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杞人忧天 只有一个地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杞人忧天 只有一个地球](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4451953.jpg)
- 王健民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111934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杞人忧天 只有一个地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警钟长鸣1
1.1 ∞×1/∞=?——只有一个地球1
1.1.1 无穷的宇宙1
1.1.2 有限的地球2
1.1.3 只有一个地球2
1.1.4 编者评述6
1.1.5 读者思考7
1.2 人类的欢呼——辉煌的成就7
1.2.1 人类经济成就辉煌7
1.2.2 人类社会空前繁荣与两次世界大战8
1.2.3 科学技术一日千里8
1.2.4 编者评述9
1.2.5 读者思考10
1.3 人类的迷茫——自然的报复10
1.3.1 人类的陶醉10
1.3.2 警钟长鸣10
1.3.3 自然的报复10
1.3.4 编者评述11
1.3.5 读者思考11
1.4 人类处于十字路口——向何处去12
1.4.1 悲观论16
1.4.2 乐观论16
1.4.3 可持续发展论17
1.4.4 编者评述17
1.4.5 读者思考19
1.5 首届全球生物联合大会——一个科学故事19
1.5.1 第一项议程:讨论我对全球的贡献19
1.5.2 第二项议程:签订《全球生物公约》22
1.5.3 确定下一届大会的主题、时间和地点23
1.5.4 编者评述23
1.5.5 读者思考23
2 生态要素24
2.1 能源24
2.1.1 能是什么24
2.1.2 能是动力之源24
2.1.3 能与人类文明27
2.1.4 编者评述27
2.1.5 读者思考28
2.2 大气圈28
2.2.1 地球的“大气圈”28
2.2.2 大气质量是生命之根28
2.2.3 大气与人类文明30
2.2.4 编者评述30
2.2.5 读者思考31
2.3 水圈31
2.3.1 地球的“水圈”31
2.3.2 水源质量是生命之源32
2.3.3 水与人类文明32
2.3.4 编者评述33
2.3.5 读者思考35
2.4 土圈35
2.4.1 地球的“土圈”35
2.4.2 土壤质量是陆生生物的摇篮35
2.4.3 土壤与人类文明36
2.4.4 编者评述37
2.4.5 读者思考37
2.5 生物圈37
2.5.1 地球的“生物圈”37
2.5.2 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38
2.5.3 生物与人类文明40
2.5.4 编者评述40
2.5.5 读者思考41
3 生态系统42
3.1 生态系统ABC42
3.1.1 何谓“生态”42
3.1.2 何谓“生态学”42
3.1.3 何谓“生态系统”43
3.1.4 编者评述44
3.1.5 读者思考45
3.2 生态系统的结构45
3.2.1 食物链45
3.2.2 生态网46
3.2.3 生态金字塔46
3.2.4 编者评述49
3.2.5 读者思考49
3.3 生态系统的基本机制与功能49
3.3.1 基本机制49
3.3.2 主要特征51
3.3.3 生态功能52
3.3.4 编者评述55
3.3.5 读者思考55
3.4 生态系统原理55
3.4.1 环境能量与环境质量55
3.4.2 生态系统控制论8律56
3.4.3 中国生态学10大原理57
3.4.4 编者评述58
3.4.5 读者思考58
3.5 人造地球58
3.5.1 “地球2号”58
3.5.2 “迷你地球”60
3.5.3 “人造湿地”60
3.5.4 编者评述61
3.5.5 读者思考61
4 生态资产63
4.1 聚宝盆的故事63
4.1.1 聚宝盆的故事63
4.1.2 生态系统是个聚宝盆64
4.1.3 聚宝盆破碎了64
4.1.4 编者评述65
4.1.5 读者思考66
4.2 生态资源值不值钱66
4.2.1 马克思真的错了吗66
4.2.2 生态环境资源是无价之宝67
4.2.3 怎样测算生态资产的价值67
4.2.4 编者评述68
4.2.5 读者思考68
4.3 森林生态资产知多少68
4.3.1 森林有何价值68
4.3.2 森林资源有多少69
4.3.3 森林价值知多少70
4.3.4 编者评述70
4.3.5 读者思考70
4.4 我国生态资产知多少71
4.4.1 我国国有资产有多少71
4.4.2 资产统计中的一个空缺71
4.4.3 我国生态资产知多少71
4.4.4 编者评述73
4.4.5 读者思考74
4.5 全球生态资产知多少74
4.5.1 全球拥有多少社会资产74
4.5.2 全球生态功能价值知多少74
4.5.3 计算结果概略比较74
4.5.4 编者评述75
4.5.5 读者思考75
5 危机四伏76
5.1 全球魔影76
5.1.1 来自自然的魔影76
5.1.2 来自人类的阴影80
5.1.3 污染的产生与发展82
5.1.4 编者评述87
5.1.5 读者思考88
5.2 资源危机89
5.2.1 人均资源匮乏89
5.2.2 不可更新资源危机逼近89
5.2.3 可更新资源危机也很突出90
5.2.4 编者评述91
5.2.5 读者思考91
5.3 污染危机91
5.3.1 是谁打开了魔盒91
5.3.2 污染危机的信号92
5.3.3 污染公害事件94
5.3.4 编者评述99
5.3.5 读者思考99
5.4 生态危机99
5.4.1 漫长的进化过程99
5.4.2 生态危机的信号100
5.4.3 地球能养活多少人100
5.4.4 编者评述101
5.4.5 读者思考101
5.5 三种人口论101
5.5.1 乐观的“人口论”101
5.5.2 悲观的“人口论”101
5.5.3 辩证的“人口论”102
5.5.4 编者评述104
5.5.5 读者思考105
6 灾害沉思106
6.1 江山叹息106
6.1.1 诉说长江106
6.1.2 西北干旱111
6.1.3 珠峰的叹息112
6.1.4 编者评述113
6.1.5 读者思考114
6.2 黄河断流114
6.2.1 黄河流的是什么114
6.2.2 黄河综合征115
6.2.3 给黄河会诊115
6.2.4 编者评述117
6.2.5 读者思考118
6.3 大地干渴118
6.3.1 宁夏干渴118
6.3.2 西夏兴衰119
6.3.3 甘草精神119
6.3.4 编者评述120
6.3.5 读者思考120
6.4 地球发烧121
6.4.1 水深火热121
6.4.2 热岛效应123
6.4.3 温室效应123
6.4.4 编者评述124
6.4.5 读者思考125
6.5 天灾人祸125
6.5.1 天灾126
6.5.2 人祸127
6.5.3 天灾加人祸128
6.5.4 编者评述128
6.5.5 读者思考129
7 致毒实验130
7.1 谁在给人类做致毒实验130
7.1.1 人类给自己做致毒实验130
7.1.2 两种不同本质区别的实验131
7.1.3 “人类自己使自己受害”也难逃惩罚132
7.1.4 编者评述134
7.1.5 读者思考135
7.2 人类在给自己做大气致毒试验135
7.2.1 空气背景135
7.2.2 人从空气中可能吸入多少毒害物138
7.2.3 大气主要污染危害特征138
7.2.4 编者评述139
7.2.5 读者思考139
7.3 人在给自己做饮水致毒试验139
7.3.1 水的背景139
7.3.2 人从水中可能饮入多少有毒害物141
7.3.3 水污染主要特征141
7.3.4 编者评述142
7.3.5 读者思考142
7.4 人在给自己做食物致毒试验142
7.4.1 食物背景142
7.4.2 人从食物中可能摄入多少毒害物145
7.4.3 食品污染危害特征145
7.4.4 编者评述151
7.4.5 读者思考151
7.5 人人都成了小白鼠152
7.5.1 人类都被关在地球的“笼子”里152
7.5.2 人类可能摄入多少毒害物153
7.5.3 致毒害效应153
7.5.4 编者评述159
7.5.5 读者思考159
8 发展的代价160
8.1 天被谁戳了一个洞160
8.1.1 臭氧层空洞是怎么回事160
8.1.2 是谁戳的这个洞161
8.1.3 臭氧层破坏能够控制吗162
8.1.4 编者评述163
8.1.5 读者思考164
8.2 生物多样性在下降164
8.2.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164
8.2.2 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在以对数曲线增长164
8.2.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165
8.2.4 编者评述165
8.2.5 读者思考166
8.3 三个热点166
8.3.1 物种的产生与灭绝166
8.3.2 外来物种170
8.3.3 遗传资源171
8.3.4 编者评述181
8.3.5 读者思考182
8.4 降雨变杀手183
8.4.1 纯净的降水无毒无害183
8.4.2 污染的降水成分复杂183
8.4.3 酸雨的形成和危害184
8.4.4 编者评述185
8.4.5 读者思考185
8.5 太空垃圾成灾185
8.5.1 太空警报185
8.5.2 太空垃圾何其多186
8.5.3 太空垃圾其害无穷186
8.5.4 编者评述187
8.5.5 读者思考187
9 走出误区188
9.1 确立正确的天人观188
9.1.1 中国传统的天人观188
9.1.2 西方传统的天人观189
9.1.3 殊途同归189
9.1.4 编者评述189
9.1.5 读者思考189
9.2 走出产值、GDP的误区190
9.2.1 1亿元≠1亿元?190
9.2.2 GNP、GDP是什么195
9.2.3 所有产品最终也是废物196
9.2.4 编者评述196
9.2.5 读者思考197
9.3 穿新鞋走老路197
9.3.1 西方发展经济的老路197
9.3.2 我国穿新鞋走老路197
9.3.3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98
9.3.4 编者评述204
9.3.5 读者思考204
9.4 走出消费的误区205
9.4.1 刺激高消费就是促进污染205
9.4.2 刺激挥霍就是促进浪费206
9.4.3 可可西里的枪声207
9.4.4 编者评述211
9.4.5 读者思考212
9.5 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为什么选择“环境学家”212
9.5.1 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应选谁212
9.5.2 美国总统顾问应是生态环境科学家212
9.5.3 为什么要选生态环境科学家212
9.5.4 编者评述213
9.5.5 读者思考214
10 夸父逐日215
10.1 核密码215
10.1.1 核弹之父215
10.1.2 核能量216
10.1.3 首次使用核武器217
10.1.4 编者评述217
10.1.5 读者思考218
10.2 全球核武库218
10.2.1 总量与比较218
10.2.2 美国核武库219
10.2.3 前苏罗斯223
10.2.4 编者评述226
10.2.5 读者思考226
10.3 核试验226
10.3.1 概述226
10.3.2 试验的环境类型229
10.3.3 测量与分析231
10.3.4 编者评述231
10.3.5 读者思考232
10.4 核冬天232
10.4.1 核战灾难232
10.4.2 核冬天233
10.4.3 防扩、禁止、销毁核武器234
10.4.4 编者评述237
10.4.5 读者思考239
10.5 核电站239
10.5.1 核能利用史239
10.5.2 水堆核电站的优越性及展望240
10.5.3 核泄漏及风险241
10.5.4 编者评述246
10.5.5 读者思考249
11 历史足迹250
11.1 万里之请(开拓环保)250
11.1.1 不远千里250
11.1.2 学习美国252
11.1.3 走中国路252
11.1.4 编者评述254
11.1.5 读者思考254
11.2 北京研究(1973—1976)254
11.2.1 水源污染254
11.2.2 大气污染254
11.2.3 节能减排255
11.2.4 编者评述255
11.2.5 读者思考255
11.3 北京研究(1976—1978)255
11.3.1 盐也污染256
11.3.2 如何评价256
11.3.3 填补空白257
11.3.4 编者评述258
11.3.5 读者思考258
11.4 南京研究(1982—2010)258
11.4.1 系统控制258
11.4.2 乡镇企业259
11.4.3 环境经济262
11.4.4 编者评述262
11.4.5 读者思考263
11.5 南京研究(2002—2013)263
11.5.1 旅游环保263
11.5.2 文化遗产263
11.5.3 焚烧技术263
11.5.4 编者评述264
11.5.5 读者思考264
12 期待未来265
12.1 全球化的兴起与终结265
12.1.1 全球化的兴起265
12.1.2 全球化的终结268
12.1.3 全球化的走向268
12.1.4 编者评述270
12.1.5 读者思考270
12.2 科学的神奇与终结270
12.2.1 科学的神奇270
12.2.2 科学的终结275
12.2.3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278
12.2.4 编者评述280
12.2.5 读者思考281
12.3 “大地女神”假说281
12.3.1 地球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281
12.3.2 “大地女神”假说282
12.3.3 谁主未来282
12.3.4 编者评述283
12.3.5 读者思考284
12.4 生态黑洞284
12.4.1 天体黑洞284
12.4.2 天体黑洞的三种类型284
12.4.3 种群黑洞285
12.4.4 编者评述285
12.4.5 读者思考285
12.5 生物原子能反应器286
12.5.1 生命的地球化学奇迹286
12.5.2 生物原子能反应器286
12.5.3 研究生物核反应器的意义286
12.5.4 编者评述287
12.5.5 读者思考287
13 结语288
13.1 结论288
13.2 后记一:写给读者293
13.3 后记二:感谢专家293
13.4 后记三:感谢元老294
13.5 后记四:响应莫言295
13.6 后记五:行动起来296
参考文献298
附录302
附录1 太阳系八大行星天文参数比较302
附录2 生命数据303
附录3 美国1975—1977年在三个自来水厂及一家旅馆自来水中检出的有机物(黑体字为“优先污染物”)名目312
附录4 已知的强致癌物、可能致癌物及剧毒、剧害(致癌、致畸、致突变)物名目313
附录5 PM2.5 的真面目314
附录6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界定手机为“可能致癌物品”317
附录7 “环境保护”为什么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