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献分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献分类学
  • 俞君立,陈树年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3424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献分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文献分类的意义1

一 文献分类的含义1

前言1

二 文献分类的作用5

第二节 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方法7

一、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7

二、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内容9

三、文献分类学的研究任务9

四、文献分类学的研究方法11

第二章 文献分类法的基本原理13

第一节 文献分类法的概念逻辑原理13

一 概念逻辑概述13

二 概念逻辑原理在文献分类法中的应用15

一 科学分类概述17

第二节 文献分类法的科学分类原理17

二 科学分类原理在文献分类法中的应用19

三 文献分类与科学分类的区别20

第三节 文献分类法的文献分类标准原理23

一 文献分类标准的含义23

二 文献分类标准的选择与运用次序24

第三章 体系分类法32

第一节 体系分类法主表的结构32

一 基本部类32

二 基本大类34

三 简表36

四 详表36

五 主表中类目之间的关系36

一 标记符号的意义44

二 标记符号的性能44

第二节 体系分类法的标记符号44

三 标记符号的种类47

四 标记制度的基本类型47

五 几种特殊的标记方法50

第三节 体系分类法的复分表54

一 复分表的意义与类型54

二 复分表的性质与标识符59

第四节 体系分类法的类目注释与索引63

一 类目注释系统63

二 类目索引66

第四章 分面分类法68

第一节 分面分类法的分面类表68

一 分面类表中的分面分析法69

二 分面类表中的分面引用次序与分面排列次序69

一 分面标记制71

第二节 分面分类法的标记制度71

二 回溯标记制72

第三节 分面分类法与体系分类法的特点72

一 体系分类法的特点72

二 分面分类法的特点73

第五章 网络信息分类法75

第一节 网络信息、网络用户、网络技术环境的特点75

一 网络信息的特点75

二 网络信息用户的特点76

三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的特点78

第二节 网络信息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比较78

一 网络信息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比较78

二 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82

第三节 网络信息分类法的功能84

一 满足对互联网上各种类型信息组织的需要84

二 满足对互联网上各个知识领域信息组织的需要84

六 面向最终用户85

五 能对搜索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过渡85

七 能与主题检索相互配合85

四 充分揭示信息知识内容的相关性85

三 具有科学、实用、能满足各类用户浏览查询的动态分类体系85

八 有丰富的信息输出86

第四节 网络信息分类法的编制86

一 知识分类体系的构建86

二 类目的划分与设置89

三 类目交叉关系的处理91

四 类目与信息的排列92

五 类目注释和说明93

六 用户界面94

第五节 网络信息的分类组织和著录96

一 网络信息的分类标引96

二 网站信息的著录98

第六节 网络信息分类组织与主题组织的关系100

一 信息的分类查询和主题查询是最基本的查询需要101

二 分类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03

第七节 网络信息的自动分类问题105

一 网络信息与传统文献的差异106

二 自动分类的类型和程序107

三 网络信息自动分类中的若干问题110

第六章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114

第一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发展历程和展望114

一 《中图法》的编制背景114

二 《中图法》在修订中发展115

四 《中图法》的组织与管理116

三 《中图法》版本系列的形成116

五 《中图法》发展展望117

第二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编制原则与体系结构118

一 《中图法》的编制原则与基本功能118

二 《中图法》的体系结构及其编制技术119

第三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记系统128

一 《中图法》的标记符号和编号方法128

二 《中图法》的辅助标记符号129

第四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组配技术和复分表130

三 《中图法》标记符号的排列130

一 《中图法》的通用复分表131

二 《中图法》的专类复分表135

三 《中图法》的类目仿分136

四 《中图法》分类号中“0”的使用138

五 《中图法》的冒号组配139

第五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索引140

一 《中图法》索引的功能140

二 《中图法》索引的结构141

四 《中图法》索引的编制142

三 《中图法》索引的参照142

五 《中图法》索引的使用144

第六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修订技术144

一 《中图法》版本修订的周期145

二 《中图法》修订的准备145

三 《中图法》修订的原则146

四 《中图法》修订的主要技术147

一 电子分类法的发展149

第七章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及其使用149

第一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的功能设计与数据格式149

二 《中图法》电子版的功能设计150

三 《中图法》电子版的机读数据格式151

第二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的使用157

一 系统的界面157

二 系统的设置162

三 窗口的布局、调整、切换和互动162

四 检索功能与检索方法164

五 用户评注与管理169

六 与编目系统的接口172

第三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的评价与意义173

一 《中图法》电子版的特点173

二 《中图法》电子版的不足与改进175

三 《中图法》电子版的意义176

第一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于机读数据标引和检索存在的问题179

第八章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于机读数据的标引和检索179

二 分类标记制度方面的问题180

三 标引规则方面的问题180

一 分类法编制结构方面的问题180

第二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于机读数据标引的思路和方法182

一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182

二 机读数据标引的方法183

第三节 机读数据标引规则对检索功能的影响191

一 传统分类标引规则难以适应机读数据检索的要求191

二 增强机读数据分类检索的功能192

第九章 中国现行的其他文献分类法简介194

第一节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4

一 《人大法》的发展历程194

二 《人大法》的体系结构195

三 《人大法》的标记系统197

四 《人大法》的复分表197

一 《科图法》的发展历程198

第二节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8

二 《科图法》的体系结构199

三 《科图法》的标记系统200

四 《科图法》的复分表201

第三节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201

一 《资料法》的发展历程201

二 《资料法》的体系结构202

三 《资料法》的标记系统204

四 《资料法》的复分表205

第四节 《中国档案分类法》206

一 《中档法》的发展历程206

二 《中档法》的体系结构207

三 《中档法》的标记系统209

四 《中档法》的复分表211

第一节 外国文献分类法及其理论的引进与研究212

一 外国文献分类法及其理论的引进212

第十章 我国近代文献分类法的发展212

二 我国对外国文献分类法的研究216

第二节 我国文献分类法的编制实践219

一 文献分类法编制概况219

二 最有影响的四部文献分类法224

第三节 文献分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226

一 关于文献分类基本理论的研究227

二 关于文献分类方法的研究230

三 关于书次号码的研究231

第四节 历史经验232

第十一章 外国主要文献分类法概述235

第一节 《杜威十进分类法》235

一 DDC的发展历程235

二 DDC的体系结构238

三 DDC的标记符号与标记制度240

四 DDC的类目注释系统241

五 DDC的复分表245

六 DDC的索引247

第二节 《国际十进分类法》248

一 UDC的发展历程248

二 UDC的体系结构249

三 UDC的标记制度251

四 UDC的辅助符号252

第三节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258

一 LCC的发展历程258

二 LCC的体系结构262

三 LCC的标记系统264

四 LCC的类目复分方法267

第四节 《冒号分类法》273

一 CC的发展历程273

二 CC的类表结构274

三 CC的分面标记制与相的标记制279

四 CC的复分表281

一 BC2的发展历程283

第五节 《布利斯书目分类法》283

二 BC2的体系结构284

三 BC2的标记制度288

四 BC2的复分表289

第十二章 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的管理291

第一节 选用文献分类法与确定文献分类法使用本291

一 选用文献分类法291

二 确定文献分类法使用本的意义292

三 确定文献分类法使用本的方法292

第二节 分类标引方式与分类标引工作的程序294

一 分类标引方式294

二 分类标引工作的程序296

第三节 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管理298

一 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标准298

二 保证文献分类标引工作质量的措施299

一 文献分类基本规则的含义303

二 文献分类基本规则的内容303

第一节 文献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303

第十三章 文献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与方法303

第二节 单主题文献与多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05

一 单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05

二 多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07

第三节 各种类型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10

一 多卷书与丛书的分类标引方法310

二 工具书的分类标引方法312

三 中文古籍的分类标引方法314

四 期刊与报纸的分类标引方法315

五 非书资料的分类标引方法315

六 技术标准与专利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16

第四节 各种学科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17

一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类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17

二 哲学类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19

三 社会科学类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22

四 自然科学类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40

五 综合性科学与综合性知识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48

六 新学科、新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350

第十四章 同类书书次号352

第一节 书次号的意义和类型352

一 书次号的含义和作用352

二 书次号的类型353

第二节 书次号的编制方法353

一 著者号编制法353

二 种次号编制法355

三 书次号中的各种区分号356

四 文献分类法中明确规定的同类书排列方法358

第三节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简介359

一 《通用表》的指导思想、编制目的及使用范围359

二 《通用表》的编制规则及体系结构359

三 《通用表》的取号方法360

第十五章 图书改编的理论与方法361

第一节 图书改编的本质361

一 图书改编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背景361

二 图书改编活动的基本因素及其联系363

第二节 图书改编的原则365

一 制定图书改编原则的意义与要求365

二 图书改编原则的内容367

第三节 图书改编的方法体系371

一 哲学方法372

二 一般科学方法372

三 图书改编的专门方法375

第四节 图书改编的基本过程377

一 准备工作阶段378

二 制定图书改编方案阶段379

三 图书改编方案实施与总结阶段380

主要参考文献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