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玉溪地区民族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玉溪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ISBN:7536705638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5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玉溪地区民族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第一章彝族1
第一节历史源流2
凡例6
第二节经济状况6
一、经济制度6
概述8
二、产业结构9
三、生产水平12
第三节生活习尚16
一、居住衣食16
居住16
服饰18
饮食22
二、婚姻家庭23
婚姻23
家庭30
三、生辰丧葬30
生辰30
丧葬31
命名31
四、节庆礼仪34
五、道德规范36
六、宗教信仰36
原始宗教36
基督教38
祭祀38
七、禁忌40
第四节文化教育41
一、语言文字41
典籍44
二、文学艺术44
诗歌45
传说46
舞蹈47
三、体育竞技53
武术53
斗牛54
秋千54
打陀螺55
四、医药科技56
五、教育58
第二章哈尼族61
第一节历史源流62
第二节经济状况67
一、经济制度67
二、产业结构71
三、生产水平76
第三节生活习尚83
一、居住衣食83
居住83
服饰84
饮食86
婚姻87
二、婚姻家庭87
家庭88
三、生辰丧葬88
生辰命名88
丧葬90
四、节庆礼仪90
五、道德规范92
六、禁忌94
七、宗教信仰94
原始宗教94
基督教96
一、语言文字97
第四节文化教育97
文学创作99
民间故事99
二、文学艺术99
音乐与曲调100
舞蹈102
三、体育竞技104
秋千104
射弩105
打陀螺105
爬杆105
医药卫生106
四、医药科技106
科学技术109
五、教育111
第三章傣族115
第一节历史源流115
第二节经济状况119
一、经济制度119
二、产业结构123
三、生产水平125
居住131
第三节生活习尚131
一、居住衣食131
饮食132
服饰134
二、婚姻家庭136
婚姻136
家庭140
三、生辰丧葬141
生辰命名141
丧葬141
节庆143
四、节庆礼仪143
礼仪145
五、道德规范145
六、宗教信仰147
原始宗教147
基督教148
七、禁忌148
第四节文化教育149
一、语言文字149
二、文学艺术150
民间文学150
民乐舞蹈153
三、民间工艺155
花腰傣的腰箩155
傣那的彩织155
四、体育竞技156
五、医药卫生158
六、教育160
第四章回族164
第一节历史源流166
第二节经济状况175
一、经济制度175
二、产业结构179
三、生产水平182
第三节生活习尚196
一、居住衣食196
居住196
服饰196
饮食197
二、婚姻家庭197
婚姻197
家庭198
丧葬199
生辰命名199
三、生辰丧葬199
四、节庆礼仪200
节庆200
礼仪202
五、道德规范202
六、宗教信仰203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功修203
伊斯教派204
清真寺205
七、禁忌208
第四节文化教育209
一、语言文字209
二、文学艺术209
三、体育武术212
四、医药卫生213
五、教育214
伊斯兰文化经堂教育214
汉语文教育217
第五章白族223
第一节历史源流224
一、经济制度229
第二节经济状况229
二、产业结构233
三、生产水平236
第三节生活习尚238
一、居住衣食238
饮食238
服饰244
居住245
二、婚姻家庭246
婚姻246
家庭247
三、生辰丧葬248
生辰命名248
丧葬248
四、节庆礼仪249
五、道德规范251
六、宗教信仰254
七、禁忌255
第四节文化教育256
一、语言文字256
二、文学艺术256
民间文学256
民间音乐257
文化事业的发展259
民间工艺259
三、教育260
第六章蒙古族264
第一节历史源流264
第二节经济状况267
一、经济制度267
二、产业结构271
三、生产水平273
居住277
饮食277
一、居住衣食277
第三节生活习尚277
服饰278
二、婚姻家庭278
婚姻278
家庭279
三、生辰丧葬280
生辰命名280
丧葬282
四、节庆礼仪283
五、道德规范285
七、禁忌287
第四节文化教育287
一、语言文字287
六、宗教信仰287
二、文学艺术289
民间文学289
民间歌舞291
三、体育竞技292
四、医药卫生292
五、教育293
第一节历史源流295
第七章苗族295
第二节经济状况297
一、经济制度297
二、产业结构298
三、生产水平299
第三节生活习尚302
一、居住衣食302
居住302
服饰303
饮食305
婚姻306
二、婚姻家庭306
家庭310
三、生辰丧葬310
生辰命名310
丧葬311
四、节庆礼仪312
五、道德规范314
六、宗教信仰314
原始宗教314
基督教315
一、语言文字316
七、禁忌316
第四节文化教育316
二、文学艺术319
三、体育竞技322
四、医药卫生322
五、教育323
第八章拉祜族325
第一节历史源流326
第二节经济状况329
一、经济制度329
二、产业结构331
三、生产水平334
一、居住衣食339
居住339
第三节生活习尚339
服饰340
饮食340
二、婚姻家庭341
婚姻341
家庭342
生辰命名343
丧葬343
三、生辰丧葬343
四、节庆礼仪345
五、道德规范346
六、禁忌347
七、宗教信仰348
第四节文化教育350
一、语言文字350
二、文学艺术351
三、体育竞技354
四、医药卫生354
五、教育356
一、人口与分布359
第九章汉族359
第一节民族源流与历史发展359
二、历史沿革360
三、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斗争363
第二节社会形态365
一、经济制度与社会组织365
经济制度365
社会组织368
二、经济状况369
建国前的经济状况369
现实农村经济372
衣食居住383
第三节生活习尚与宗教信仰383
一、生活习尚383
婚丧嫁娶385
节庆礼仪387
二、宗教信仰389
第四节传统文化与教育卫生391
一、文化艺术391
戏曲391
音乐舞蹈393
美术书法393
二、教育394
工艺394
语音398
三、方言特点398
词汇399
语法句型401
四、医药卫生401
传统医药401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403
第十章著名人物404
十九、李和才425
十四、曲焕章425
十五、范石生425
十六、唐淮源425
十七、李鸿祥425
十八、金汉鼎425
廿四、李金昌425
二十、华秀升425
廿一、马二诺425
廿二、纳训425
廿三、聂耳425
第十一章民族工作425
十三、罗佩金425
六、马凌汉425
一、普应春425
二、李介425
三、那嵩425
四、马德新425
五、马联元425
十二、白正才425
七、徐元吉425
八、田庆余425
九、杨承玺425
十、田家培425
十一、马健之425
第一节1949年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427
一、深入民族地区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427
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429
三、做好统一战线工作430
四、开展革命武装斗争430
第二节建国后民族地区的建政和民族区域自治432
第三节社会改革437
第四节培养少数民族干部440
一、发展民族经济442
第五节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442
二、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449
第六节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53
第七节民族事务机构及其职能456
附录:465
一、碑墓铭465
(一)峨山县亚尼村丁华耆墓两侧碑记465
(二)峨山县舍普哨村鲁纲墓碑侧石记466
(三)皇明剌封世袭锦衣卫纳公讳永阶之墓志466
(四)纪功碑记(通海下回村)467
(五)峨山县甸百亩合家老祖墓碑志469
(六)前清优养例赠九品曾祖妣马太夫人470
(七)马氏先莹碑记471
(八)始祖木公讳永兴墓志472
(九)新平帕支里回族古墓志473
(十)都元帅府修文庙碑记473
(十一)勅授宣慰司总管始祖公讳阿喇帖木474
耳蒙古右旗墓志474
二、1987年玉溪地委、行政公署《关于切实476
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476
三、大事记490
后记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