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民融合战略发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于川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37724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军民关系-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军民融合战略发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基本内涵1
一、军民融合2
二、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0
第二节 时代意义12
一、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举措12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13
三、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3
四、把握未来发展机遇的战略抓手14
第三节 主要内容14
一、融合思想创新发展14
二、融合领域全面拓展20
三、融合层次不断提升22
四、融合程度更加紧密22
五、融合重点战略转移23
六、融合触角全球扩展24
第四节 实践要求24
一、转变思想观念25
二、加强战略规划26
三、坚持需求牵引27
四、完美体制机制28
第二章 理论基础30
第一节 经济学理论30
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关系理论31
二、社会分工和比较优势理论41
三、市场配置资源理论47
四、交易费用理论49
第二节 管理学理论53
一、统筹发展理论54
二、核心能力理论59
三、公共管理理论61
四、战略管理理论65
第三节 国防建设学理论68
一、现代国防观68
二、国防发展战略理论71
三、国防建设哲学方法论73
第四节 系统科学理论76
一、一般系统论原理76
二、复杂系统论原理78
三、系统工程理论81
第三章 总体环境83
第一节 国家安全形势83
一、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稳定83
二、传统安全问题重新凸显85
三、非传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87
第二节 科技发展89
一、高新技术军民界限模糊90
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91
三、国防科技研发投入逐年增加92
第三节 经济发展94
一、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94
二、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成为重要力量96
三、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素质提高98
第四节 新军事革命99
一、信息成为制胜基础99
二、物资消耗显著增大101
三、科技动员地位突出103
第四章 基本实践105
第一节 中国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05
一、革命战争年代106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10
三、改革开放时期115
四、新世纪新阶段120
第二节 外国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25
一、“军民协调”战略发展方式126
二、“先军后民”战略发展方式128
三、“以民促军”战略发展方式131
第三节 突出矛盾133
一、“多头领导、多头管理”与“统一筹划、职责清晰”的要求不相适应133
二、“法规缺失、制度粗疏”与“法制健全、有章可循”的要求不相适应135
三、“沟通不畅、自成体系”与“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的要求不相适应138
第四节 主要启示140
一、以战略牵引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40
二、以体制创新保障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41
三、以法制建设规范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42
四、以科学标准推进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43
五、以规划计划促进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44
六、以军地联动推进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45
第五章 重要体系146
第一节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146
一、基本内涵146
二、现状和差距148
三、主要措施151
第二节 军队保障体系156
一、基本内涵156
二、现状和差距158
三、主要措施160
第三节 军队人才培养体系165
一、基本内涵166
二、现状和差距167
三、主要措施170
第四节 国防动员体系174
一、基本内涵175
二、现状和差距176
三、主要措施178
第六章 基础设施184
第一节 主要分类184
一、根据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分类185
二、根据基础设施的服务对象分类186
三、根据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分类190
第二节 发展状况192
一、铁路基础设施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93
二、公路基础设施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95
三、水路基础设施军民融合战略发展198
四、航空基础设施军民融合战略发展200
五、信息基础设施军民融合战略发展202
第三节 基本矛盾204
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不统一的矛盾205
二、经济需求与军事需求不协调的矛盾206
三、市场配置与战场部署不适应的矛盾207
四、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不兼容的矛盾208
第七章 关键领域210
第一节 海洋领域210
一、主要分类211
二、建设现状213
三、基本矛盾216
四、对策措施217
第二节 航空领域218
一、主要分类218
二、建设现状219
三、基本矛盾222
四、对策措施223
第三节 空间领域224
一、主要分类225
二、建设现状227
三、基本矛盾229
四、对策措施230
第四节 网络电磁空间领域231
一、主要分类232
二、建设现状233
三、基本矛盾236
四、对策措施237
第八章 主要目标239
第一节 体制机制协调239
一、机构设置精干高效239
二、职能分工明确合理241
三、工作机制科学顺畅243
第二节 规划计划衔接245
一、体系构成245
二、内部衔接247
三、对外衔接248
第三节 政策法规健全249
一、有法可依250
二、系统完善252
三、政策有力254
第四节 技术标准兼容255
一、技术标准的基本构成256
二、技术标准兼容的内涵257
第五节 资源统筹配置259
一、时代特色259
二、主要内容260
第九章 战略筹划264
第一节 主要内容264
一、统筹建设规划265
二、统筹基础工程266
三、统筹各方利益268
第二节 基本方法269
一、实施整体调控270
二、解决复杂矛盾270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271
四、突出三个重点272
第三节 基本要求273
一、技术创新与发展理念相结合274
二、建设需求与现实条件相适配274
三、关注全局与突出重点相协调275
四、发展速度与效益效率相统一276
第十章 创新发展277
第一节 管理体系277
一、构建统一领导体制278
二、完善战略规划机制279
三、完善军地协调机制280
四、完善需求对接机制281
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281
第二节 创新体系283
一、加快创新成果军民转移284
二、推动创新资源军民共享286
三、实现创新规划军民统筹287
四、探索军民协同创新模式288
第三节 人才体系289
一、丰富人才融合形式289
二、拓展人才融合范围290
三、提升人才融合层次292
四、完善人才融合机制293
第四节 保障体系294
一、强化法规约束295
二、加强政策引导295
三、加大支持力度297
第五节 信息体系298
一、推动信息资源的军民共享299
二、加快信息网络的军民共建300
三、推动供需信息的军民交流301
第六节 咨询体系302
一、直接服务融合决策302
二、创新发展融合理论303
三、开展融合独立评估304
第十一章 实现途径306
第一节 国家主导306
一、基本前提306
二、主要方面308
三、把握重点310
第二节 需求牵引311
一、明确构成要素311
二、突出“四个一体”313
三、促进重点工作315
第三节 资源共用317
一、重要意义317
二、主要矛盾318
三、配置与使用320
第四节 利益共享323
一、基本动力323
二、矛盾和问题324
三、关注重点326
第五节 市场运作328
一、基本手段329
二、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330
三、培育市场竞争主体332
第十二章 战略评估334
第一节 地位作用334
一、理论内涵334
二、功能作用338
三、重要地位340
第二节 评估指标341
一、确定评估标准342
二、确定评估指标344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346
第三节 评估方法362
一、SWOT分析方法362
二、平衡计分卡方法364
三、层次分析法366
第四节 评估实施369
一、评估准备阶段369
二、评估实施阶段371
三、评估总结阶段372
第十三章 风险管理374
第一节 主要风险374
一、国防安全风险374
二、国家经济安全风险377
三、科技能力创新风险378
四、人才建设培养风险378
五、制度保障建设风险379
第二节 应对措施381
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381
二、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383
三、加强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385
四、加快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法规制度体系386
五、强化对军民融合风险的战略管理388
参考文献391
后记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