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391477.jpg)
- 张东友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2481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篇1
第一章 绪论3
一、概念3
二、学科的由来3
三、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3
四、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研究范畴4
五、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7
第一节 中医的哲学基础7
一、精气学说7
二、阴阳学说8
三、五行学说9
第二节 脏腑10
一、内脏的分类及其区别11
二、五脏11
三、六腑13
四、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4
第三节 气血津液15
一、气15
二、血16
三、津液16
四、气血之间的关系16
五、津血之间的关系17
六、气与津液的关系17
第四节 经络17
一、经络系统17
二、十二经脉17
三、奇经八脉18
第五节 病因18
一、外感病因18
二、内伤病因20
三、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20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21
第六节 发病21
三、发病类型22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22
第七节 病机23
一、邪正盛衰23
二、阴阳失调23
第三章 中医诊断学简介25
第一节 四诊25
一、望诊25
二、闻诊27
三、问诊28
四、切诊28
第二节 八纲辨证29
一、表里辨证30
三、虚实辨证31
四、阴阳辨证31
二、寒热辨证31
第三节 脏腑辨证32
一、心病辨证32
二、肺病辨证33
三、脾病辨证34
四、胃肠病辨证35
五、肝胆病辨证37
六、肾及膀胱病辨证38
七、脏腑兼病辨证39
第四节 气血辨证40
一、气虚类证40
二、血虚类证41
三、气滞类证41
四、血瘀证41
四、津液亏虚证42
三、水停证42
二、饮证42
第五节 津液辨证42
六、血寒证42
五、血热证42
一、痰症42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43
一、卫分证43
二、气分证43
三、营分证43
四、血分证43
第四章 医学成像的基本原理45
第一节 常规放射学45
第二节 CT46
一、CT图像47
二、CT值47
三、窗位和窗宽47
六、平扫及增强扫描48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48
四、CT分辨率48
五、伪影48
第四节 核医学显像49
一、伽玛照相机49
二、发射式计算机断层50
第五节 医学超声显像51
一、超声波的特性51
二、医学超声成像52
第六节 磁共振显像53
第五章 如何从事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55
第一节 如何进行科研选题55
一、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55
第二节 基本统计学设计56
四、课题来源56
五、目前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热点分析56
二、选题思路56
三、选题注意事项56
一、几个基本概念57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57
三、设立对照组,有比较才有鉴别57
四、确定样本含量57
二、定性资料58
四、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58
三、小概率原理也称小概率事件58
一、定量资料58
第三节 数据资料分析58
五、确定观察指标58
五、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59
第四节 论文写作技巧59
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篇61
一、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63
第二节 基本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63
第一节 组成63
第六章 呼吸系统63
二、肺部病变65
三、胸膜病变67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69
一、大叶性肺炎69
二、支气管肺炎70
三、支气管扩张症71
四、慢性支气管炎73
五、支气管哮喘75
六、肺结核76
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81
八、肺脓疡84
九、化脓性上颌窦炎86
一、心脏及各房室增大89
第二节 基本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89
第一节 组成89
第七章 循环系统89
二、心脏形状的改变92
三、主动脉形状及密度改变92
四、心脏大血管搏动的改变92
五、肺循环的改变93
第三节 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94
一、冠心病94
二、肺心病98
三、下肢血管性深静脉炎101
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105
第一节 组成105
第二节 基本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105
一、位置、大小、轮廓的改变105
五、尿路狭窄、梗阻及积水106
四、充盈缺损106
二、密度的改变106
三、破坏性改变106
六、功能性改变107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107
一、泌尿系结石107
二、女性不孕症111
三、男性不育症113
第二节 基本病变主要影像学表现119
一、骨骼的基本病变119
第一节 组成119
第九章 骨骼系统119
二、关节的基本病变121
第三节 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122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122
二、颈椎病125
一、轮廓的改变129
第二节 基本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129
第一节 组成129
第十章 消化系统129
二、粘膜的改变130
三、管腔大小的改变130
四、位置及可动性的改变130
五、功能性改变131
第三节 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131
一、十二指肠溃疡131
二、食道癌134
三、胆囊炎与胆石症136
四、阻塞性黄疸140
五、原发性肝癌143
六、脂肪肝147
基础与实验研究篇151
一、三焦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研究153
二、脾虚的X线研究153
第十一章 影像医学在中医基础与实验研究中的应用153
三、老年虚证的影像学研究154
四、“胸胁苦满”的实质及小柴胡汤归经探讨154
五、“肝胆相表里”的现代影像学研究155
六、冰片“佐使则有功”之实验研究155
七、“一粒丹”对家兔骨折疗效的X线观察156
八、脉象研究156
九、三阴交、神门穴大体空间形态学观察157
中医介入放射学篇159
第十二章 中医中药与介入放射学161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简介161
一、介入放射学161
二、介入放射治疗的适应证162
三、介入放射治疗的禁忌证162
第二节 中医中药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162
一、中药介入灌注和栓塞162
二、中医中药在肝癌介入化疗后并发症中的应用163
针灸影像学篇165
第十三章 影像医学在针灸学中的应用167
一、穴位功能影像学观察167
二、经络现象和循经感传的影像学观察168
三、影像学在针灸治疗选穴中的作用169
四、“得气”的影像学客观化研究170
五、穴位影像观察170
六、一种新的理疗手段——穴位超声理疗171
七、针灸治疗疗效的影像学观察171
第十四章 针灸学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173
一、针灸学在消化系统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173
二、针灸学在泌尿系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175
三、针灸学在呼吸系统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175
四、针灸学在骨骼系统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175
五、针灸学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研究176
六、针灸学在碘毒副反应防治中的应用研究176
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篇177
第十五章 肺系统179
第一节 肺系统疾病主要病因病机179
第二节 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179
一、风温病179
二、肺胀180
第十六章 脾胃系统183
第一节 脾胃系统疾病基本病因病机183
第二节 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183
一、胃脘痛183
二、噎膈185
第十七章 肾系统187
第一节 肾系统疾病基本病因病机187
第二节 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187
附骨疽187
胸痹191
第二节 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191
第一节 心系统疾病基本病因病机191
第十八章 心系统191
第十九章 肝胆系统193
第一节 肝胆系统疾病基本病因病机193
第二节 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193
一、中风病193
二、眩晕200
中西医结合影像技术学篇203
第二十章 中药在常规造影方法中的应用205
一、支气管造影205
二、小肠双重对比造影207
三、胃双重对比造影208
四、全消化道造影209
五、常规结肠钡灌造影211
六、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212
七、口服胆囊造影213
八、胃“B超”检查215
第二十一章 中药在影像技术其他方面的应用217
一、X线腹部摄片前的准备217
二、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217
三、用作X线胃肠造影剂218
四、作粘稠剂218
五、中药超声耦合剂研究218
第二十二章 中西医结合防治碘过敏反应219
第一节 造影剂副反应及其分类219
第二节 碘造影剂副反应的药物因素220
第三节 造影剂副反应的患者高危因素220
第四节 造影剂副反应的机理221
第五节 中药在抗过敏反应中拮抗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和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221
第六节 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223
第七节 中药在预防碘过敏反应的应用前景展望224
主要参考文献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