欣赏中的共鸣现象247

第四节文学欣赏的意义250

一、文学欣赏是实现文学社会作用的桥梁250

二、文学欣赏可以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251

三、文学欣赏是文学批评的基础252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254

第七章文学批评254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作用254

二、文学批评的作用258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标准262

一、文学批评都有一定的标准262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263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批评标准264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方法267

一、从文学现象的实际出发267

三、对文学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269

二、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现象269

四、把文学现象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考察271

第四节文学批评家的修养272

一、进步的思想观点与美学观点273

二、丰富的生活积累274

三、坚实的理论素养274

四、深厚的文学造诣275

五、严肃的批评态度276

第一节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80

一、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280

第四编本质论280

第八章文学和社会生活280

二、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285

三、历史上关于文学源泉的不同认识287

第二节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292

一、文学是作家主观意识对客观生活反映的结果292

二、文学反映生活的能动性表现294

三、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296

第一节文学是社会的上层建筑304

一、文学是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一个基本原则304

第九章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304

二、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306

三、文学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312

第二节 文学与政治、阶级的关系及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315

一、文学与政治的关系315

二、文学的阶级性322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服务对象327

第三节文学的社会作用332

一、美感作用332

二、认识作用335

三、教育作用337

一、文学艺术起源于摹仿342

第一节文学艺术起源的主要代表观点342

第五编发展论342

第十章文学艺术的起源342

二、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和宗教344

三、文学艺术起源于两性之间的爱346

四、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349

第二节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350

一、文学艺术是人类劳动的产物351

二、劳动为文艺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352

三、劳动生活的需要是文学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355

四、原始艺术是从原始意识中分化出来的360

一、文学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362

第十一章文学的发展与继承362

第一节文学的发展362

二、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大分工对文学发展的作用366

三、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368

第二节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373

一、任何意识形态的发展都有继承关系373

二、文学遗产的继承性及其意义374

三、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378

后记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