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主客体导论 从宏观向微观的深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史主客体导论 从宏观向微观的深化
  • 魏小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36560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历史主客体导论 从宏观向微观的深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1

第一章 主客体理论的历史发展14

第一节 前人的探索14

1.古希腊哲学的主体观15

2.二元论的主体观16

3.身心相关主体论17

4.经验论的主体观18

5.先验论的主体观20

第二节 马克思历史主客体理论的直接来源24

1.黑格尔的主客体理论24

2.思辨哲学的主体理论27

3.费尔巴哈的主客体理论31

第三节 前人研究的进展与困惑38

1.关注焦点的进展39

2.研究中的困惑与唯意志论的尝试40

3.如何理解主体性的本质特征?43

第二章 历史主客体概念的批判功能46

第一节 马克思历史主客体理论的形成47

1.主客体的形成与分化48

2.主客体的发展源于社会实践活动52

3.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59

第二节 历史主客体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创立62

1.主体性的对象化62

2.主客体的分裂与异化现象的产生67

3.主客体的统一与人道主义思想71

4.主客体理论与唯物史观的最初形成73

5.两个理论框架的递进77

第三节 社会实践中的主客体问题80

1.主客体理论在宏观上的展开81

2.主客体理论在微观上的深入84

3.两个理论框架的内在统一87

第三章 历史主客体概念的分析功能92

1.生产关系与主客体关系93

第一节 《资本论》中的主客体问题93

2.主客体关系与其价值体现98

第二节 追根溯源101

1.主客体联系机制的复杂性103

2.主客体联系机制的最初形成和发展105

3.主客体联系机制发展变化之原因108

第三节 回顾与总结115

1.如何认识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因素116

2.对主体性因素的解析119

3.主客体关系与唯物史观的两个基本原则125

第四章 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历史观中的主客体思想129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主体性130

1.人性与主体性130

2.财产关系的本质何在?133

3.理想社会的根据何在?135

4.抽象推论能否取代人性?136

5.历史与人,谁创造谁?138

6.生产力能否成为惟一的原因?140

第二节 辨析与反思143

1.有关概念的质疑143

2.第三个因素与主体性146

第三节 社会发展规律与主体性149

1.主体性与客观性150

2.主体性与主观性153

第四节 革命成功后列宁对主体性问题的新认识158

1.对主体性因素的再认识158

2.社会变革与遵循客观规律的轨迹161

第五章 当代国外学者对唯物史观的研究164

第一节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165

1.主体性问题的再次崛起165

2.历史主客体概论内在含义的衍变169

3.历史主体的特征174

4.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意义177

5.对卢卡奇历史主体理论的反思182

第二节 分析学派对唯物史观的分析185

1.对生产力概论的分析188

2.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分析191

3.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与人性问题195

4.对分析的再分析202

第六章 当代国外学者的历史主客体问题研究207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体观208

1.主体性的内在动力系统209

2.理性统摄非理性210

3.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协调发展222

第二节 存在主义的主体观226

1.主体性的历史含义227

2.主体性的能动含义234

3.主体性的客观含义244

第三节 结构主义的主体观252

1.结构性与主体性253

2.主体性的历史地位260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的历史主客体问题265

第一节 主客体联系机制与主体性的相关性266

1.主客体联系机制的新模式267

2.主客体联系机制与主体相关性的理论基础271

第二节 所有权与主体能动性278

1.所有权与主体正负相关的联系机制279

2.所有权形式的历史衍变与主体性的体现281

3.传统公有制体制中的主客体相关性284

4.现实的反馈与理论的反思290

第三节 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主客体相关性293

1.改革的初步措施与主客体相关性的增强294

2.相关性的增强引出的所有权问题298

3.不同经济成分中主客体的相关性300

第八章 经济体制转轨中的主客体问题304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主体性305

1.商品生产活动与主客体相关性306

2.市场体制对主体性的制约作用309

1.产权明晰化的思路何在?312

第二节 主客体联系机制的思路发展312

2.主客体相关的正负效应316

3.所有权形式的多样化与主客体联系机制的发展趋势318

第三节 当代国外学者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分析与评论321

1.市场经济体制与其主体动力机制322

2.市场经济体制与人的异化问题329

第九章 主体性问题概论334

1.由人性到主体性335

第一节 客观实在性与主观性335

2.自我意识与实体338

3.潜在的趋势与现实的展现340

4.内化的沉淀与外化的结果343

第二节 自由意志与必然性345

1.受动性、能动性与超越性345

2.自由意志与必然性348

第三节 个别性与普遍性354

1.个体与类354

2.利己性与利他性 经济人与道德人357

3.主体性的激发机制与制约机制361

第十章 主客体问题概论363

第一节 历史主客体概念的方法论意义365

1.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再分析365

2.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再认识368

3.主客体矛盾关系与社会发展370

第二节 社会存在中的主体性因素374

1.历史主客体概念的基本界定375

2.主客体间的关系与主体性377

3.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与主体性379

4.双重关系与双重的动态关系382

第三节 历史主体的价值取向387

1.主体性解放的历史涵义388

2.历史辩证法与主体性原则390

3.历史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392

4.历史的未来与人的自由解放395

后记3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