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最新进展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最新进展 上
  • 中国卫生防病实用丛书编委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 ISBN:790007030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90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940页
  • 主题词:传染病(学科: 防治 学科: 研究) 公共场所(学科: 公共卫生 学科: 卫生管理 学科: 研究) 传染病 公共场所 公共卫生 卫生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最新进展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总论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防病事业及其现状1

二、全球性预防保健战略6

三、我国预防保健战略目标的制订9

四、卫生发展战略与指导方针13

五、卫生防病主要对策和措施13

第一篇 疾病预防控制研究进展21

第一章 疾病防治最新状况21

第一节 全球疾病控制概况及其最新对策21

一、21世纪初期我国的疾病控制对策21

二、全球疾病控制现状及其防治策略24

第二节 疾病发生概述28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28

二、疾病发生的作用模式29

三、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的三要素29

四、疾病的流行强度30

五、疾病分布的统计指标31

六、疾病的分布状况33

第三节 疾病免疫预防的现状与展望39

一、中国免疫预防事业的三个阶段39

二、疾病的三级基本预防措施42

三、新生儿免疫接种的挑战与策略43

四、婴儿免疫接种核酸疫苗研究进展46

五、全球儿童疫苗的最新状况(附:美国最新推荐儿童免疫程序)48

六、青少年免疫预防策略53

七、预防接种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策54

第四节 疾病免疫防治策略的新进展57

一、新型药物靶向系统研究57

二、融合蛋白PIXY321研究进展60

三、胸腺五肽研究进展64

四、I型超敏反应防治的研究进展66

五、免疫毒素研究进展69

六、抗排斥反应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72

七、免疫磁珠技术研究75

第五节 疾病免疫防治领域重要前瞻性研究77

一、基因免疫研究的最新进展77

二、粘膜免疫进展79

三、非特异免疫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指导作用83

四、生发中心的研究进展87

五、细胞免疫中共刺激分子研究进展90

六、颗粒酶研究进展92

七、B细胞超抗原研究进展95

八、免疫耐受研究进展98

九、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的研究进展101

第二章 传染病防治与监测106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概述106

一、传染病的感染过程106

二、传染病发生机制108

三、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10

四、传染病防治措施119

五、传染病分子生物学诊断进展126

六、全球主要传染病流行及防治动态129

第二节 病毒感染防治研究133

一、麻疹(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133

全球控制和消除麻疹进展138

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141

二、风疹(附:进行性风疹全脑炎)142

风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最新进展147

三、流行性腮腺炎150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研究进展153

腮腺炎疫苗与接种新策略155

四、流行性感冒156

Hib感染最新研究进展158

流感病毒监测研究160

五、幼儿急疹162

六、天花(附:种痘)164

七、水痘和带状疱疹166

水痘带状疱疹疾病研究近况170

八、单纯疱疹173

单纯疱疹疫苗研究进展176

新型疱疹病毒研究179

九、马尔堡和埃波拉病毒感染182

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85

十一、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188

十二、其他呼吸道病毒性感染189

十三、病毒性肝炎192

甲肝疫苗免疫前后发病情况分析207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研究209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211

血清HCV RNA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216

丙型肝炎新型治疗方法研究动态218

十四、脊髓灰质炎220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监测研究224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新进展227

十五、柯萨奇病毒感染231

柯萨奇B组病毒致病机理研究233

CoxB3病毒感染防治研究235

十六、埃可病毒感染237

十七、新型肠道病毒感染238

十八、成人轮状病毒感染239

轮状病毒疫苗研究的突破241

十九、流行性乙型脑炎242

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进展248

JE疫苗的不良反应与预防方法250

二十、流行性出血热251

汉坦病毒感染(HFRS及HPS)研究进展259

肾综合征出血热免疫策略研究262

二十一、登革热(附:登革出血热)264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防治研究268

二十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270

人乳头瘤病毒外壳蛋白B-细胞表位的研究进展273

二十三、森林脑炎276

二十四、黄热病279

二十五、口蹄疫282

二十六、狂犬病284

狂犬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87

人用狂犬病疫苗研究290

二十七、谬性疲劳综合征291

二十八、巨细胞病毒感染294

二十九、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02

三十、朊毒体(prion)病303

第三节 衣原体感染309

一、鹦鹉热310

二、肺炎衣原体(TWAR)感染311

三、沙眼及包涵体结膜炎312

沙眼衣原体疫苗研究进展313

第四节 立克次体病315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316

二、地方性斑疹伤寒319

三、恙虫病320

四、Q热324

五、斑点热327

斑点热蜱类媒介及宿主调查研究334

第五节 支原体感染防治研究336

一、支原体肺炎337

二、生殖泌尿系支原体感染340

解脲支原体MB抗原的研究进展342

与艾滋病相关的支原体的研究进展344

第六节 细菌感染防治研究347

一、伤寒与副伤寒347

中国在预防和控制伤寒方面的新进展355

二、霍乱357

霍乱菌苗研制和应用最新状况365

三、细菌性痢疾366

四、细菌性食物中毒372

副溶血性弧菌研究进展37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临床研究379

大肠杆菌O157∶H7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381

五、弯曲菌感染383

六、螺旋菌感染385

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研究390

七、葡萄球菌感染391

CNS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397

八、鼠伤寒沙门菌感染400

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疫苗研究403

九、其他沙门菌感染405

十、耶尔森菌感染407

十一、白喉409

白喉免疫接种策略412

十二、百日咳414

全球百日咳流研现状与控制对策417

抗百日咳杆菌免疫力的血清学相关物420

十三、猩红热422

十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25

A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菌苗研究431

发展B群脑膜炎球菌减毒活菌苗的新策略432

十五、其他化脓性脑膜炎433

十六、巴西紫癜热436

十七、军团菌感染439

十八、肺炎球菌感染443

母体和新生儿接种肺炎球菌菌苗新进展448

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治疗新策略449

肺炎球菌菌苗研究进展451

十九、鼠疫453

世界鼠疫疫情态势及研究进展457

二十、破伤风461

新中国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研究的主要进展466

二十一、绿脓杆菌感染(附:其他假单胞菌感染)467

二十二、丹毒(附:类丹毒)472

二十三、麻风476

全球麻风病治疗新策略487

二十四、布氏杆菌病488

PCR技术在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492

中国布鲁氏菌病防治进展494

国外防治布鲁氏菌病的新措施495

二十五、炭疽497

中国炭疽防治研究进展499

二十六、鼻疽(附:类鼻疽)501

二十七、结核病504

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近况515

二十八、感染性腹泻517

产毒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型特征研究518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菌苗研制现状520

二十九、感染性休克522

三十、败血症528

第七节 螺旋体病535

一、钩端螺旋体病535

钩端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542

二、回归热544

三、莱姆病546

莱姆病螺旋体生物媒介调查研究550

莱姆病的诊断技术研究进展551

莱姆病疫苗研制最新状况553

四、鼠咬热554

第八节 深部真菌病556

一、组织胞浆菌病563

二、隐球菌脑膜炎565

新生隐球菌多糖荚膜研究进展568

三、念珠菌病569

抗白念珠菌感染的研究新进展572

念珠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573

白念珠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574

四、曲菌病576

黄曲霉毒素去毒转化研究新进展577

第九节 原虫感染579

一、阿米巴病(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579

阿米巴病的新认识和新发展586

二、小袋纤毛虫病587

三、贾第虫病589

四、滴虫病592

五、隐抱子虫病595

抗隐孢子虫单克隆抗体免疫保护研究598

抗隐孢子虫超免疫牛初乳研究进展600

六、疟疾603

PCR-ELISA检测疟原虫DNA的研究609

疟原虫基因敲除技术研究612

抗氯喹恶性疟研究的现状614

疟疾控制的新进展616

七、黑热病618

利什曼原虫分子分类的研究进展622

治疗黑热病药物新剂型研究625

八、弓形虫病626

弓形虫抗原研究新进展629

弓形虫感染早期诊断的新方法632

第十节 蠕虫感染634

一、日本血吸虫病634

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测研究642

氯硝柳胺石膏砖控释剂灭尾蚴研究645

抗血吸虫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647

二、并殖吸虫病653

三、华支睾吸虫病660

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662

四、姜片虫病665

五、肝片吸虫病667

六、丝虫病(附:罗阿丝虫病)670

抗微丝蚴疫苗研究677

七、蛔虫病679

八、蛲虫病683

九、旋毛虫病685

十、肠绦虫病689

缩小膜壳绦虫研究进展691

十一、囊虫病693

囊虫病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研究696

GST的机体解毒与保护作用研究698

十二、包虫病698

棘球蚴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704

十三、钩虫病706

十四、鞭虫病710

十五、蠕虫幼虫移行症712

抗人体蠕虫感染疫苗的发展前景716

二、地方病的分类718

一、地方病的涵义718

三、地方病的特征718

第一节 地方病概述718

第三章 地方性疾病的监测与防制718

四、地方病的流行规律719

五、地方病监测、防治与控制720

六、国际互联网络在地方病防治领域中的应用720

第二节 碘缺乏病(附:高碘性甲状腺肿)722

一、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722

二、碘缺乏病的表现及危害723

三、消除IDD的目标和措施725

四、尿碘分析新技术726

五、碘缺乏病防治策略的新认识729

六、缺碘性弱智研究进展730

七、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研究进展732

第三节 地方性氟中毒735

一、流行病学特征735

二、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特征736

三、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738

四、燃煤型地氟病非骨相早期诊断研究738

五、地方性氟中毒定量流行病学研究进展743

六、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理研究进展745

七、中国饮茶型氟中毒及研究现状748

三、疾病特点751

二、主要危害因素751

四、防制原则751

第四节 地方性砷中毒751

一、流行病学特征751

五、慢性砷中毒评价新标准研究752

六、地方性砷中毒及诊治研究754

第五节 大骨节病757

一、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758

二、大骨节病病因及其传播途径758

三、大骨节病临床758

四、X线征象759

五、大骨节病防治措施759

六、影响镰刀菌生长与产毒的基本因素的研究760

第六节 克山病762

一、克山病流行特点762

三、克山病的诊断763

二、克山病的临床763

四、克山病的防治措施764

五、克山病的心肌损伤与肠道病毒感染及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764

六、克山病心肌胶原重构的形态学研究767

七、克山病患者的异常VCG分析与预后研究770

八、克山病病情监测指标价值分析772

第四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776

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776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预防措施776

二、冠心病治疗的新途径779

三、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的新认识781

四、新型钙拮抗剂研究进展783

五、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新进展785

六、Ross手术的进展787

七、血栓溶解药研究进展789

八、顽固性心绞痛的治疗新策略792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防制795

一、恶性肿瘤基本防制措施研究795

二、人类肿瘤抗原肽的获得与肿瘤疫苗研究800

三、术中放疗的现状与未来803

四、抗肿瘤电化学疗法新进展806

五、抗肿瘤新药伊立替康临床研究进展810

六、抗血管形成药物临床应用进展813

七、恶性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研究815

第三节 心身疾病818

一、身心疾病特征与类型818

二、心身疾病的高危因素819

三、心身疾病的防制821

第四节 营养有关疾病822

一、营养与疾病822

二、常见的营养性疾病823

三、营养有关疾病的预防825

四、肥胖病的防制827

五、高血压病的防制829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控制830

一、发病因素与防治措施830

二、慢性支气管炎831

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834

四、支气管哮喘835

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的新动向839

五、支气管扩张842

第五章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与监测845

第一节 艾滋病845

一、艾滋病基本防治措施845

二、新型艾滋病疫苗设计研究852

三、新生儿HIV感染临床研究进展854

第二节 梅毒857

一、梅毒基本防治措施857

二、梅毒螺旋体部分抗原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864

三、梅毒诊断方法研究进展867

第三节 淋病870

生殖器外淋病研究现状874

第四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876

第五节 尖锐湿疣879

尖锐湿疣的免疫学研究进展880

第六节 生殖器疱疹883

生殖器疱疹疫苗的研究进展884

第七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886

第八节 腹股沟肉芽肿887

第九节 软下疳888

软下疳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889

第六章 医源性疾病防制893

第一节 医源性疾病的概念893

一、关于医源性疾病的认识893

二、医源性疾病案例894

三、医源性疾病的定义895

四、医源性疾病与医疗意外、医疗事故896

第二节 医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897

一、生物因素897

二、物理因素897

三、化学因素897

四、医疗服务因素897

五、机体因素897

第三节 医院内感染898

一、医院内感染概念及流行状况898

二、医院内感染的种类898

三、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898

四、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899

五、术后暴发感染致病菌鉴定的新方法901

六、医院内感染的防制903

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904

一、药源性疾病的慨念904

二、药源性疾病的分类905

三、药源性疾病的防制905

(下册)909

第二篇 公共卫生研究进展909

第一章 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进展909

第一节 食品营养研究进展909

一、解决我国微量元素营养不足的策略和措施909

二、我国维生素A缺乏研究进展912

三、维生素A缺乏的检测方法及其进展915

四、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关系917

五、用体重模型评价中国八省成年人的健康和营养状况920

六、锌和胰岛素、糖尿病的关系923

七、用化学代谢平衡法观察平衡膳食中锌的生物利用率研究927

八、硒和维生素E对细胞作用的研究929

九、久居西藏高原部队战士维生素C需要量的研究931

十、维生素C对重铬酸钾发育毒性拮抗作用研究934

十一、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B1、B2、C及无机盐营养状况的研究937

十二、运动员减重对健康的影响及补充减重营养食品的效果研究939

十三、铬研究进展942

十四、新型铁强化剂NaFeEDTA946

十五、保健食品的现状与管理949

一、21世纪的食品安全950

第二节 食品卫生研究进展950

二、21世纪应重视农村食物中毒防治953

三、PE瓶装豆奶生产中HACCP的应用研究955

四、乳与乳制品理化检验国家标准的比较958

五、定型包装饮料卫生质量检测结果分析959

六、纸制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的探讨961

七、食物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963

八、农药残留免疫分析进展967

九、农药接触评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970

第二章 环境卫生研究进展975

一、二恶英与人类的健康975

二、环境砷致癌分子机理研究的新策略978

三、砷的分子毒理学研究进展981

四、镉致癌机理研究进展985

五、苯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988

六、二甲苯毒理学研究进展991

七、锰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994

八、郑州市十年来大气污染分析997

九、中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预防措施效果1002

十、矽尘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1003

十一、多种化学污染物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1008

十二、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及控烟策略1012

十三、吸烟与人体COHb及体液免疫水平关系的研究1015

十四、饮水除砷技术研究动态1018

十五、水质指示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1020

十六、海洋生物毒素研究现状1023

十七、有机溶剂所致慢性中毒性脑病的研究现状1027

十八、防晒化妆品的防晒功效评价研究1030

十九、诱杀蝇毒铒对家蝇诱杀效果的研究1034

二十、多环芳烃化合物毒理学研究1036

第三章 劳动卫生研究进展1039

一、21世纪职业卫生面临的问题及任务1039

二、石棉工人运动试验前后SaO2变化的研究1040

三、苯作业工人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研究1042

四、锅炉司炉作业人员职业适性检测指标研究1044

五、硫酸雾对作业工人肺功能的慢性影响1049

六、皮毛加工工人呼吸系统损害的研究1051

七、铬作业工人尿NAG活性的研究1052

八、铅接触工人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活力研究1053

九、柞蚕丝生产环境空气真菌污染与作业工人呼吸系统损害的研究1055

十、橡胶职业暴露与肠癌和胰腺癌关系的病例-队列研究1056

十一、纺织噪声对纺织女工听力损伤影响的研究1059

十二、列车乘务工作对乘务人员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1061

十三、工伤事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1063

十四、珠海外资企业不同职业群体的认知能力研究1065

十五、工人与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对比研究1067

十六、劳动卫生社会学研究1071

十七、氯乙烯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1073

十八、1,2-二氯乙烷的卫生毒理学研究进展1074

一、不同剂量辐射与红细胞内精脒含量的研究1077

第四章 放射卫生研究进展1077

二、工频磁场与肿瘤流行病学研究1079

三、紫外线致皮肤肿瘤机制研究1082

四、TSP对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影响研究1084

五、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1086

第五章 学校卫生研究进展1088

第一节 大学生卫生研究1088

一、大学生中TT病毒感染状况调查1088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89

三、大学生饮酒行为及动因研究1090

四、大学新生智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1093

五、大学新生营养状况调查与对策1095

六、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问题研究1098

一、重点与普通中学高中生心理素质比较研究1101

第二节 中学生卫生研究1101

二、中专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103

三、中学女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状况调查研究1106

四、营养午餐对学生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影响1108

五、高中生参观性病/艾滋病图片展前后KAP调查分析1110

六、中学生性相关问题调查研究1111

七、青春期恋爱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112

第三节 小学生和儿童卫生研究1114

一、视力低下小学生眼屈光状态研究1114

二、非创伤性充填治疗学生龋齿探讨1116

三、低尿钙儿童血铅水平的研究1117

四、小学生血压状况的横断面研究1118

五、碘缺乏与学龄儿童听力和语言智商的研究1122

六、学龄前儿童耐力检测指标的研究1125

七、青春前期男性儿童体脂含量与性器官发育的关系1127

第三篇 卫生行政执法与监督管理进展1131

第一章 卫生监督概述1131

第一节 卫生监督的概念1131

一、卫生1131

二、监督1131

三、卫生监督1132

四、卫生监督的概念1133

第二节 卫生监督的性质与分类1135

一、卫生监督的性质1135

二、卫生监督分类1140

一、我国卫生监督的发端1145

第三节 卫生监督的历史及现状1145

二、新中国卫生监督的发展1146

三、国外卫生监督的产生与发展1152

第四节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1156

一、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概念1156

二、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特点1156

第五节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157

一、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主体1157

二、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客体1158

三、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内容1159

第六节 卫生监督与卫生行政立法和卫生行政司法的关系1160

二、卫生监督与部门卫生管理1163

一、卫生监督与政府领导1163

第七节 卫生监督与其它相关行为之间的关系1163

三、卫生监督与有关执法部门的执法1164

四、卫生监督与爱国卫生运动1164

第八节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1164

一、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1164

二、引起卫生监督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1165

第二章 卫生监督依据1166

第一节 公共卫生法1166

一、公共卫生法的概念1166

二、公共卫生法律规范的结构1167

三、公共卫生法律规范的分类1167

四、公共卫生法的渊源1168

第二节 公共卫生法的效力1169

一、时间效力1170

二、空间效力1170

三、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效力1171

第三节 卫生监督行为的效力1171

一、卫生监督行为的有效成立1171

二、卫生监督行为的效力1173

三、卫生监督行为的撤消、废止、变更和消灭1174

第四节 我国卫生监督依据的规定1175

一、卫生法规作为卫生监督依据的效力等级性1175

二、卫生监督中的法定依据、参照依据和技术依据1176

三、卫生监督中有关依据问题的补充说明1177

一、依法行政的原则1178

第五节 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1178

二、遵守法定程序规则1181

三、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1182

四、独立审理卫生违法案件的原则1182

五、公正与公开的原则1183

六、保证效率的原则1183

第三章 卫生监督主体1184

第一节 概述1184

一、卫生监督主体概念1184

二、卫生监督主体的确立1184

三、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1185

第二节 卫生监督机关1187

一、卫生行政机关1187

二、国境卫生检疫机关1188

三、其它部门的卫生监督机关1189

四、卫生监督机关之间的关系1190

第三节 卫生监督人员1190

一、概述1190

二、卫生监督人员的组成1192

三、卫生监督人员的地位1193

四、卫生监督人员的双重身份及其划分1194

五、执行公务的标志1194

六、卫生监督机关法定代表人1195

第四章 卫生监督手段和程序1196

第一节 卫生法制宣传教育1196

一、卫生法制宣传教育的概念和意义1196

一、卫生行政奖励的概念和特点1197

二、卫生行政奖励的种类1197

二、卫生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1197

第二节 卫生行政奖励1197

三、卫生行政奖励须具备的条件1198

第三节 卫生监督程序1198

一、卫生监督程序的概念和特征1198

二、卫生监督程序的分类1199

三、以法规的形式确定卫生监督程序的意义1200

四、卫生监督程序的基本原则1201

五、预防性卫生监督程序1203

六、经常性卫生监督程序1204

二、卫生监督检查的意义1206

第四节 卫生监督检查1206

一、卫生监督检查的概念1206

三、卫生监督检查的分类1207

四、卫生监督检查的方法1207

五、卫生监督检查的内容1208

第五节 卫生行政即时控制1208

一、卫生行政即时控制的涵义和分类1208

二、实施卫生行政即时控制应遵守的要点1209

第六节 卫生行政许可及许可证发放程序1210

一、卫生行政许可的概念和意义1210

二、卫生行政许可的种类1210

三、许可证的效力1211

四、许可证发放程序1212

一、卫生行政处罚的概念1214

第七节 卫生行政处罚及其程序1214

二、卫生行政处罚的对象1215

三、卫生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形式1216

四、卫生行政处罚的生效要件1217

五、卫生行政处罚程序1217

第八节 卫生行政强制执行及其程序1220

一、卫生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和特征1220

二、卫生行政强制执行的内容1221

三、卫生行政强制执行的形式1221

四、卫生行政强制执行中的若干问题1221

五、卫生行政强制执行程序1222

一、证据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1223

第九节 卫生监督证据1223

二、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着联系1225

三、证据确实充分1226

第十节 依法制作卫生监督文书1227

一、卫生监督文书的性质和分类1227

二、卫生监督文书制作原则1228

三、卫生监督文书的制作要求1229

四、如何提高卫生监督文书的制作水平1230

第五章 卫生行政执法专题论坛1232

第一节 卫生行政执法综述1232

一、卫生行政执法探索1232

二、卫生行政管理法制化1234

三、卫生法制建设在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236

四、卫生事业的保障是要依法执业和依法管理1239

五、卫生事业管理中法制科室的地位和作用1241

六、乡医管理法规的制订和完善1243

第二节 卫生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研究1244

一、卫生行政诉讼中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1244

二、卫生行政机关行政诉讼之策略1247

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中的问题1249

四、行政复议法施行对卫生行政执法的影响1252

第三节 卫生行政处罚的执法研究1255

一、行政处罚的事实与主要证据1255

二、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特征适用1260

三、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1261

四、卫生行政处罚的告知程序1263

五、卫生行政处罚的回避制度1266

六、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1268

第四节 卫生许可证发放的理论研究1271

一、卫生许可证颁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271

二、卫生许可证实行星级评定的探讨1273

三、卫生许可证必须加强监督督察工作建议1274

第五节 卫生立法和公共卫生立法初探1277

一、卫生行业的立法趋势与司法实践1277

二、卫生立法技术1280

三、卫生立法救济范围的表达模式1285

四、职业卫生立法1287

五、当前卫生立法面临的形式与任务1290

六、爱国卫生立法1291

七、传染病防治的立法与执法1294

八、首都日用化学工业产品立法管理1297

九、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立法1301

第六节 卫生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06

一、卫生行政法制建设中执法主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1306

二、卫生行政执法中多头问题及对策的探讨1309

三、卫生执法软弱局面的成因及对策1310

四、卫生行政执法疲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1314

第七节 卫生行政执法中的相关因素研究1316

一、卫生行政执法中程序的期限1316

二、卫生行政执法中的惰法现象及控制1318

三、卫生行政执法中国家赔偿的避免对策1322

四、卫生行政执法中人格力量的作用1324

五、卫生行政执法中执法环境的思考1325

六、行政执法中责任制的运行机制1328

第八节 食品卫生行政执法新论1330

一、食品卫生行政处罚中过错认定问题1330

二、食品卫生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对策1332

三、食品卫生执法中行政处罚的实施1334

四、食品卫生执法中相对人应享有的告知权1336

五、食品卫生委托执法的必要性1338

六、《食品卫生法》部分条款的可操作性1339

七、《食品卫生法》设定行政处罚种类的法理1342

第一节 卫生监督管理的理论研究1345

一、我国卫生监督理论的初步构想1345

第六章 卫生监督管理探讨1345

二、我国卫生监督体制1349

三、监督是法制机构的职责1351

四、建立有中国特色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及其作用和地位1354

五、预防性卫生监督必须加强1357

六、卫生监督执法体制与疾病控制体制改革1359

第二节 卫生监督监测的分级管理1363

一、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分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1363

二、卫生监督监测实行分级管理的实践与体会1365

三、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分级管理的研究1366

四、卫生监督监测按能级原理规范分级管理1367

第三节 卫生监督管理中相关问题的研究1369

一、卫生监督管理中被监督者的心理变化及对策1369

二、卫生监督工作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371

三、卫生监督工作中应注重提高素质修养1372

四、卫生监督员出庭要讲究仪表举止1374

五、技术监督部门越权实施卫生监督监测的行为必须纠正1375

第四节 我国公共卫生监督管理论丛1378

一、公共卫生监督体制现状分析及对策1378

二、公共卫生监督体制的法学思考1381

三、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主要问题1383

四、公共卫生监督的问题及对策1384

五、危害公共卫生罪1388

六、乡镇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管理1395

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执法难点分析1396

八、公共场所卫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1398

九、市场经济下公共场所现存卫生问题及对策1400

第五节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新论1401

一、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1401

二、食品卫生监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404

三、食品卫生的社会监督管理1406

四、食品卫生监督文书制作的考核及对策1409

五、卫生监督管理中“五证”连锁管理制度在熟食业的应用1411

六、食品卫生监督中HACCP的应用1413

七、食品广告的管理1415

第四篇 21世纪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1421

第一章 中国卫生事业改革概述1421

一、中国卫生改革的构想1421

二、中国卫生改革的思考1426

三、中国卫生改革对卫生经济学发展的影响1427

四、中国卫生改革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1431

五、中国卫生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卫生行政管理职能1432

六、中国卫生改革中的困难与问题1434

第二章 中国卫生体制的改革及思考1436

一、中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1436

二、中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1443

三、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1449

四、中国卫生监督体制的改革1455

五、中国医疗机构配套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457

六、中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1460

第三章 中国卫生防病体制的改革1465

一、中国卫生防病体制的改革1465

二、中国卫生防病体制改革的思考1467

三、卫生防病改革工作中关系的处理1471

第四章 中国卫生发展与管理概述1473

一、中国卫生发展趋势1473

二、中国卫生东、中、西区域卫生发展现状及宏观调控策略1477

三、中国卫生与可持续发展1481

四、中国卫生发展与知识经济1484

五、中国卫生发展中要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1487

六、中国卫生发展中要跳出四个认识误区1491

七、中国卫生管理现代化1493

八、中国基层卫生行政管理1496

九、中国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1499

一、中国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1502

第五章 中国卫生资源研究1502

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制订1506

三、农村卫生资源管理运行机制的实践1515

四、农村卫生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的有效途径1518

第六章 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1521

一、农村卫生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1521

二、农村卫生改革的理论1526

三、农村卫生组织形式1530

四、在农村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探讨1532

五、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卫生服务公平性1535

六、农村基层卫生保健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1540

七、中国农村公共卫生投资与西部大开发1542

八、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模式的制度1545

九、农村合作医疗立法的探讨与实践1550

第七章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1554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支持条件的研究1554

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556

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考1560

四、政府要规范社区卫生服务1562

第八章 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与管理1566

一、我国卫生防疫政策经验问题的探讨1566

二、我国卫生防疫站的质量管理1569

三、我国卫生防疫工作在21世纪的重新定位1570

四、卫生防疫事业的外部环境问题1573

五、卫生防疫工作中有待开辟的业务领域1574

六、卫生防疫站要适应卫生监督体制的转轨1576

七、卫生防病与祖国医学1577

八、疾病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1579

九、卫生防疫站的发展趋势1582

十、知识经济与卫生防疫走向1584

十一、卫生检验与计量认证1587

十二、卫生防疫投资途径的合理利用1589

十三、卫生防疫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对策1590

十四、卫生防疫资源配置的思考1593

十五、卫生防疫工作者职业道德定位及其评价的探讨1595

十六、卫生防疫人员学习和掌握现代流行病学知识的重要性1597

第九章 互联网与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1600

一、卫生防疫互联网站建设1600

二、卫生防疫站微机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602

三、卫生防疫信息在非网络环境下的共享1603

四、计划免疫管理软件的研制1605

五、计划免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应用1606

六、“道源”卫生防疫管理系统对卫生防疫站的影响1609

七、互联网及其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1610

八、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进程1613

第十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动态1615

一、健康的定量化测量1615

二、健康评价1618

三、自测健康及其应用研究1620

四、Richmong—Kotelchuck健康政策模式图的启示——我国预防医学模式转变中的三个关键问题1623

五、农户健康教育适宜技术研究1625

六、健教形式对家庭主妇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影响的探讨1627

第十一章 卫生防病工作者千年论坛1630

一、厄尔尼诺现象与传染病1630

二、当前农村传染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633

三、云南省龙陵县1951-1999年急性传染病趋势分析1636

四、流行病学与免疫学的关系1639

五、云南省河口县3983人血清HBSAg检测结果分析1641

六、儿童计划免疫疫苗需求量的预测模型和计划编制1642

七、开原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现状及对策1645

八、高坪区2000年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式免疫活动效果评价1647

九、瑞安市消灭脊灰“扫荡”式免疫活动经验体会1650

十、十年狂犬疫苗预防接种随访调查分析1653

十一、新郑市艾滋病疫情现状及防治对策1655

十二、卫生行政处罚的告知程序1657

十三、卫生行政处罚过程中的取证工作1659

十四、街头食品卫生现状、卫生现状调查及监督管理和对策1661

十五、我国卫生防病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1663

十六、完善管理机制 开拓卫生防疫工作1666

十七、引入竞争上岗机制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1668

十八、等级卫生防疫站达标后的规范化管理探索1670

十九、市场经济中卫生防疫站的对策1672

第五篇 21世纪国际卫生事业发展概况1677

第一章 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的发展目标1677

一、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的卫生政策1677

二、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战略方向和重点领域1678

三、21世纪全球卫生战略的可持续发展1682

四、世界卫生在1955年至2025年的状况1687

五、20世纪全球卫生发展回顾与展望1690

六、公共卫生与国际贸易——对WTO、WHO、CAC三个国际组织的比较1692

七、WHO总部组织机构改革1697

第二章 国际卫生政策瞭望1700

一、美国卫生事业概述1700

二、美国卫生政策改革的动态和展望1701

三、英国卫生资源配置思想及启迪意义1706

四、欧盟进口食品监督管理体系1711

五、欧洲国家医疗服务及健康状况比较1716

六、黎巴嫩卫生服务私有化改革的教训1718

七、日本自治医科大学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1722

八、澳大利亚的卫生保健系统1725

九、南非的卫生保健和医学教育近况1727

十、马耳他的初级卫生保健1731

第三章 国际医疗保健制度和医疗保险的改革1733

一、21世纪西太平洋地区医疗保健政策研究1733

二、国际医疗保险制度的类型及其评价1735

三、从社会保险制度危机看国际医疗保险改革的动因1739

四、外国公民享受的医疗保险1743

五、日本医疗保险改革进展1748

六、法国医疗保险的近况1751

七、德国健康保险的逐步发展机制1754

索引1759

主要参考文献17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