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沟通与超越 心理咨询技术解析及案例评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沟通与超越 心理咨询技术解析及案例评析
  • 姚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0100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心理咨询-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沟通与超越 心理咨询技术解析及案例评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和理念4

第一章 心理咨询概述4

第一节 心理咨询概念4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4

二、对心理咨询的不同理解4

三、心理咨询的特征6

四、心理咨询相关概念辨析8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和范围12

一、心理咨询的对象12

二、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13

第三节 我国心理咨询发展与现状21

一、萌芽阶段:1949~1965年21

二、空白阶段:1966~1977年22

三、发展的准备阶段:1978~1986年22

四、起步阶段:1987~2000年23

五、初步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25

第四节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27

一、心理咨询理论概述27

二、理论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28

三、心理咨询态度、技术及其与理论的关系31

四、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发展现状33

第二章 心理咨询基本原则、态度与理念36

第一节 心理咨询基本原则36

一、保密原则36

二、价值中立原则39

三、助人自助原则42

四、平等原则44

五、限定性原则46

六、关系单一原则49

第二节 心理咨询基本态度51

一、尊重51

二、热情54

三、真诚56

四、共情58

五、积极关注61

第三节 心理咨询基本理念63

一、咨询师的最大作用是提供一个促使来访者改变的氛围63

二、心理咨询是帮助他人的快乐职业64

三、心理咨询的作用是有限的65

四、咨询有效是咨访双方配合的结果66

五、咨询未必要受某种“疗法”的限制66

六、心理咨询一定要有合适的窗口和途径67

第三章 咨询关系70

第一节 咨询关系解析70

一、咨询关系的性质71

二、咨询关系的特点72

三、建立咨询关系的基础74

四、各理论流派对咨询关系的观点74

第二节 咨询师76

一、心理咨询师的界定77

二、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78

三、心理咨询师的培养81

四、心理咨询师的督导与自我成长85

第三节 来访者87

一、咨询动机87

二、咨询期望89

三、适宜的来访者92

四、来访者评估93

五、来访者教育94

第四节 咨询中的伦理问题96

一、基本伦理准则97

二、咨询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98

三、咨询师训练中的伦理要求99

第二部分 咨询过程104

第四章 咨询过程理论104

第一节 对咨询过程的一般认识104

一、变化的过程104

二、咨询的阶段划分106

三、咨询过程的特点109

第二节 伊根的助人模式111

一、伊根助人模式概述112

二、伊根助人模式的阶段和任务113

第三节 希尔的三阶段模式121

一、探索阶段122

二、领悟阶段126

三、行动阶段130

第五章 咨询过程分析134

第一节 咨询初期134

一、关系建立135

(一)首次咨询135

(二)咨询关系建立的过程137

(三)建立咨询关系需要注意的事项139

二、资料收集140

(一)资料收集的思路与途径140

(二)资料的分类或维度141

(三)资料归纳与整理142

(四)资料收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43

三、确定问题144

(一)问题的类型145

(二)问题的罗列与比较145

(三)判断问题性质146

(四)判断问题的程度147

(五)回顾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147

(六)明确问题的影响147

四、分析问题149

(一)问题原因分析149

(二)影响因素分析149

(三)解决思路分析150

五、目标确定151

(一)良好咨询目标的特征152

(二)目标的层次153

(三)如何确定目标154

(四)确定目标的注意事项155

第二节 咨询中期157

一、方法选择157

(一)理论取向选择158

(二)咨询模式的选择158

二、方案制订160

(一)选择具体咨询方法161

(二)规划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时间162

(三)咨询方案的基本组成162

三、方案实施163

(一)改变与反复163

(二)中期效果评估164

(三)目标与计划的修正166

第三节 咨询后期168

一、巩固咨询效果169

(一)与来访者探讨咨询有效的因素169

(二)复习和强化咨询中获得的认识或方法169

(三)发现咨询改变后的益处170

(四)促成咨询的长期效果170

二、咨询结束170

(一)可以结束咨询的标志170

(二)让来访者接受离别171

(三)结束咨询的具体方式171

三、案例总结172

第六章 咨询过程相关问题174

第一节 匹配与转介174

一、需要匹配的方面175

(一)咨询内容的匹配175

(二)年龄性别的匹配175

(三)咨询方法及理论取向的匹配176

(四)性格的匹配176

(五)避免多重关系176

二、调整匹配程度176

(一)年龄、性别等外在特征不匹配的调整177

(二)性格、能力等内在品质不匹配的调整177

(三)由缺乏知识经验造成不匹配的调整178

三、如何转介178

(一)转介的意义178

(二)转介的一般过程179

(三)转介中的注意事项180

第二节 阻抗182

一、阻抗的表现182

(一)咨询关系方面的表现182

(二)咨询内容方面的表现183

(三)咨询进展方面的表现183

(四)沟通过程中的表现183

二、阻抗产生的原因184

(一)继发性获益184

(二)成长带来的痛苦184

(三)习惯化的问题行为185

(四)对抗咨询的动机185

三、如何处理阻抗186

(一)处理阻抗应有的态度186

(二)准确判断是否出现阻抗187

(三)分析阻抗的原因、消除阻抗的影响187

(四)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助于克服阻抗的因素188

第三节 移情190

一、移情解析190

(一)移置是移情的主要特征191

(二)移情是导致阻抗的原因之一191

(三)移情是展现情感经历的窗口192

二、移情的类别192

(一)一般型和特殊型移情反应192

(二)积极和消极内容的移情反应192

(三)直接和间接表达的移情反应193

(四)较强和较弱的移情反应193

三、移情的处理194

(一)区分与探究194

(二)解释与领悟194

(三)转介195

第三部分 接纳与探索199

第七章 会谈组织199

第一节 会谈概述199

一、会谈的意义200

(一)会谈是获取资料的过程200

(二)会谈是产生影响的过程200

(三)会谈是建立咨询关系的过程200

二、会谈的类型201

(一)摄入性会谈201

(二)咨询性会谈201

(三)治疗性会谈201

(四)危机性会谈202

(五)评估性会谈202

三、会谈的影响因素202

(一)咨询关系202

(二)会谈地点202

(三)会谈时机203

(四)会谈环境203

四、会谈的环境条件203

(一)会谈空间203

(二)室内色调204

(三)光线与声音204

(四)气温204

(五)座椅与家具205

(六)室内装饰205

第二节 会谈过程207

一、会谈的基本结构207

(一)艾维的五阶段会谈结构208

(二)施尔的五阶段会谈模型209

(三)会谈过程的七个步骤210

二、会谈微技巧211

(一)会谈微技巧212

(二)会谈微技巧层次212

(三)会谈的意向性213

三、意向性会谈的叙事模式213

(一)讲出故事214

(二)积极的有利条件214

(三)重新叙事214

(四)行动214

四、会谈微技巧训练模型214

第三节 会谈中的评估218

一、入选会谈219

(一)入选会谈的主题219

(二)入选会谈的影响因素220

二、精神状态评估220

(一)精神疾病评估220

(二)情绪状态评估221

(三)自我概念评估222

(四)行为表现评估223

三、心理危机及伤害评估223

(一)心理危机评估224

(二)自杀评估225

(三)伤害评估226

第八章 贯注、倾听与观察230

第一节 贯注230

一、贯注的内涵及意义231

(一)对贯注的不同理解231

(二)表达贯注的基本要求231

(三)贯注行为的四个维度:“3V+B”232

(四)贯注的意义232

二、贯注的表达233

(一)目光注视233

(二)面部表情234

(三)身体姿势和动作234

(四)语音特点235

(五)人际距离235

(六)言语表达236

三、表达贯注不恰当的行为236

(一)无关行为236

(二)不贯注行为236

(三)记笔记237

(四)身体接触237

(五)过度表达贯注237

四、不贯注及其作用238

第二节 倾听240

一、倾听的作用240

(一)可以表达对来访者的尊重241

(二)可以获取来访者信息241

(三)倾听具有助人效果241

二、倾听技巧的要求242

(一)贯注242

(二)思索与理解243

(三)反馈243

(四)引导243

三、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244

(一)主次颠倒244

(二)轻视问题244

(三)急于诊断或指导244

(四)道德评判245

(五)过多反馈245

第三节 观察247

一、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类型及表现248

(一)面部表情248

(二)身体动作249

(三)声音特质250

二、会谈中咨询师的观察要点250

(一)观察来访者的情绪状态250

(二)了解来访者对咨询、咨询师的态度251

(三)了解来访者对所叙述事件的态度251

三、对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处理251

(一)确定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是否一致251

(二)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差异或混淆并制定对策252

(三)注意来访者沉默不语时的非言语行为并制定对策252

(四)集中注意非言语行为以便调整会谈内容252

(五)注意来访者在单次会谈或系列会谈中非言语行为的改变252

第九章 问题探索技术256

第一节 询问与引导256

一、提问257

(一)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257

(二)提问的作用及形式258

(三)正确使用提问方法258

二、重复260

(一)重复技术的作用261

(二)如何运用重复技术261

三、鼓励262

(一)鼓励的作用262

(二)如何鼓励263

第二节 事实澄清技术265

一、具体化266

(一)具体化技术的作用266

(二)使用具体化技术的时机267

(三)具体化的操作技巧268

二、内容反应271

(一)内容反应的目的272

(二)内容反应的要求272

三、情感反应273

(一)情感反应的作用274

(二)情感反应的要求275

第三节 概述与总结278

一、概述278

(一)概述的作用279

(二)概述的原则279

(三)概述的要求280

二、总结280

(一)总结的一般内容280

(二)总结的时机281

第四部分 改变之路285

第十章 会谈影响技术285

第一节 面质285

一、面质的概念286

二、面质的作用287

(一)让咨询师把握来访者的真实状况287

(二)促进来访者准确理解自我及所处的环境287

(三)促进来访者领悟自己的问题288

(四)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不合适的防御方式288

三、适用面质的条件288

四、面质的步骤289

(一)通过混杂的信息、矛盾和不一致找出冲突289

(二)向来访者清楚地指出这些问题、帮助他们面对冲突并加以解决290

(三)评价干预对来访者变化的有效性290

五、面质的方法291

(一)仔细倾听、关注细节、发现混杂信息中的矛盾291

(二)以问题反应技术展示矛盾291

(三)先共情、后面质292

(四)直接表达292

(五)以沉默促进面质292

(六)在面质时要发现并关注来访者的积极面292

六、面质的注意事项293

(一)以非判断性的态度去面质293

(二)面质时要对事不对人293

(三)注意面质的时机和语气293

(四)根据来访者反应来调节面质294

第二节 解释296

一、解释的作用297

(一)解释可以让来访者产生领悟297

(二)合理的解释可以赢得来访者的信任、有利于建立咨询关系297

(三)解释可以给来访者一个全新的、较为完善的参考框架298

(四)解释还可以促进改变298

二、解释的内容298

(一)解释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性质298

(二)解释心理问题的原因298

(三)解释问题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298

(四)解释防御、阻抗或移情298

(五)解释咨询方法及其理论依据299

(六)解释来访者在咨询中变化或未变化的原因299

(七)解释心理咨询基本知识299

三、解释的方法299

(一)以心理学理论解释299

(二)以心理学研究的结论解释300

(三)以统计数据、实验结论解释300

(四)以人生哲理、俗谚古语解释300

(五)以名人轶事、生活实例解释300

四、解释时的注意事项300

(一)不滥用心理学名词、要通俗易懂300

(二)恰当选择理论、解释合乎情理301

(三)应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做明确的解释301

(四)针对不同对象的差异解释301

(五)解释要得到来访者的理解与认可301

(六)避免会引起消极影响的解释302

第三节 表达技术304

一、内容表达304

(一)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304

(二)内容表达的范围304

(三)内容表达注意事项304

二、情感表达305

(一)情感表达与情感反应305

(二)情感表达的作用305

(三)情感表达的方式305

(四)情感表达注意事项306

第四节 自我暴露307

一、自我暴露的类别308

(一)领悟性自我暴露308

(二)策略性自我暴露308

二、自我暴露的作用309

(一)自我暴露可以促进咨询关系的建立和维持309

(二)自我暴露让来访者主动承担改变的责任309

(三)自我暴露是较为温和的影响来访者的形式310

(四)可以促进来访者更多的自我暴露310

三、自我暴露的原则310

(一)有益原则310

(二)真实原则310

(三)有限原则311

四、自我暴露注意事项311

(一)目的明确311

(二)自我暴露的内容恰当311

(三)注重自我暴露后的分析312

(四)注意自我暴露的时机312

第五节 指导技术314

一、指导与非指导314

二、指导的类型315

(一)指导言语的改变315

(二)特殊的建议或指示315

(三)自由联想式的指导315

(四)角色性指导315

(五)训练性指导315

三、指导技术注意事项316

(一)注意激发来访者的改变动机316

(二)指导的内容要明确、简洁、具体316

(三)指导时要有一定的解释说明316

(四)不要以权威身份强制要求316

(五)避免来访者产生依赖317

第六节 概述与复习318

一、影响性概述318

(一)影响性概述的概念与作用318

(二)影响性概述的应用319

二、复习319

(一)复习的概念与作用319

(二)复习的应用320

第十一章 个体改变技术322

第一节 认知改变322

一、消除不合理信念323

(一)不合理信念的特点323

(二)常见不合理信念辨析324

(三)改变不合理信念的方法325

二、识别并改变自动化思维325

(一)自动化思维的表现326

(二)识别和评价自动化思维326

(三)对自动化思维的反应327

(四)识别并矫正中间信念329

(五)改变核心信念329

三、接纳与承诺331

(一)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基础331

(二)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假设332

(三)接纳与承诺疗法的治疗模式333

第二节 情绪调节335

一、情绪的觉察与评估336

二、宣泄能量、缓解压力337

(一)充分表达消极情绪337

(二)倾诉338

(三)运动338

三、转移注意、环境调节338

(一)转移注意339

(二)环境调节339

四、休闲娱乐、情绪替代340

(一)听音乐340

(二)从事兴趣活动341

(三)以情胜情342

五、放松训练342

(一)生理调节放松343

(二)心理调节放松343

六、改变现状、提升能力344

第三节 行为改变346

一、塑造新行为347

(一)强化法347

(二)模仿学习348

二、消除不良行为349

(一)消退法349

(二)厌恶疗法350

(三)系统脱敏350

(四)暴露疗法351

三、行为习惯培养352

(一)行为契约352

(二)角色扮演353

(三)自我管理法354

第四节 个性完善356

一、个性概述357

(一)个性概念357

(二)个性的结构357

(三)个性的特征358

(四)个性形成与培养358

二、个性与心理问题359

三、个性完善的途径360

(一)自我反思361

(二)他人反馈361

(三)模仿学习362

(四)防微杜渐362

(五)接纳认同363

第十二章 融合与超越365

第一节 咨询理论与方法简介365

一、精神分析理论366

(一)理论简介366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治疗思想367

(三)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治疗方法367

二、行为主义理论368

(一)理论简介368

(二)行为主义的心理治疗思想370

(三)行为主义的主要治疗方法370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370

(一)理论简介371

(二)心理治疗思想371

(三)主要咨询方法372

四、认知心理学372

(一)理论简介373

(二)心理治疗思想373

(三)主要咨询方法374

五、其他理论与方法374

(一)家庭疗法374

(二)格式塔疗法376

(三)叙事疗法377

(四)交互分析治疗379

第二节 技术整合:挑战与超越381

一、折中主义:各理论流派的整合382

二、各流派咨询技术的共性383

三、聚焦来访者及其问题384

四、形成咨询师特色385

(一)成为胜任的咨询师385

(二)关注个人成长386

(三)明确个人的咨询风格387

第三节 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389

一、心理咨询本土化及其内容390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研究390

(二)如何开展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研究390

二、中国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咨询392

(一)中国人的心理特点393

(二)中国人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反应394

三、对中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的思考395

(一)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研究不是否定西方的理论技术395

(二)扎实学习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及其发展历史是本土化的基础396

(三)本土化研究不是要“复古”396

(四)将思辨式、经验总结式的研究和实证性研究相结合397

(五)学习借鉴港台心理咨询本土化经验397

(六)开展本土化研究的同时兼顾全球化发展398

参考文献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