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
  • 《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3

第一章 历史回顾(一九四九年以前)3

第一节 古代农具的成就3

第二节 农业机械的传人和引用5

第三节 农机工业的萌芽7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开端(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10

第一节 增补旧式农具及推广新式农具10

第二节 发展排灌机械13

第三节 创办国营机械化农场14

第四节 试办国营农业机器拖拉机站16

第五节 建立农业机械化业务系统18

第六节 农业机械化方针路线的提出与形成21

第三章 “大跃进”的失误与三年调整(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23

第一节 农具改革运动24

第二节 国营拖拉机一度下放25

第三节 大办农机研究所与农机厂27

第四节 三年调整27

一、调整农机化发展的战略步骤28

二、回收拖拉机和整顿国营拖拉机站29

三、建立农机修配网30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大发展”(一九六六——一九七八年)32

第一节 确定一九八○年的奋斗目标32

第二节 加快进程35

第三节 “决战”动员39

第四节 “大发展”的结果41

第五章 在改革中探索前进(一九七九——一九八六年)44

第一节 发展方针的调整和转变44

一、停止使用“一九八○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口号44

二、加强调查研究46

第二节 农机经营体制的变革48

一、户营农机的产生和发展48

二、集体经营形式的变革50

三、国营农场经营形式的改革51

第三节 新的成就51

一、农业机械化的范围日益扩大51

二、农机经营效益的变化52

第四节 发展趋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53

第二编61

第六章 种植业机械化61

第一节 种植业机械化发展概况61

第二节 旱地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61

一、耕整地作业机械化63

二、播种机械化64

三、田间管理机械化65

四、收获机械化65

第三节 水稻生产机械化67

一、拖拉机下水田67

二、机械插秧的试验和进展69

三、水稻的机械化收获70

第四节 棉花、麻类生产机械化71

一、棉花生产机械化71

二、麻类作物生产机械化72

第五节 蔬菜生产机械化72

一、露地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72

二、保护地机具和设施73

第六节 油料作物生产机械化74

一、大豆生产机械化74

二、油菜和芝麻生产机械化75

三、花生生产机械化76

第七节 糖料作物生产机械化77

一、甘蔗生产机械化77

二、甜菜生产机械化78

第八节 茶叶生产机械化79

一、茶树培植机械化79

二、茶树修剪及采茶机械化80

第九节 烟草生产机械化80

一、田间种植机械化80

二、绑烟和烤烟机械化81

第七章 畜牧、饲养业机械化83

第一节 牧区生产机械化83

一、草场建设83

二、牧草收获84

三、牲畜防疫84

四、牧区运输85

五、牧区机械动力和自然能源的利用85

第二节 畜禽舍饲机械化86

一、奶牛场机械化86

二、养猪机械化86

三、养鸡机械化87

第三节 饲料加工机械化88

第四节 畜产品采集和加工机械化90

一、绵羊剪毛90

二、乳品加工90

三、畜禽屠宰、冷藏及其副产品加工91

第五节 特种饲养业机械化92

一、养蚕机械化92

二、养蜂机械化93

第八章 林木果园机械化96

第一节 造林营林机械化96

第二节 果园机械化98

第三节 橡胶园生产机械化99

第四节 林木果园机械化的技术水平101

第九章 水产业机械化103

第一节 水产业机械化的发展概况103

第二节 渔业捕捞机械化105

第三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机械化105

第四节 水产品养殖机械化107

一、淡水养鱼的机械设备107

二、海水养殖业的机械设备107

第五节 水产养殖业的饲料加工机械化107

第十章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109

第一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发展概况109

第二节 稻米加工机械化110

第三节 面粉加工机械化112

第四节 食油加工机械化114

第五节 薯类加工机械化115

第六节 棉、麻加工机械化116

第七节 茶叶加工机械化117

第十一章 农田排灌机械化120

第一节 农田排灌机械化的发展概况120

第二节 江河流域的泵站建设122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122

二、黄河中、上游地区123

三、其他地区123

第三节 平原旱作地区的机电井灌124

一、从筒井到机井124

二、提水工具的更新125

三、机井灌溉效益126

第四节 喷灌与滴灌技术126

一、喷灌机械化的发展127

二、滴灌技术的应用128

第十二章 植物保护机械化130

第一节 植保机械化的发展概况130

第二节 植保机械化水平133

第三节 新技术的应用134

第十三章 农田建设机械化135

第一节 农田建设发展概况135

第二节 农田建设机械化的工程项目136

一、垦荒造田,扩大耕地136

二、治山保土,修建梯田137

三、防治盐碱,建设方田137

四、筑堤挡潮,围涂造田137

第三节 农田建设的机械化作业138

一、平整土地作业机械化138

二、修筑梯田作业机械化138

三、挖渠开沟作业机械化139

第十四章 农村运输机械化140

第一节 农村运输的基本情况140

第二节 农村运输机械的发展概况141

第三节 农村运输机械化发展的新趋势142

一、农村运输机具的保有量和品种迅速增加143

二、农村运输机具的经营形式有很大变化144

第十五章 农业航空145

第一节 农业航空作业的创始和发展145

第二节 农用飞机的作业特点及其效益146

第三节 农用飞机和专用设备150

一、农用飞机150

二、专用设备151

第四节 中国与世界农业航空的比较152

第十六章 农村电气化153

第一节 农村供、用电事业的发展153

第二节 小水电站建设155

第三节 农村电能利用的普及与扩大157

第四节 农村电气化发展中的问题158

第三编163

第十七章 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163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农业概况163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的特点164

一、在垄作制的基础上实行机械化164

二、大中型农业机械多164

三、东北地区自然地块较大165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165

一、机械化技术保证了生物技术措施的实现165

二、农业机械化为保证农时创造了条件166

三、农业机械化使农田耕作克服了草荒166

四、农业机械化保证了大面积开垦荒地167

第四节 垄作机械化的发展演变167

一、针对垄作制的缺点搞平作机械化167

二、针对垄作的优点,试验研究垄作机械化170

三、综合应用平作和垄作的经验教训,研究垄平结合机械化171

四、八十年代,发展机械化耕作新技术172

第五节 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173

第十八章 华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174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农业概况174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现状175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和成就176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178

一、灌溉机械化将从一般提灌向省水技术发展178

二、套作机械化与单作机械化都在发展179

三、“三夏”和“三秋”阶段作业机械化要较快发展180

四、养殖业机械化将迅速发展180

第十九章 东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182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农业概况182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现状184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成就185

一、排灌机械化185

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187

三、运输机械化187

四、种植业机械化188

第四节 发展趋势192

一、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经济效益,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当务之急192

二、池塘养鱼发展很快192

三、畜禽饲养,目前仅限于城市郊区集体饲养场使用较为完善的配套设备192

四、薯类、豆类等食品加工需研制适宜设备192

五、城市郊区蔬菜生产机械化的研究,进展不快,需加快实施192

六、发展经济果林,首先是茶园、桔园等的培育、管理、加工作业机具193

第二十章 西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194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农业概况194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现状和特点195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198

一、用科学方法开发利用水资源198

二、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业机械199

三、草原围绕农田为农牧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199

第二十一章 西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200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农业概况200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和特点202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205

第二十二章 黄土高原的农业机械化207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农业概况207

一、北部风沙干旱区207

二、中部丘陵沟壑区208

三、南部塬地沟壑区208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现状209

第三节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机化技术开发210

一、修梯田和筑坝淤地的农机化技术开发210

二、旱作农业的机械化技术开发211

第二十三章 内蒙古高原及青藏高寒牧区的机械化213

第一节 内蒙古高原牧区畜牧业机械化213

一、牧区概况213

二、内蒙古高原牧区畜牧业机械化的起步与发展214

三、发展前景的估计216

第二节 青藏高寒草原牧区的农牧业机械化218

一、区域概况218

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19

三、刚刚起步的牧业机械化221

第二十四章 国营农场的农业机械化223

第一节 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223

一、农业机械化的规模和装备水平223

二、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特点226

第二节 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27

一、农业机械化萌芽227

二、农业机械化的初步发展(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227

三、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一九五六——一九六六年)230

四、十年动乱时期的国营农场233

第三节 改革中的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233

一、开展机务管理标准化活动234

二、进行农机补套和更新234

三、加强机务队伍的智力开发235

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235

五、组织农业机械化试点,探索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道路236

六、实行农机多种经营形式239

第四编243

第二十五章 农业机械使用经营243

第一节 国营拖拉机站244

一、国营拖拉机站的发展244

二、国营拖拉机站的主要经营活动247

三、国营拖拉机站的作用249

四、国家办拖拉机站时期的主要问题250

第二节 集体经营农业机械251

一、集体经营农业机械的发展251

二、集体经营农业机械取得的成就252

三、集体经营农业机械时期的主要问题252

第三节 多种形式经营农业机械253

一、多种形式经营农业机械的形成和发展253

二、几种新的农机经营形式254

三、多种形式经营农业机械的优越性258

第二十六章 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管理260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260

第二节 国家办拖拉机站时期的农机管理263

一、国营拖拉机站创办初期的农机管理263

二、国营拖拉机站的调整和整顿265

第三节 集体经营时期的农机管理268

一、建立社、队农机管理网,加强基层农机管理269

二、推广望奎县和徐永山的经验,加强机务管理工作270

第四节 农机管理的改革271

一、保护农机经营自主权271

二、建立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农机管理服务网络,允许乡(镇)村农机管理服务站、队兴办企业272

三、乡、村农机经营和管理服务单位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274

四、农机经营者自办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274

五、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改革275

六、农用柴油分配管理工作的改革276

第二十七章 农业机械化科研、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278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278

一、农业机械化科研发展概况278

二、主要科研成果282

第二节 农机试验鉴定286

一、农机试验鉴定发展概况287

二、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主要成就292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297

一、推广新式农具和改良农具297

二、农业机械化试点298

三、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300

四、推广组织机构与管理303

第二十八章 农机化教育306

第一节 对农民进行农机技术教育306

一、建设培训基地306

二、推广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五级农机培训网”的经验,加快培训速度308

三、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308

第二节 干部培训311

一、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六年,主要培训新式农具推广干部和国营农场、国营拖拉机站的干部311

二、干部培训的分工311

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训农机化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培训质量312

第三节 中等技术教育313

一、农机化中等技术教育的发展313

二、农机化中等技术教育的改革314

第四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315

一、农机化高等教育的发展315

二、专业设置316

三、在改革中前进317

第二十九章 维护修理319

第一节 国家办拖拉机站时期的农机维护修理319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机修理厂的建设319

二、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八年,农机修理厂的发展和整顿319

三、建立农机维修管理制度和修理制度321

四、成绩和问题322

第二节 集体经营农业机械时期的农机维护修理322

一、“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机维护修理工作遭受严重破坏322

二、农机修理厂实行修造结合,以修为主的方针,逐步建立县、社、队三级农机修理网323

三、建立修理、修旧、配件生产三条线323

四、推广总成部件换修,改进修理工艺装备324

五、成绩和问题325

第三节 维护修理工作的改革325

一、农机维修网点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和合作多种维修形式326

二、加强法规管理327

三、实施技术监督327

结束语328

附录 中国农业机械化大事记(一九四九——一九八六)341

彩色插图目录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