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稻土物质变化与生态环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稻土物质变化与生态环境](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365451.jpg)
- 马毅杰,陈家坊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7309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稻土物质变化与生态环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1章绪论 马毅杰陈家坊1
1.1 水稻土物质循环研究的意义1
1.2本书写作背景和意图1
目 录1
1.3本书论及的区域和主要土壤3
1.3.1区域3
1.3.2土壤3
2.2水分状况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8
2.2.1 土壤剖面有机质分布及其与水分状况的关系8
2.1引言8
第2章 水分状况对水稻土有机质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包梅芬赵红挺马毅杰8
2.2.2土壤有机质的氧化稳定性9
2.2.3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氧化稳定性及其与土壤水分类型的关系10
2.3水分状况对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和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18
2.3.1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氮的矿化18
2.3.2土壤中磷的含量及形态和平衡21
2.3.3土壤中钾的含量及其有效性25
2.4结语26
3.1引言28
第3章水稻土铁锰氧化物迁移特点及活性氧化物间相互掩盖作用 马毅杰28
3.2水稻土铁锰氧化物迁移特点29
3.2.1 氧化铁和氧化锰的含量及其剖面中的分异29
3.2.2土壤氧化铁活化度与其有机质的关系31
3.2.3土壤氧化铁与其水分状况及作物轮作的关系32
3.2.4氧化铁锰在特征层形成中的特点33
3.3水稻土中活性氧化物间相互掩盖作用34
3.3.1无定形氧化硅或硅酸铝对氧化锰的掩盖作用34
3.3.2无定形氧化硅或硅酸铝对氧化铁的掩盖作用35
3.3.3无定形氧化铁(锰)对氧化硅或硅酸铝的掩盖作用36
3.4结语40
第4章 水稻土特征层土壤吸附与解吸特性 马毅杰 赵红挺 陈家坊42
4.1引言42
4.2 W层和B层土壤对铵和磷的等温吸附43
4.3等温吸附离子的解吸46
4.4土壤吸附铵离子和磷酸离子的摩尔比47
4.5 游离氧化铁和有机质对W层和 B层土壤吸附的影响48
4.6 结语50
5.2.1 地形部位对土壤淋溶强度的影响53
5.2 土壤淋溶强度与地形部位和土壤类型的关系53
第5章 中性水稻土交换性盐基状况 陈家坊53
5.1 引言53
5.2.2 平原地区水稻土主要类型pH剖面分布特点54
5.2.3耕层土壤变酸原因的分析56
5.3交换性盐基组成及其生态环境意义59
5.3.1 中性水稻土交换性盐基组成的特点59
5.3.2交换性镁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意义60
5.3.3交换性镁(钠)饱和度增高原因的初步分析62
5.4地表盐霜组成与交换性盐基组成的变化62
5.4.1地表盐霜的组成及其特点63
5.4.2盐霜形成过程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的影响64
5.5结语65
第6章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营养物质循环的特征 刘元昌68
6.1 稻田土壤营养物质输入的途径和数量68
6.1.1作物秧苗和种子的输入68
6.1.2肥料输入70
6.1.3作物生物量的自然归还71
6.2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携出量71
6.2.1 作物的养分含量和生物量71
6.2.2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养分的携出量74
6.2.4不同水分类型土壤中养分的携出量77
6.2.3不同种植制度下养分携出量77
6.2.5不同熟制下作物养分携出量79
6.3土壤养分供应和平衡特点79
6.3.1不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供应量79
6.3.2不同土壤的养分利用率80
6.3.3不同土壤上肥料的利用率81
6.4结语82
7.2粘闭性土壤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84
7.2.1粘闭性土壤的田间观察84
第7章水稻土粘闭性的实质及其改善 陈家坊84
7.1引言84
7.2.2粘闭性土壤的孔隙特征及其影响85
7.2.3土壤粘闭性的生态环境效应86
7.3水稻土粘闭性发生原因及其机理88
7.3.1 土壤孔隙度影响因素的分析88
7.3.2 团聚体遭破坏是土壤粘闭性的根水原因90
7.3.3胶体的活化对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92
7.4 削弱稻田土壤粘闭性的主要途径93
7.4.1 老化过程与团聚体的水稳性94
7.4.2水旱轮作是削弱水稻土粘闭性的重要途径94
7.5结语96
第8章稻田土壤渗漏水的组成和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陈家坊98
8.1 引言98
8.2稻田渗漏水的采集及其背景98
8.3渗漏水的离子组成和数量及其与十壤的关系101
8.4 主要离子剖面分布的特征105
8.4.1 主要阴离子的剖面分布类型106
8.4.2主要阳离子的剖面分布特点107
8.4.3 SiO2的剖面分布特点110
8.4.4 土壤渗漏水中铁、铝、锰离子的含量及其分布110
8.5结语112
第9章水稻土甲烷排放 蔡祖聪123
9.1 引言123
9.2稻田土壤中CH4的产生及氧化和排放123
9.2.1 稻田土壤中CH4的产生124
9.2.2稻田土壤中CH4的氧化124
9.2.4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昼夜和季节变化125
9.2.3稻田土壤中CH4的排放125
9.2.5稻田土壤CH4的测定126
9.3稻田CH4排放量的影响因素127
9.3.1 土壤水分管理对CH4排放量的影响127
9.3.2施肥对稻田土壤CH4排放的影响129
9.3.3 土壤性质对CH4排放量的影响131
9.3.4水稻生长和品种的影响133
9.3.5光照和温度的影响134
9.4 稻田土壤CH4与N2O排放量之间的消长关系135
9.5.1 稻田CH4排放量的估计138
9.5我国稻田CH4排放量估计及可能的控制对策138
9.5.2减少我国稻田CH4排放量的对策139
9.6结语140
第10章潜育化水稻土物质的转化及其区分的指标体系 潘淑贞145
10.1 引言145
10.2水稻土潜沼化的环境因素及其还原物质转化145
10.2.1水分状况145
10.2.2土壤颗粒组成146
10.2.3氧化还原反应146
10.2.5还原性物质148
10.2.4有机质148
10.3.1 氧化还原电位(Eh)154
10.3.2活化度154
10.3.3潜育度154
10.3常见的儿种区分潜育化土壤的指标154
10.3.4游离度155
10.3.5硅铁率和钛锰率155
10.4对区分潜沼化土壤的指标体系的设想和探讨155
10.5结语157
11.1引言159
第11章 不同轮作制度(水分状况)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德建159
11.2不同轮作制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160
11.3不同轮作制度下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与平衡161
11.3.1作物的养分含量161
11.3.2不同轮作制的养分平衡状况162
11.4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163
11.4.1土壤养分变化163
11.4.2土壤物理性状变化164
11.4.3土壤生物性状变化164
11.5不同轮作制度对稻田土壤渗漏水组成的影响165
11.6结语166
第12章水稻土潜育化与地下水的关系及其调控 赵美芝167
12.1引言167
12.2水稻土潜育化与地下水的关系167
12.2.1地下水位与土壤潜育化程度的关系167
12.2.2地下水与作物产量168
12.3土壤调控及发挥生产潜力的农业技术措施169
12.3.1工程措施169
12.3.2生物措施170
12.4结语180
第13章水稻土物质变化及其管理 陆彦椿182
13.1引言182
13.2水稻土水文状况与物质变化182
13.2.1水稻土水文状况与地域变化182
13.2.2水稻土的物质变化183
13.3水稻土的管理184
13.3.1肥沃水稻土的特性及其培育185
13.3.2低产稻田土壤的主要类型与特性及其改良189
13.4结语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