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与健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免疫与健康](https://www.shukui.net/cover/8/34317245.jpg)
- 张建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810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医药学:免疫学-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免疫与健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免疫与健康相关基本概念1
第一节传染与传染病1
一、感染过程的表现2
二、传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3
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4
四、传染病的基本特征4
第二节免疫学基本概念5
一、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5
二、免疫应答6
第三节抗原7
一、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8
二、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10
三、抗原的种类10
四、超抗原11
第四节抗体13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3
二、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16
第五节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17
一、主动免疫17
三、生物制品18
二、被动免疫18
第六节健康20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21
二、健康心理(health psychology)22
三、健康行为23
第二章免疫学基础知识与进展25
第一节免疫系统25
一、免疫器官25
二、免疫细胞30
三、免疫分子39
第二节免疫应答47
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48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48
三、免疫耐受54
第三节免疫功能低下与缺陷60
一、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征61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62
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67
四、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71
一、Ⅰ型超敏反应72
第四节超敏反应72
二、Ⅱ型超敏反应79
三、Ⅲ型超敏反应82
四、Ⅳ型超敏反应85
五、小结87
第五节免疫学进展88
三、重组细胞因子89
四、基因治疗89
二、人源化抗体技术89
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建立89
五、鸡卵黄免疫球蛋白G90
六、生物信息学在免疫学中的应用91
七、造血干细胞移植91
八、免疫避孕91
第三章常用免疫学方法92
第一节免疫学检测方法92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92
二、细胞免疫的测定117
三、相关试剂配制121
一、抗体制备方法126
第二节常用免疫方法126
二、动物免疫方法131
第三节免疫预防133
一、人工主动免疫134
二、人工被动免疫138
第四节免疫治疗140
一、免疫增强疗法和免疫增强剂140
二、免疫抑制疗法与免疫抑制剂141
三、生物应答调节剂142
第一节免疫策略简介145
第四章免疫策略与健康145
一、基本概念146
二、主要特点147
三、疫苗使用与管理的基本要求148
四、免疫程序制定的基本原则150
五、我国现行儿童免疫程序执行中的几个问题152
六、计划免疫的工作目标管理154
第二节计划免疫实施与管理155
一、疫苗计划地制定155
二、疫苗管理与分发156
三、确定免疫服务形式和周期的依据158
四、免疫接种证、卡、表、册的管理160
第三节免疫接种副反应的调查与处理162
一、概念162
二、类型162
三、免疫接种副反应的报告和调查处理163
第四节维持和提高接种率的原则164
一、维持和提高接种率的原则164
二、接种率报告165
三、接种率调查167
四、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168
第五节疫苗与疫苗效果监测171
一、疫苗质量监测171
二、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173
三、免疫水平的监测173
四、疫苗流行病学监测175
第六节计划免疫的社会宣传动员178
一、基本概念178
二、健康促进与社会动员的策略179
三、社区健康教育180
四、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健康教育181
第七节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监测与控制183
一、计划免疫监测的基本概念183
二、疾病监测工作过程187
三、计划免疫中针对疾病的监测方法195
四、疾病监测评价196
五、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和经验200
第八节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爆发的控制202
一、爆发疫情的报告和调查202
二、爆发调查的分析205
三、爆发的控制208
第九节计划免疫发展前景与展望209
一、疫苗的定义209
二、研究开发疫苗的新技术210
三、不同人群可使用的疫苗210
第五章展望212
第一节免疫与健康的观念改变212
一、认识到公共卫生是社会保障的必然领域212
三、群体防治是阻止传染病流行的关键环节213
四、健康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人们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213
二、人群免疫水平提高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措施之一213
第二节诊断方法学展望215
一、与症状分析相关的诊断方法亟待发展215
二、对诊断的快速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提出了更高要求215
三、诊断方法的使用将进一步规范化216
第三节新的免疫与健康策略217
一、建立依据高通量技术的免疫状态监测系统217
二、建立免疫与健康信息网络218
三、建立全方位健康评价方法和新的医疗保险体系218
附录一卫生部关于将新生儿破伤风由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纳入常规疫情报告系统的通知(1995年8月26日卫疾控发[1995]第20号)219
附录二卫生部关于下发1997~2000年全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规划的通知(1997年4月29日卫疾控发[1997]第15号)220
附件:1997~2000年全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规划220
附录三卫生部关于停止卡介苗复种的通知(1997年8月14日卫疾控发[1997]第26号)227
附录四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下发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的通知(1998年3月31日卫办疾控发L1998]第49号)228
附件: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228
一、背景228
二、目的230
三、措施230
四、步骤236
一、背景238
附件1: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试行)238
附录五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试行)》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1998年6月23日卫办疾控发[1998]第295号)238
二、监测目的240
三、监测策略与措施240
四、其他监测活动246
五、高危地区的确定246
六、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措施247
附件2: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247
一、背景247
三、各省分类249
二、监测目的249
四、麻疹监测251
五、利用监测资料,制定或调整麻疹控制措施260
附录六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的通知(1998年7月2日卫办疾控发[1998]第321号)261
附件: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261
附录七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关于送审修改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和A群脑膜炎多糖疫苗免疫程序的函(1998年3月25日卫疾控计发[1998]第2号)272
附件1:卫生部第三届计划免疫专家咨询委员会关于推荐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免疫程序的建议273
附件2:卫生部第三届计划免疫专家咨询委员会关于推荐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免疫程序的建议275
附录八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通知(2001年12月5日卫疾控发[2001]339号)276
附录九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管理的紧急通知(2001年12月12日卫发电[2001]40号)278
主要参考文献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