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史新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教育史新编
  • 王建军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615116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教育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史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中国传统教育的产生——先秦时期的教育4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和原始教育4

第二节 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6

一、我国古代学校的产生6

二、夏、商、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8

三、春秋战国的私学兴起13

四、稷下学宫20

第三节 先秦时期儒家的教育思想21

一、“为政以德”23

二、“有教无类”27

三、“为己之学”31

四、“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36

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38

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0

第四节 墨家、法家、道家的教育观48

一、墨家的教育观48

二、法家的教育观51

三、道家的教育观55

第五节 《学记》的教育思想60

第二章 传统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备——秦汉至隋唐的教育63

第一节 文教政策由单一走向多元63

一、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64

二、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66

三、魏晋南北朝文教政策的多元趋向73

四、隋唐儒佛道并重的文教政策76

第二节 学校制度由单一趋于多元79

一、汉代的学校制度79

二、魏晋南北朝学校教育的新发展83

三、隋唐学校制度的完备100

第三节 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创立与改革103

一、察举制的创立和发展103

二、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及其流弊105

三、科举制的产生107

第三章 传统教育制度的成熟与僵化——宋、元、明、清的教育110

第一节 宋、元、明、清文教政策的专制化趋向110

一、宋代的文教政策110

二、元代的文教政策114

三、明清的文教政策118

第二节 宋、元、明、清官学制度的单一化趋向122

一、北宋的三次兴学122

二、两宋的官学教育制度125

三、元代的学校制度126

四、明清的学校制度129

第三节 科举制度调控机制的加强137

一、宋代的科举考试制度137

二、元代的科举考试制度138

三、明清的科举考试制度138

四、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140

第四节 蒙养教育的伦理化趋向142

一、中国古代蒙养教育的目的143

二、中国古代蒙养教育的内容144

三、中国古代蒙养教材的编写149

第五节 书院发展的官学化趋向152

一、书院产生的原因152

二、书院管理体制的演变153

三、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159

第四章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过渡——晚清时期的教育改革166

第一节 晚清教育改革因素的孕育167

一、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167

二、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始174

三、太平天国教育的新鲜色彩176

第二节 晚清教育改革的起步181

一、洋务教育的开展181

二、洋务教育过程中的论争185

三、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教育改革主张194

四、张之洞的《劝学篇》201

五、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评价208

第三节 晚清教育改革的深入211

一、维新运动的兴起212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改革主张217

三、晚清教育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229

第四节 清末新教育体制的建立232

一、“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布232

二、科举制度的废除234

三、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235

四、清末教育宗旨的颁布237

第五节 西方教育科学的传入239

一、西方教育科学传入的启蒙期239

二、西方教育科学传入的兴盛期246

三、清末西方教育科学传入的特点262

第六节 教会教育的扩张275

一、“孔子加耶稣”276

二、“宗教和科学结合起来,才能拯救中国”278

三、“训练着未来的领袖和司令官”280

第五章 中国现代教育的探索——民国时期的教育发展284

第一节 民国元年的教育改革284

一、颁布教育宗旨285

二、“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288

三、民国初期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与改革292

第二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教育改革293

一、复古主义教育思潮的泛起与破灭294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追求296

三、1922年学制的颁布310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整顿314

一、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整顿的基本思路314

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出台318

三、教育行政机构的嬗变324

四、以立法形式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326

五、学生管理的训育军事化331

六、管、教、养、卫合一的国民教育制度333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335

一、共产党人的教育功能观335

二、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和政策338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的提出341

四、革命根据地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344

五、根据地干部学校的办学精神348

第六章 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素质教育之路35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阶段说358

一、二分法359

二、三分法359

三、四分法360

四、六分法361

第二节 培养目标素质定位的演变361

一、定位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积极成员”362

二、定位在“社会主义劳动者”364

三、定位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370

四、定位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378

五、定位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81

六、简短的思考386

后记3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