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陶瓷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陶瓷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277592.jpg)
- (日)桥本谦一,(日)滨野健也著;陈世兴译 著
- 出版社: 轻工业出版社
- ISBN:15042·1989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陶瓷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陶瓷(ceramics)的含义1
目录1
第一章 Si-O化学键3
1-1 元素的等电子数系列3
1-2 克拉克(Clark)数4
1-3 硅4
1-4 化学键的类型5
1-5 由电子密度分布判断化学键6
1-6 原子散射系数7
1-7 晶格结构因数8
1-8 晶体结构的傅立叶(Fourier)解析8
1-9 晶体的等电子密度线9
1-10 Si-O键的等电子密度线10
1-11 氢原子12
1-13 类氢原子的矢径函数14
1-12 电子壳层结构14
1-14 矢径分布函数15
1-15 角函数16
1-16 2p轨道17
1-17 杂化轨道18
1-18 Si-O化学键的离子性19
参考文献21
第二章 硅石23
2-1 配位多面体24
2-2 正多面体24
2-3 正四面体、正六面体和正八面体26
2-4 用纸板模型表示正多面体的排列和堆积27
2-5 配位数28
2-6 硅氧四面体28
2-7 单组分系SiO229
2-8 石英30
2-9 鳞石英34
2-10 方石英35
2-11 球体的最密堆积35
2-12 双正四面体的顺式构型和逆式构型37
2-13 W石英38
2-14 硫方石英(Melanoflogite,39
黑火石)39
2-15 热液石英(Keatite)40
2-16 柯石英(Coesite)40
2-17 超石英(Stishovite)41
2-18 维特隆(Vitron)42
2-19 Sj-O-Si键角43
2-20 结构子(Structon)及其数量法则44
2-21 石英的比重和折射率45
2-22 SiO2-BeF2的模型关系46
2-23 单组分系AIPO447
2-24 有关离子晶体的鲍林通用规则48
参考文献50
第三章 硅酸盐52
3-1 氧化物组成式52
3-2 硅酸盐连锁的中间性54
3-3 硅酸盐晶体结构的分类54
3-4 四面体结构共用系数58
3-5 正硅酸盐59
3-6 鼓型(双四面体)硅酸盐60
3-7 环状硅酸盐61
3-8 链状硅酸盐63
3-9 硅酸铝64
3-10 Al2SiO5三种形态的晶体结构65
3-11 常压下的Al2O3-SiO2二组分系66
3-12 硅线石与莫来石70
参考文献73
第四章 长石与准长石75
4-1 长石的分类与多种类型75
4-2 岩浆分化反应系列中的长石77
4-3 具有层状结构的长石80
4-4 透长石的晶体结构81
4-5 Al3+的氧配位数85
4-6 (Al、Si)的有序排列及无序排列86
4-7 长石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氮化物86
4-8 类长石矿物88
4-9 准长石88
4-10 霞石89
4-11 继承置换(同型离子置换)90
参考文献91
第五章 层状铝硅酸盐92
5-1 八面体层93
5-2 用模型说明八面体层与四面体95
层的接合95
5-3 云母与长石的关系97
5-4 云母的晶体结构100
5-5 云母的多型103
5-6 水云母104
5-7 绢云母105
5-8 伊利石106
5-9 表示配位置换的组成式107
5-10 海绿石108
5-12 黑云母、水黑云母及蛭石111
5-11 绿泥石111
5-13 须藤石112
参考文献113
第六章 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115
6-1 粘土物质116
6-2 Al2O3-SiO2-H2O系116
6-3 高岭族矿物(Kandites)119
6-4 高岭土119
6-5 高岭石的多型120
6-6 高岭土生成前的风化反应系列122
6-7 长石-云母-高岭土之间的平衡关系123
6-8 高岭土生成的自由能124
6-9 由粉碎而引起的高岭晶体的破坏125
6-12 多水高岭126
6-11 有可逆性解吸水的粘土矿物126
6-10 叶蜡石126
6-13 蒙脱石128
6-14 MgO-SiO2-H2O系129
6-15 滑石130
6-16 蛇纹石130
6-17 石棉131
6-18 假层结构132
6-19 坡缕石(palygorskite)133
参考文献134
第七章 粘土悬浮体和泥浆136
7-1 粘土颗粒的生成136
7-2 粘土物质与示性分析137
7-3 粘土的粒径137
7-4 粘土的粒径分布138
7-5 对数正态分布直线138
7-6 粘土的比表面积140
7-7 粘土与胶体143
7-8 无定形粘土矿物144
7-9 粘土颗粒与胶团145
7-10 粘土悬浮体的动电现象146
7-11 粘土颗粒的电泳(cataphoresis)147
7-12 粘土悬浮体的电渗析148
7-13 粘土酸与氢粘土149
7-14 粘土悬浮体的中和曲线150
7-15 单一离子粘土的制备152
7-16 双电层153
7-17 粘土的离子交换156
7-18 粘土的阳离子交换能力157
7-19 粘土悬浮体的凝聚158
7-20 电解质凝聚作用的规律160
7-21 凝聚体的沉降161
7-22 粘土悬浮体的表观粘度162
7-23 氢离子浓度引起的表观粘度变化163
7-24 添加电解质引起的表观粘度变化164
7-25 粘土悬浮体的浓度与表观粘度之间的165
不连续点165
7-26 粘土悬浮体的流化166
参考文献167
第八章 粘土的可塑性170
8-1 可塑性与易碎性170
8-2 可塑性的成因171
8-3 可塑界限171
8-4 可塑性与粘土-水系统的蒸气压曲线172
8-5 流变学173
8-7 应力-应变速度图174
8-6 应力-应变图174
8-8 流动-变形试验模型176
8-9 可塑性的评定177
8-10 粘性流动与塑性流动178
8-11 粘土-水系统的流动性状178
8-12 粒径引起的流动性状的变化179
8-13 添加电解质引起的流动性状的变化180
8-14 水量引起的屈服值变化181
8-15 压入和压缩引起的可塑变形182
8-16 粘土的拉伸试验184
8-17 粘土的荷重-伸缩曲线185
8-18 由生粘土的拉伸-压缩所产生的滞后曲线186
8-19 扭曲试验187
8-20 生粘土反复扭曲的滞后曲线188
8-21 滞后曲线的合成190
8-22 相对于可塑性的阿斯特布里(Astbury)模型192
8-23 布拉本德(Brabender)可塑计193
8-24 成形速度与可塑性195
8-25 用林赛斯(Linseis)图判断可塑性195
参考文献196
第九章 粘土坯料的脱水、干燥和吸湿198
9-1 加压过滤脱水198
9-2 达尔西(Darcy)法则及穿透性常数的199
单位达尔西199
9-3 扩散脱水201
9-4 泥浆注入速度202
9-5 干燥的三个阶段204
9-6 干燥速度205
9-7 干燥龟裂206
9-8 干燥的体积收缩和线收缩207
9-9 干坯强度208
9-10 干坯的气孔率和孔径分布209
9-11 干坯的应变贮存211
9-12 给湿干燥212
9-13 喷雾干燥213
9-14 干粘土的吸水量214
9-15 粘土的润湿热214
9-16 根据吸湿性辨别粘土矿物215
参考文献217
第十章 粘土矿物的加热变化219
10-1 加热变化的试验方法219
10-2 热性能试验法220
10-3 高岭矿物加热时的结构变化224
10-4 其他粘土矿物加热时的结构变化242
参考文献248
11-1 脱水机理252
第十一章 脱水机理和脱水动力学252
11-2 脱水的动力学261
参考文献269
第十二章 莫来石的定量和莫来石化的动力学272
12-1 莫来石的定量测定法272
12-2 莫来石的生成动力学276
参考文献280
第十三章 陶瓷坯体烧成反应和烧结现象283
13-1 陶瓷坯体烧成时产生的主要变化283
13-2 陶瓷坯体烧成时的平衡状态及动力学285
13-3 烧结现象287
13-4 高温下固体中的物质传递机理289
13-5 烧结过程的区分293
参考文献295
14-1 烧结模型296
第十四章 烧结模型和烧结速度公式296
14-2 初期烧结机理和速度公式302
14-3 中、后期烧结速度公式323
参考文献330
第十五章 影响固相烧结的主要因素332
15-1 包括在烧结速度公式中的因素332
15-2 气泡和晶界的作用336
15-3 盐类的分解及其煅烧条件的影响340
15-4 母盐种类和制备条件的影响344
15-5 杂质和添加剂的影响347
15-6 烧成气氛对烧结的影响355
15-7 贮藏期间气氛对粉末试料的影响361
15-8 粉碎效应363
15-1 0稳定状态对烧结的影响366
15-9 经爆炸冲击波处理而产生的影响366
15-11 试体成形压力的影响369
15-12 试体堆积程度的影响370
15-13 烧成时加热速度的影响372
15-14 烧结时加压的影响374
15-15 影响固相烧结的因素小结376
参考文献378
第十六章 存在液相时的烧结384
16-1 液相烧结条件及其分类384
16-2 液相烧结的驱动力386
16-3 重新排列过程388
16-4 溶解-沉淀过程390
16-5 聚结过程及液相烧结的后期阶段394
16-6 影响液相烧结的因素及其他问题396
参考文献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