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勘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震勘探
  • 董敏煜主编 著
  • 出版社: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61397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震勘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震勘探的基本概念3

第一节 振动的一般概念3

一、振动3

二、振动的频谱分析4

三、傅立叶展开的重要性质8

第二节 波动的产生和传播11

一、波动是振动的传播过程11

二、描述波动传播的两个重要概念11

三、波长和波数13

四、波动方程14

第三节 波动传播原理15

一、惠更斯原理15

二、费马原理16

第二章 地震波的产生和类型17

第一节 地震波的产生17

一、地震波是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17

二、应力与应变17

三、弹性模量18

第二节 地震波的类型19

一、纵波(P波)19

二、横波(S波)19

三、面波20

第三节 分层介质中的地震波22

一、透射与反射22

二、反射波产生的条件23

三、反射波的强度23

四、多层介质中的波23

五、介质分界面上的折射波24

六、多层介质中的多次波与转换波25

第三章 地震勘探数据的采集28

第一节 激发与接收28

一、地震波的激发28

二、地震波的接收30

第二节 观测系统32

一、纵测线的观测系统图32

二、一次覆盖观测系统33

三、延长时距系统33

四、多次覆盖观测系统33

五、地震列线图及波列图37

六、三维观测系统37

第三节 组合40

一、规则干扰波40

二、不规则干扰波40

三、组合的基本概念41

四、组合的频率特性44

五、面积组合44

六、组合的统计效应和平均效应45

第四章 地震波的时距曲线48

第一节 一个水平界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48

一、时距曲线的概念48

二、水平界面的共炮点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方程50

第二节 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50

一、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50

二、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主要特点51

第三节 多层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52

一、三层水平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53

二、把三层水平介质简化为均匀介质的思路和办法,平均速度的引入54

三、两种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比较56

第四节 特殊波的时距曲线及剖面显示58

一、绕射波59

二、断面反射波60

三、回转波60

四、多次反射波62

第五节 复杂地质构造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及剖面显示65

一、断层65

二、不整合与地层超履66

第六节 折射波时距曲线68

一、视速度的概念68

二、折射波的传播规律69

三、一个水平界面下的折射波时距曲线69

四、倾斜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71

五、折射波时距曲线的特点72

第七节 时距曲面的概念73

第五章 地震数据的处理75

第一节 预处理76

一、解编76

二、编辑76

三、切除77

四、振幅恢复77

五、抽道集79

第二节 去噪79

一、频率滤波79

二、相关滤波81

三、二维滤波85

第三节 反滤波87

一、反滤波的概念87

二、反滤波因子的求取87

第四节 静校正88

一、静校正的概念88

二、低速带的存在及影响88

三、静校正的实现90

四、剩余静校正91

五、剩余静校正的方法92

六、影响静校正的因素95

第五节 动校正96

一、正常时差96

二、倾角时差97

三、动校正的方法100

第六节 共反射点叠加105

一、水平界面共反射点的时距曲线106

二、倾斜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106

三、多次反射波时距曲线107

四、全程多次反射波108

五、剩余时差109

六、多次叠加的特性110

七、影响叠加效果的因素118

第七节 偏移叠加122

一、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问题122

二、倾斜界面偏移归位的基本原理123

三、偏移叠加原理125

四、波动方程偏移原理简介130

五、偏移叠加或叠加偏移133

六、二维偏移和三维偏移137

七、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142

第六章 地震波的速度150

第一节 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150

一、地震波速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150

二、地震波速与岩性的关系151

三、地震波速与密度的关系151

四、地震波速与构造历史和地质年代的关系152

五、地震波速与埋藏深度的关系152

六、地震波速与孔隙率和含水性的关系154

七、地震波速与频率和温度的关系155

八、沉积岩中速度的一般分布规律156

第二节 几种速度概念157

一、平均速度Vav157

二、均方根速度VR158

三、等效速度Vo163

四、叠加速度Va164

第三节 平均速度的测定166

一、地震测井的野外工作167

二、地震测井资料的整理168

三、声速测井的基本原理169

四、声速测井资料的整理解释169

第四节 叠加速度的求取170

第五节 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和一些互相换算的公式173

一、平均速度与均方根速度的比较173

二、由叠加速度计算均方根速度178

三、由均方根速度计算层速度180

四、各种介质结构情况下各种速度的计算公式及互相换算的公式181

第七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184

第一节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184

一、地震记录的形成184

二、波的绕射184

第二节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189

一、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189

二、地震剖面解释的步骤和方法190

第三节 断层在地震剖面的反映及解释193

一、断层在二维地震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193

二、断层面的确定194

第四节 特殊地质现象的解释196

一、不整合196

二、超覆与退覆197

三、古潜山198

第五节 解释中可能出现的假象198

一、几何因素造成的假象198

二、速度因素造成的假象199

三、处理因素造成的假象199

四、表层变化引起的假象199

第六节 构造图的绘制203

一、地震构造图的基本概念203

二、绘制地震构造图的基本原理204

三、绘制测线平面位置图的步骤205

第七节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简介210

一、三维地震资料显示210

二、断层在水平切片上的反映211

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地层岩相解释214

第一节 地震层序分析214

一、地震反射层的地质意义214

二、地震层序与沉积层序216

第二节 地震相分析221

一、地震相与地震相分析的概念221

二、解释地震相的要素224

三、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230

第九章 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243

第一节 砂泥岩含量预测243

一、用纵横波资料作岩性识别243

二、用地震波速度估算砂泥岩含量248

第二节 地震资料的孔隙度及地层压力解释255

一、用地震资料估计孔隙度255

二、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257

第三节 用地震资料作烃的直接检测261

一、影响反射波振幅的主要因素262

二、地震剖面上烃的直接标志264

三、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267

参考文献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