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学习提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2230·208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学习提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1
一 内容提示1
二 基本概念解释1
1 哲学1
2 马克思主义哲学2
3 世界观、方法论2
4 哲学的基本问题3
5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3
6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4
7 唯名论、唯实论5
8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
9 黑格尔6
10 费尔巴哈7
三 问题解答7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会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7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是什么?8
3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怎样的?9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10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的前提是什么?11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其本质特征是什么?12
7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3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职能是什么?14
1 物质16
二 基本概念解释16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16
一 内容提示16
2 素朴实在论17
3 信息、信息论17
4 运动18
5 静止18
6 唯能论18
7 相对主义19
8 诡辩论19
9 空间19
12 二元论20
11 一元论20
10 时间20
三 问题解答21
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21
2 如何理解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22
3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23
4 为什么说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割的?24
5 怎样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5
6 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7
1 意识29
二 基本概念解释29
一 内容提示29
第三章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29
2 感觉30
3 思维30
4 物活论30
5 庸俗唯物主义31
6 控制论31
7 意识的能动性32
8 机械决定论32
三 问题解答33
1 意识是怎样产生的?33
9 唯意志论33
2 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34
3 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性原理?35
4 怎样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6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38
一 内容提示38
二 基本概念解释38
1 唯物辩证法38
2 形而上学39
3 联系39
4 条件40
5 折衷主义40
6 系统41
8 过程42
7 运动、变化、发展42
9 规律43
三 问题解答43
1 怎样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3
2 怎样理解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44
3 联系和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45
4 形而上学观点在现实中有何表现和危害?46
5 怎样用关于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46
二 基本概念解释49
1 矛盾49
一 内容提示49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49
2 逻辑矛盾50
3 矛盾的同一性50
4 矛盾的斗争性51
5 转化51
6 矛盾的普遍性51
7 矛盾的特殊性52
8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52
9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52
12 非对抗性矛盾53
10 均衡论53
11 对抗性矛盾53
三 问题解答54
1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怎样的?54
2 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55
3 怎样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56
4 怎样理解矛盾的普遍性?57
5 怎样分析矛盾的特殊性?58
6 为什么说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59
7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怎样的?60
8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62
9 掌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原理对于指导实际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63
10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是什么?66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68
一 内容提示68
二 基本概念解释68
1 质68
2 量69
3 度69
6 质量互变规律70
5 质变70
4 量变70
7 庸俗进化论71
8 灾变论71
9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71
10 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72
11 飞跃72
三 问题解答73
1 质和量的关系是怎样的?73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73
3 社会主义社会量变质变有何特点?75
4 坚持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实践意义?76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79
一 内容提示79
二 基本概念解释79
1 肯定方面79
2 否定方面80
3 辩证的否定80
4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0
7 新生事物81
3 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81
5 扬弃81
6 循环论81
8 新陈代谢82
三 问题解答82
1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是怎样的?82
2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它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83
4 怎样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85
5 如何理解否定方式的多样性和曲折前进的复杂性?87
6 社会主义社会否定之否定的特点是什么?88
二 基本概念解释90
1 范畴90
一 内容提示90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90
2 唯物辩证法范畴91
3 本质91
4 现象92
5 内容92
6 形式92
7 形式主义93
8 原因93
9 结果93
10 决定论94
11 非决定论94
12 目的论94
15 宿命论95
14 偶然性95
13 必然性95
16 可能性96
17 现实性96
三 问题解答96
1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96
2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98
3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理解因果关系的辩证性质对于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有何指导意义?100
4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掌握必然性,注意偶然性,在实践中有什么意义?102
5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04
二 基本概念解释106
1 认识论106
一 内容提示106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106
2 反映论107
3 不可知论107
4 实践108
5 主体108
6 客体109
7 真理109
8 逻辑证明109
三 问题解答110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10
2 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11
3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111
4 如何理解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12
5 如何全面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干部深入实践和提高理论水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何在?113
6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15
7 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116
8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何重要意义?116
第十章 认识的辩证过程118
一 内容提示118
二 基本概念解释118
1 感性认识118
4 理性认识119
5 概念119
3 表象119
2 知觉119
6 判断120
7 推理120
8 分析和综合120
9 归纳和演绎121
10 唯理论122
11经验论122
12相对真理123
13绝对真理123
14绝对主义123
三 问题解答124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怎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24
15自由124
2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126
3 为什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更为重要?127
4 为什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128
5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29
6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怎样?130
7 怎样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131
8 怎样正确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怎样理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133
9 如何理解自由和必然的关系?135
1 历史观137
二 基本概念解释137
一 内容提示137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历史观137
2 历史唯物主义138
3 历史唯心主义138
4 社会存在139
5 社会意识139
6 生产方式139
7 地理环境139
8 地理环境决定论140
9 人口因素140
10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40
三 问题解答141
1 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41
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42
3 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源是什么?143
4 历史唯物主义是怎样产生的?144
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正确解决有何重要意义?145
6 怎样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46
7 怎样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47
8 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有何实践意义?148
9 怎样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49
二 基本概念解释151
1 生产力151
一 内容提示151
第十二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51
2 劳动资料152
3 劳动对象152
4 生产资料152
5 劳动者152
6 生产关系153
7 生产资料所有制153
8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153
9 产品分配关系154
三 问题解答154
1 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54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56
3 为什么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根本规律?157
4 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有哪些新的特点和情况?159
5 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对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161
第十三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65
一 内容提示165
二 基本概念解释165
1 经济基础165
2 上层建筑165
3 社会基本矛盾166
6 社会共同体167
7氏族167
5 精神文明167
4 物质文明167
8部落168
9 民族168
10 家庭168
三 问题解答168
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68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怎样的?170
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怎样的?171
4 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有什么特点?172
5 怎样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原理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173
1 阶级175
二 基本概念解释175
一 内容提示175
第十四章 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175
2 剥削阶级176
3 阶级斗争176
4 政党177
5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177
6 阶级分析方法178
7 社会革命179
8 暴力革命179
9 改良主义180
10 社会主义革命180
11 民族民主革命181
三 问题解答182
1 为什么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182
2 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83
3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184
4 怎样理解消灭阶级的条件?185
5 怎样正确理解和正确对待我国当前的阶级斗争问题?185
第十五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188
一 内容提示188
二 基本概念解释188
1 国家188
3 政体189
2 国体189
5 社会主义民主190
6 社会主义法制191
7 民主集中制191
8 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191
9 政治国家192
10 非政治国家192
三 问题解答193
1 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93
2 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193
3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194
4 怎样正确理解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195
5 国家消亡的条件是什么?196
6 为什么要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197
4 无产阶级专政199
第十六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200
一 内容提示200
二 基本概念解释200
1 社会意识的形式200
2 政治思想200
3 法律思想201
4 道德201
6 艺术202
5 共产主义道德202
7 无产阶级艺术203
8 宗教204
三 问题解答204
1 怎样理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04
2 为什么说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05
3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206
4 无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的作用表现在哪里?207
5 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什么重大意义?208
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210
7 怎样发挥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艺术应有的社会作用?211
8 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宗教的问题?212
第十七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14
一 内容提示214
二 基本概念解释214
1 科学214
2 社会科学215
3 自然科学215
4 布鲁诺215
三 问题解答215
5 哥白尼216
1 怎样理解科学的本质?216
2 科学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18
3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什么?219
4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221
5 科学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222
6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科学需要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223
7 怎样理解党制定的新时期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225
8 怎样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225
第十八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27
一 内容提示227
二 基本概念解释227
1 英雄史观227
4 杰出人物228
3 个人228
2 人民群众228
5 个人崇拜229
6 群众路线229
7 群众观点229
三 问题解答230
1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30
2 如何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个人作用的关系?231
3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起作用的条件是什么?233
4 无产阶级领袖有哪些特点?234
5 为什么既要承认领袖和权威的作用,又要反对个人崇拜?235
6 怎样贯彻党的群众路线?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