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播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播学概论
  • 杭孝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3019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1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33页
  • 主题词:传播学-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播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1

第一节 传播学及其形成1

一、传播的定义及特点1

二、传播学的形成12

第二节 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15

一、口语传播时代17

二、文字传播时代19

三、印刷传播时代20

四、电子传播时代22

五、网络传播时代27

六、手机传播时代29

第三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31

一、传播过程中传播对象内部的运动规律32

二、传播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32

三、研究传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33

思考题34

第二章 传播学重要思想来源与主要奠基者35

第一节 传播学重要思想来源35

一、达尔文及其进化论35

二、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37

三、马克思的精神交往理论41

第二节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43

一、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43

二、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45

三、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49

四、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54

第三节 传播学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55

一、进入传播学领域(1907-1973)56

二、施拉姆在建设传播学术机构上的贡献58

三、施拉姆的传播学观60

四、施拉姆在传播学史上的贡献64

思考题66

第三章 传播者67

第一节 传播者及其特征67

一、传播者67

二、传播者的制度环境68

三、传播者与把关72

第二节 传播者形象的意义76

一、传播者即信息76

二、传播者的地位和作用79

第三节 传播者形象的塑造82

一、传播者形象塑造的基本条件82

二、传播者形象塑造的基本方式85

思考题93

第四章 传播的内容——信息95

第一节 信息及价值形成95

一、信息的概念95

二、信息的形态和类型101

三、信息的特征103

四、信息价值的形成和实现105

第二节 信息的升华114

一、信息升华的内涵114

二、信息升华的内容115

三、信息升华的方式及其变化120

四、信息升华的意义122

第三节 信息的积累123

一、信息积累与信息爆炸123

二、信息积累的符号特性126

三、信息积累的选择性心理机制129

四、信息积累的过程和方法133

思考题136

第五章 传播媒介137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138

一、印刷媒介138

二、电子传播媒介139

三、网络传播媒介142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使用143

一、使用媒介的动机144

二、使用媒介的途径147

三、影响媒介使用的因素148

第三节 传播媒介体制150

一、西方国家的媒介体制151

二、中国的媒介体制155

思考题156

第六章 受众157

第一节 受众及其类型157

一、受众157

二、受众的类型158

三、受众的特点和权利165

四、受众研究的理论168

第二节 受传者心理分析174

一、受传者的认知心理174

二、受传者的需求心理176

第三节 受传者心理活动规律177

一、心理学的场理论177

二、受传者心理活动规律的分析178

第四节 受传者心理素质对传播效果的影响179

一、受传者的心理状况影响180

二、受传者的群众心理影响182

第五节 受传者心理素质的培养184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184

二、文化科学素质186

思考题186

第七章 传播效果188

第一节 传播效果及其类型188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188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189

第二节 传播效果的形成194

一、影响传播效果形成的内部因素——信宿194

二、影响传播效果形成的外部因素——信源、传播内容、传播媒介199

第三节 传播效果分析206

一、培养理论207

二、知沟理论214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224

四、沉默的螺旋理论235

思考题242

第八章 自我传播244

第一节 自我传播的定义245

一、认知心理学关照下的“自我传播”245

二、思维科学关照下的“自我传播”248

三、人格心理学关照下的“自我传播”251

四、社会心理学关照下的“自我传播”253

第二节 自我传播的特点256

一、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自我传播”特征256

二、“自组织”范域下的“自我传播”特征259

第三节 自我传播的条件265

思考题273

第九章 人际传播274

第一节 人际传播的定义275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275

二、两种主要的人际传播模式276

三、“约哈瑞窗口”——人际传播中的信息流动278

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279

第二节 人际传播的方式281

一、语言的描述与理解282

二、非语言的演说287

三、沉默296

四、倾听与回应297

第三节 人际传播的特点299

一、人体参与度高299

二、信息反馈的量大、速度快299

三、与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受社会关系影响显著300

四、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多301

思考题301

第十章 组织传播302

第一节 组织传播的定义302

一、组织302

二、组织传播304

第二节 组织传播的分类308

一、组织内传播308

二、组织外传播313

第三节 组织传播的特点314

一、组织内传播的特点315

二、组织外传播的特点324

思考题325

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326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326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326

二、大众传播的产生329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功能337

一、一些代表性的大众传播功能观337

二、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339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特点345

一、传播主体的专业性、职业化345

二、传播技术的先进性347

三、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性、连续性、公开性、易逝性348

四、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349

五、媒介的多样性350

六、受众的广泛性352

七、传播过程的单向性、传播反馈的弱化354

八、传播体系的制度化355

思考题357

第十二章 国际传播358

第一节 国际传播及目的358

一、国际传播的界定358

二、国际传播的主体361

三、国际传播的媒介渠道366

四、国际传播的目的369

第二节 国际传播的特点372

一、国际传播的一般特点372

二、国际传播的时代特点379

第三节 国际传播策略388

一、积极有效地运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拓展传播渠道389

二、生产与国际接轨的多样化信息产品,注重传播技巧393

三、树立以受众为本位的服务意识,重视受众接受心理的调查和研究397

思考题403

第十三章 传播模式404

第一节 传播模式404

一、模式的含义与分类404

二、传播模式的分类405

第二节 传播模式的产生406

一、信息论406

二、控制论407

三、系统论409

第三节 传播模式的功能410

第四节 传播模式的种类413

一、传递模式414

二、仪式模式431

三、麦奎尔的展示和注意力模式432

第五节 研究传播模式的意义434

思考题435

第十四章 传播技巧436

第一节 信息采集技巧436

一、信息采集的原则436

二、信息采集的方法438

三、信息的加工439

第二节 “守门人”的把关技巧443

一、信息编辑的意义443

二、信息编辑的技巧447

三、信息编辑的原则452

第三节 信息传播的技巧459

一、信息传播技巧的意义459

二、科学传播技巧460

三、理解传播技巧462

第四节 受众定位技巧464

一、受众定位技巧的概念464

二、受众定位技巧的途径和原则465

三、受众定位的分类467

四、受众定位技巧的理论基础468

第五节 信息接收技巧470

一、信息接收的意义471

二、影响信息接收的因素475

三、提高信息接收率的技巧478

第六节 传播效果测定技巧485

一、传播效果测定的意义486

二、传播效果测定的原则489

三、传播效果测定的指标493

思考题500

第十五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501

第一节 两种基本研究方法501

一、定量研究方法系统501

二、定性研究方法系统505

三、质的研究方法506

第二节 媒介研究方法509

一、媒介研究内容509

二、媒介理论研究法511

三、媒介应用研究法513

思考题515

后记5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