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不带扬鞭自奋蹄 父亲周利人追求梦想的传奇人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不带扬鞭自奋蹄 父亲周利人追求梦想的传奇人生](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4409724.jpg)
- 周晓寒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10624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78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周利人-传记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不带扬鞭自奋蹄 父亲周利人追求梦想的传奇人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父亲的童年1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人1
大旱之年降临人世4
“细语温情喂药汤”5
靠奖学金读完小学7
第二章 动荡的中学时期10
“我要读中学”10
农家子弟读书的艰辛11
苏州中学卧轨请愿14
巧拒童养媳16
寻求进步的小学教员17
被通缉的日子19
南京中央大学的旁听生21
第三章 走进开封城的河南大学23
勤工俭学求知识23
国民党和共产党谁能救中国?26
加入中共地下党28
第四章 新四军的东进战略32
“我叫周利人”32
奔赴抗日前线34
抗日挺进团39
王明错误路线的干扰44
新四军东进战略的风波46
第五章 开创路东天长抗日根据地52
孤身深入敌后的特殊任务52
冒险穿越津浦铁路55
锲而不舍 找寻联系人57
成立天长中心县委62
秘密交通线和情报网66
巧妙建立秘密武装70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72
抵制来自党内的“左”倾思潮77
第六章 盐城民运工作的开拓者83
初入盐城 百废待兴83
调查民情 战友情深85
盐城成为华中地区指挥中心90
精心组建民运工作队92
把解决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放在第一位95
重点突破 两个区先行成立农救会99
民运工作得到刘少奇的充分肯定100
逃婚的革命者103
“犹如当年的海陆丰”105
第七章 空前艰巨的反“扫荡”斗争108
盐城失守 形势急剧恶化108
联络同志 坚持原地武装斗争112
临危受命 重组抗日政权116
除汉奸、杀叛徒、稳定人心122
重组县武装,粉碎日寇“伪化”企图126
共产党是保护人民利益的131
战地黄花分外香134
建立灰色机构,准备第二次反扫荡141
发动群众 改造水网地形142
迅速扩充地方武装力量146
最困难的时候来临149
终于赢得反扫荡的胜利152
第八章 苏南长兴的风风雨雨155
淮南新铺整风学习155
渡江南下156
带回来一个俊媳妇159
子弹壳的故事161
一切为了前线战斗165
母亲突然患病167
雨夜渡江北撤168
第九章 大连老虎滩171
去大连的路上171
大连治病的日子175
新生命带来的欢乐178
第十章 参加组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182
张爱萍的邀请182
接管国民党海军上海资产184
芜湖狄港的海空战186
组建青岛海军基地190
第十一章 新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桥头堡193
走进新中国现代农业科学的桥头堡193
一次“平静”的大清理197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200
培养青年科技人员203
“全心全意地为科研和科研人员服务”206
生气勃勃的华东农林干部学校208
专业知识教育和政治教育并重210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们”212
“做愉快前进的干部”215
第十二章 踏入钢铁战线217
钢铁,“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217
新来的党委书记219
计划管理制度的建立222
一件军大衣的温暖225
丰富职工的业余活动227
跟父亲去上钢三厂229
建立生产责任制230
工人群众的“后勤部长”233
第十三章 上钢五厂的建设奇迹238
1070万吨钢的高指标238
热情高涨的年代240
一个月炼出钢243
大跃进留下的后遗症246
苏联专家的抱怨247
重伤病危249
“三面红旗”也轰然倒下251
风景如画的小琪山疗养院253
第十四章 重回农业战线257
参加革命不是为了享福257
边工作边养伤259
“周政委还和当年一样,没有变”262
城市中的“农民”263
桃园的义务劳动265
暑假跟父亲回老家267
山林粮和山林布270
推动蚕桑发展271
第十五章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75
社教运动中的另类275
二次下乡搞社教运动280
父亲的预感285
第十六章 从天而降的政治灾难286
“文化革命”的风暴286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289
“一·二六”夺权293
愈演愈烈的武斗294
三根肋骨四颗牙297
“陈、包、张反革命集团”的黑干将301
父亲的光环消失靠自己扎根农村304
第十七章 一定要活到彻底平反昭雪的那一天308
桥头“五七干校”308
武装押送 回乡探母313
冥冥之中的护佑317
到桥头看望父亲318
“五七干校”有一个能干的老人323
第十八章 残阳如血328
重获自由328
“宁愿杀头也不批邓”330
江南的土地竟如此贫瘠332
发展养猪业是突破口334
兴建规模千头猪的种猪场336
不张声势悄悄干340
猪饲料中的智慧343
猪粪沼气供热345
改造耕地成稳产高产的良田346
母亲去张巷村过“五一”节347
两个大西瓜348
一盘没有开封的棋349
远近闻名的“夜游神”352
大旱之年大丰收354
别忘了乡亲356
重新走上工作岗位358
第十九章 苏蜜瓜的故事362
第十个副专员362
瓦屋山麓的瓜种基地363
统一领导思想 坐镇繁种基地365
一台吃瓜留种的好戏368
普及种瓜新技术370
“有些人官当大了,心离群众远了。”373
“苏蜜1号”搞活整个西瓜产业374
第二十章 多种经营新面貌376
重振地区蚕桑产业376
农村经济的“三只老虎”382
锅就支在脚背上 家就安在群众中383
农村也要发展工业385
处理纠纷的艺术387
天目湖的砂锅煨鱼头388
溧阳第一期苗木技术培训班393
第二十一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95
改革开放新形势395
援助地方企业发展399
瓦屋山下筑路架线 垦荒建场406
南山园艺场的崛起409
生态桃园 综合发展416
一心为职工的领头人420
第二十二章 情深似海423
站在抗洪救灾第一线423
父亲和母亲的爱心接力427
为革命烈士“化缘”428
述不尽的天长情结432
溧阳南山的一次采访435
深山里的“亲戚”439
第二十三章 晚年轶事443
诗书传情 心神交融的知己443
华东海军老同志座谈会448
十年政治较量终见分晓450
留给后代的祖训453
继承光华中学的革命传统457
最后一次家庭聚会458
第二十四章 最后的时光464
最后一次远行464
癌症晚期467
“心中无私天地宽”470
病房里唱响《国际歌》472
一块不寻常的碑文474
尾声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