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践与探索 徐州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践与探索 徐州篇
  • 李勇,杨学民,秦飞,柴湘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19255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践与探索 徐州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城市发展模式的抉择24

第一节 城市环境危机:历史的欠账24

一、大气污染——灰色的城市24

二、水污染——不堪的城市26

三、露采矿山废弃地——疤痕累累的城市27

四、采煤塌陷地——下沉的城市28

第二节 城市环境危机的危害28

一、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28

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30

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损害32

第三节 国内外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34

一、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探索34

二、主要城市发展模式简析36

三、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特征38

四、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体系39

第四节 徐州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基础46

一、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框架的确立,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广阔空间46

二、丰富的自然山水生物资源,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48

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给养55

第二章 城市空间环境生态园林化66

第一节 城市发展回顾与定位66

一、徐州城市空间发展回顾66

二、城市发展定位68

第二节 绿地生态系统规划70

一、绿地生态系统布局原则70

二、城市建成区绿地空间规划72

三、城市规划区与市域生态腹地绿地生态系统规划76

第三节 城市绿地空间建设82

一、生态恢复重构城市生态格局84

二、均衡公园布局重塑城市风貌96

三、拓展“二沿”空间重建城市生态网络98

四、绿色图章保障单位、居住区绿化104

五、节约型园林助推海绵城市建设106

第四节 市域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110

一、陆地生态系统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公园)110

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121

第三章 徐派园林特色与城市文化传承发展130

第一节 徐派园林风格130

一、楚风汉韵并蓄130

二、南秀北雄兼得136

第二节 空间布局与地形处理146

一、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146

二、注重城市公园绿地更新149

三、强调公园空间布局合理化153

第三节 植物与群落配置159

一、构筑地域植被特征的景观格局160

二、构建复层式人工植物群落163

三、营造丰富的主题性季节景观163

第四节 徐派园林文脉表达169

一、强调文脉,传承发展历史文化170

二、创建公园文化,彰显人文之时代精神178

第五节 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82

一、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城市文脉182

二、城市色彩规划打造城市特色184

三、规范城市广告提升城市品位186

第四章 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化190

第一节 产业经济生态化190

一、产业治理控制污染源头190

二、清洁生产提升环境质量192

三、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194

第二节 城市交通环境生态化196

一、完善城市路网,提高通行效率196

二、公交优先,优化交通出行结构196

第三节 居住区环境生态化199

一、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提升居住区硬环境199

二、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199

第五章 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新技术204

第一节 石山绿化技术204

一、石质荒山立地条件分析204

二、石质山地生态风景林规划设计204

三、石质山地生态风景林营建212

四、工程实施效果分析214

第二节 棕地再生216

一、采石宕口生态恢复216

二、采煤塌陷地生态恢复222

三、垃圾填埋场生物多样性恢复230

第三节 人工促进侧柏纯林演替233

一、云龙山侧柏山林现状233

二、人工促进侧柏林演替技术方案设计234

三、人工促进侧柏林演替效果238

第四节 园林植物新品种、新技术241

一、樟树引种推广241

二、园林绿化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建250

三、徐州地区人工草坪化学除草技术256

四、机械化树干注射机技术261

第六章 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生物多样性与效益评价268

第一节 城市绿色空间的景观格局分析268

一、城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268

二、景观要素的生态功能268

三、城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研究评价方法270

四、徐州市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变化272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277

一、植物多样性的变化277

二、野生鸟类的种群变化280

第三节 城市绿色空间三大效益评价284

一、城市绿色空间的三大效益内涵的认识与计量方法284

二、徐州市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碳平衡作用评估291

三、徐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社会效益估算2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