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青少年百科全书 3 社会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1世纪青少年百科全书 3 社会卷
  • 童一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台海出版社
  • ISBN:780141114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青年读物 少年读物 世界史 历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1世纪青少年百科全书 3 社会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世界主要国家2

一、联合国常任理事国2

中华人民共和国2

俄罗斯6

英国9

法国10

美国11

二、亚洲主要国家16

日本16

巴基斯坦20

印度22

沙特阿拉伯23

伊拉克24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25

三、欧洲主要国家26

南斯拉夫26

希腊26

意大利27

德国28

四、非洲、大洋洲和美洲主要国家29

埃及29

南非32

澳大利亚33

古巴36

巴拿马37

加拿大37

阿根廷41

巴西42

民俗风情45

一、婚姻习俗45

“婚姻”考源45

古代婚姻的文化内涵46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最早记载47

古代对结婚的雅称48

历史上的婚姻形式49

中国第一个媒人——女娲51

婚俗中的“同姓不婚”53

结婚贴红双喜的习俗55

结婚分红喜蛋的习俗57

蒙古族的婚姻礼俗58

彝家的娶“新娘”60

维吾尔族的婚姻礼俗61

壮族人的男嫁女娶63

新婚夜不与丈夫同居64

苗族恋爱方式:“踩脚”64

苗族圆亲酒65

傣家婚俗:“偷姑娘”65

入赘婚(招女婿)66

相背而卧谈恋爱69

奇特的树叶情书70

台湾高山族婚俗71

西藏的婚礼72

广西贺县“抢新娘”74

集体婚礼的由来74

现代婚礼新潮75

二、丧葬习俗77

中国历史上的丧葬礼仪77

“死”的别称80

中西方不同的死亡观81

“坟”与“墓”的区别81

我国古代土葬82

我国古代火葬84

我国古代的其他葬法85

古代西藏的天葬86

我国古代厚葬之风88

何谓“棺”、“椁”89

秦代残酷的人殉制90

古代的妇女殉葬制91

墓志92

我国现代最早的陵墓93

人牲94

中国的“木乃伊”95

“白喜事”的由来96

供死者享用的“货币”——纸钱97

皇帝的亡故99

年号·谥号·庙号100

“陵”与“寝”102

帝王陵墓的碑103

秦始皇陵104

珍贵而巨大的历史宝库——皇陵108

慈禧墓中的珍宝109

周陵何处寻110

土葬与火葬之争110

新兴葬式:海葬112

现行哀乐的来历112

三、祭祀习俗113

墓祭、祠祭和家祭仪式113

三日之祭114

春节祭116

上元节祭117

清明墓祭117

十月朔日祭119

祭文119

祭品的种类120

祭祀的场所122

四、岁时节令民俗124

年·拜年·拜年帖124

新年赠橘习俗126

各地春节祭祖习俗127

北京的白云观庙会128

正月初五接财神130

元宵节131

十五正灯131

灯节的来历133

二月初二春龙节134

寒食节的由来136

清明节的由来137

立夏古俗138

五月初五端午节141

七月初七香桥会143

“鬼节”放水灯144

中秋习俗面面观145

重阳节146

腊月的风俗147

六、崇拜与禁忌民俗148

中国的“四灵”民俗148

神奇的东方巨龙149

东方神鸟金凤凰152

龙凤相配——吉祥的象征154

吉祥的瑞兽麒麟155

天下之宝龟神灵157

酒神杜康159

福禄寿的崇拜民俗161

生辰八字与十二生肖164

十二生肖排序的传说165

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禁忌167

七、姓名与命名169

图腾感生与古姓起源169

早期的姓氏173

我国姓的由来175

姓氏合一176

姓氏的概况177

百家姓·千家姓·万家姓178

《百家姓》178

赐姓与冒姓180

从母姓181

大姓由来趣谈182

“数”姓趣话183

名和范字185

人名的义、音、形186

命名的文化内涵187

命名的色彩190

小字和表字191

宗教殿堂194

一、宗教常识194

宗教的定义194

图腾信仰195

崇拜自然的奥秘197

人类最早的宗教198

宗教信仰中的世界199

中国宗教的特点200

民族宗教和世界宗教201

宗教与封建迷信202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203

宗教的消亡205

二、佛教206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206

佛教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207

佛教描绘的世界209

佛教的基本教义210

释迦牟尼的第一次讲法——“初转法轮”210

竖三世佛212

观音212

为什么观世音以女性的形象出现213

佛教在印度的消亡214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内地215

中国人接受佛教的特点216

观音道场——普陀山217

四大菩萨218

四大金刚220

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221

“三武灭佛”222

为什么唐僧要“西天取经”223

“佛光”224

“方丈”224

“长老”225

三藏225

汉文大藏经225

行善诛恶的济公226

美如莲花的佛教艺术227

佛教的节日229

三、中国的道教230

道教的产生230

道家与道教231

初创道教的色彩232

黄老道与道教232

道教的节日232

阴阳五行说与八卦233

道教的发展234

道藏235

炼制长生金丹235

太上老君与南华真人236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238

八仙239

“三星高照”239

道教的大神——关羽240

被道教徒崇奉的吕洞宾241

被道教徒崇奉的邱处机242

道教的世界影响242

四、基督教243

基督教信仰的造物主——上帝243

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稣243

基督教的经典《圣经》244

基督教信仰的标志——十字架245

“三位一体”论246

救赎论247

圣诞节的来历247

天主教的教阶体制248

教堂250

弥撒250

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251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253

五、伊斯兰教254

伊斯兰教的命名254

伊斯兰教的绝对唯一神——安拉255

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255

《古兰经》256

五条信仰257

礼拜258

伊斯兰教与回族259

为什么穆斯林不吃猪肉260

为什么伊斯兰教禁酒260

麦加朝圣和克尔白黑石261

“清真”的含义262

清真寺263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264

社会道德267

一、中国古代伦理267

古代的伦理思想267

社会伦理文化268

中国古代家礼的内涵269

家族270

家法与族规271

门第观念273

三纲·三畏·三从·三不去273

四维·四德·四端274

五伦·五常·五教274

夫妇之礼275

亲子孝道276

兄弟之礼278

婆媳之礼279

二、中国传统道德280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内涵280

公忠281

正义283

仁爱284

孝慈286

诚信287

持节287

谦恭288

尊师好学289

儒家的德教为先思想289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291

三、思想道德修养292

思想修养292

道德的内涵及其作用292

人类历史上的道德意识293

道德规范295

道德修养296

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296

“五爱”公德296

“四有”人才298

爱国主义299

集体主义301

国际主义302

雷锋精神304

幸福观304

公私观306

生死观306

苦乐观307

荣辱观308

金钱观309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310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10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3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3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314

我国现阶段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315

遵守秩序318

爱护公物319

尊老爱幼320

礼貌待人321

助人为乐322

拾金不昧323

见义勇为323

社会发展326

一、社会发展的内涵326

社会构成要素326

社会结构327

社会规划328

社会指标328

社会效果指标328

发展的涵义329

发展的内涵及沿革329

新旧发展观330

转变发展模式330

人类发展的概念331

人类发展的选择性概念331

人类发展模式的四个要素332

社会发展的多层涵义332

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容和宗旨333

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33

建立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整合机制334

建立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意义和作用334

建立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34

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根本宗旨335

《中国21世纪议程》335

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与《中国21世纪议程》的关系336

实验区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的重点内容336

二、可持续发展337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337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38

可持续发展内涵特征339

可持续发展社会平等观340

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观340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340

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观341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特征341

可持续发展与法制建设342

可持续发展资金预测3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343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选择343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机制344

中国(区域)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344

全球《21世纪议程》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