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
  • 曹凤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6291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上市公司-企业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上市公司发展与管理3

1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问题研究3

1.0 引言3

1.1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现状的总体评价4

1.2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分析13

1.3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控制的障碍和难点25

1.4 进一步强化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建议28

2 中国上市公司经营困境研究36

2.1 引言36

2.2 经营困境与公司绩效39

2.3 ST公告的信息含量51

2.4 ST公司摘帽研究54

2.5 困境公司重组行为研究63

2.6 财务困境与公司治理70

2.7 结论和政策建议77

3.1 导论82

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82

3.2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突出问题91

3.3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几点思考114

3.4 结论126

4 上市公司再融资使用效率研究130

4.1 再融资政策及市场背景130

4.2 再融资使用效率实证研究137

4.3 再融资使用效率典型案例分析142

4.4 再融资使用效率高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154

4.5 提高再融资使用效率的政策建议157

第二篇 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研究163

5 国有股减持方案评述与改进思路——基于净资产的全流通拆细方案166

5.1 现有方案评述167

5.2 改进建议172

6 国有股减持的方案探讨与实证分析180

6.1 减持国有股的意义180

6.2 国有股减持的基本原则181

6.3 国有股减持的主要障碍182

6.4 国有股存量分析183

6.5 国有股减持的可选择方案185

6.6 实证——山西汾酒股份公司方案分析194

7 国有股减持的目的、内涵和必要前提200

7.1 引言:国有股减持的历程回顾200

7.2 国有股减持的目的201

7.3 国有股减持的基本内涵202

7.4 国有股减持的必要前提204

7.5 对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评价208

7.6 观点209

7.7 结语210

8 国有股减持问题综述211

8.1 入题——国有股减持风波的四步骤211

8.2 国有股减持的背景介绍212

8.3 政府在国有股问题上的不断探索220

8.4 向社会征集到的方案220

8.5 观点223

9.1 国有股为什么要减持或者说国有股减持的原因228

9 国有股减持:原因、目标、原则、影响探讨228

9.2 国有股减持的战略目的分析230

9.3 国有股减持应该遵循的原则231

9.4 国有股减持实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237

10 国有股减持:理性与价值的回归242

10.1 对已有方案的评价242

10.2 建议246

11.1 国有股问题产生的背景250

11 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比较与设计研究250

11.2 国有股减持的现状与难点253

11.3 国有股减持的新方案建议258

11.4 国有股减持的配套方案262

11.5 结论与展望265

第三篇 郑百文案例的启示269

12 郑百文案例综述272

12.1 光环(1996—1997)272

12.2 亏损(1998—1999)273

12.3 重组276

12.4 对于小股东和国有股的一点认识277

13 “郑百文事件”及重组方案分析279

13.1 郑百文基本情况279

13.2 郑百文如何走到破产的边缘279

13.3 郑百文重组方案对股本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282

13.4 重组对股本的影响和作用分析285

13.5 郑百文重组方案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287

13.6 “郑百文事件”对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启示288

13.7 郑百文案例对上市公司战略管理的启示289

14 从公司和证券市场两个层面谈郑百文应该重组还是破产293

14.1 从短期和公司角度,郑百文应该重组294

14.2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应立即破产296

15 郑百文重组的法律分析298

15.1 分析的起点298

15.2 破产法的无奈299

15.3 证券法、公司法的漏洞300

15.4 会计法让人费解301

15.5 郑百文重组是否合法302

15.6 立法思想的误区——郑百文重组的启示303

16 重组与破产的理性分析——关于郑百文案例的讨论305

16.1 人为重组不是理性选择306

16.2 破产是郑百文的明智选择308

17 郑百文破产对各利害人的影响——兼论中国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311

17.1 退市与破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11

17.2 如果郑百文退市对各利害人将产生的影响312

17.3 建立和实施退市制度时我们要考虑的因素314

18.1 监管的相关概念316

18 从“郑百文事件”看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问题316

18.2 “郑百文事件”在监管方面出现的问题317

18.3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319

18.4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320

18.5 “郑百文事件”给我们的启示324

19 对两个观点的评述326

19.1 郑百文的故事326

19.2 观点(一)的评述329

19.3 观点(二)的评述330

19.4 关于研究问题的方式331

第四篇 银广夏案例分析335

20 银广夏案例综述338

20.1 银广夏公司概况338

20.2 骗局被揭开339

20.3 银广夏案件背景资料342

20.4 机构大户投资行为剖析345

20.5 机制建设的漏洞346

21.1 银广夏大事纪351

21 银广夏重组剖析351

21.2 银广夏面临的问题352

21.3 第一阶段重组——深圳发特的介入354

21.4 第二阶段重组——中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介入355

21.5 对重组的认识357

22 “银广夏事件”的法律分析361

22.1 信息披露不实的法律责任361

22.2 我国证券市场中民事赔偿机制的现状及完善363

23.1 “银广夏事件”的典型意义368

23 从“银广夏事件”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368

23.2 “银广夏事件”揭示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问题369

23.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对证券市场的负面影响373

23.4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374

23.5 结论376

24 从“银广夏事件”看中介机构的发展问题377

24.1 券商与其他中介机构在此事件中的角色377

24.2 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379

24.3 信息不对称是“银广夏事件”的重要原因381

24.4 问题的对策建议382

25 从“银广夏事件”看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387

25.1 “银广夏事件”概要387

25.2 谁来监管证券市场?387

25.3 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389

25.4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390

25.5 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监管396

后记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