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格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格架](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4453549.jpg)
- 刘家铎,漆立新,田景春,李宗杰,张小兵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0566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研究;塔里木盆地-沉积构造-构造格架-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格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塔里木盆地区域地质特征1
1.1 塔里木盆地区域构造演化1
1.1.1 塔里木盆地大地构造位置1
1.1.2 塔里木盆地周缘构造演化1
1.2 塔里木盆地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19
1.2.1 塔里木盆地及周边综合地层分区19
1.2.2 露头区各分区地层发育特征24
1.2.3 塔里木盆地各地层分区地层对比特征36
1.3 本章小结39
第2章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41
2.1 演化阶段划分41
2.2 盆地原型演化过程分析44
2.2.1 震旦纪—早古生代稳定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原型发育阶段44
2.2.2 早古生代晚期塔西南前陆盆地-中部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原型发育阶段51
2.2.3 古特提斯旋回开合交替背景下的克拉通周缘裂陷(坳陷)-内部坳陷53
2.2.4 三叠纪前陆盆地原型发育阶段58
2.2.5 新特提斯开合交替背景下断陷-坳陷盆地原型发育阶段60
2.2.6 新近纪以来复合前陆盆地原型发育阶段65
2.3 剥蚀量恢复及古构造研究68
2.3.1 剥蚀量恢复方法简介及研究区适用性分析68
2.3.2 趋势厚度法剥蚀恢复原理及剥蚀量计算70
2.3.3 盆地主要层位的剥蚀特征73
2.3.4 塔里木盆地主要层位原始古地貌特征77
2.3.5 塔里木盆地主要层位古构造演化特征81
2.4 古隆起区构造演化特征95
2.4.1 沙雅隆起构造演化95
2.4.2 塔中隆起构造演化102
2.4.3 巴楚隆起构造演化106
2.4.4 塔东残余古隆起构造演化113
2.5 本章小结115
第3章 盆地内不整合及断裂特征117
3.1 “0”字号地震反射波名称、含义描述及不整合识别分析117
3.1.1 巨层序顶底界面和“0”字号地震反射波名称、含义描述117
3.1.2 不整合面的分类及特点118
3.1.3 塔里木盆地不整合面识别及分类120
3.2 断裂发育及演化特征123
3.2.1 盆地断裂系统128
3.2.2 塔里木盆地主要层位断裂发育特征134
3.2.3 塔里木盆地关键构造期断裂发育特征140
3.2.4 塔里木盆地古隆起区主要断裂及演化特征147
3.2.5 主干断裂成因及形成时期分析171
3.2.6 主干断裂(带)构造特征173
3.3 本章小结185
第4章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187
4.1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存在的问题及划分的必要性187
4.2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沿革188
4.2.1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沿革188
4.2.2 塔东南构造单元划分沿革189
4.2.3 塔北构造单元划分沿革192
4.3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依据、原则及盆地边界193
4.3.1 构造单元划分依据193
4.3.2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原则194
4.3.3 盆地边界195
4.4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195
4.4.1 加里东中期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带特征195
4.4.2 海西早期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带特征197
4.4.3 海西晚期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带特征199
4.4.4 喜山早期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带特征201
4.4.5 现今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带特征205
4.5 本章小结210
第5章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特征及沉积模式211
5.1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211
5.1.1 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Z-O)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211
5.1.2 克拉通内坳陷阶段(S-D112)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222
5.1.3 克拉通周缘坳陷,克拉通内裂陷沉积阶段(D3 -P)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226
5.1.4 前陆盆地沉积阶段(T)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235
5.1.5 断陷-坳陷沉积阶段(J-E)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244
5.1.6 复合前陆沉积阶段(N)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253
5.2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对比研究257
5.2.1 L20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257
5.2.2 L30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258
5.2.3 L35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259
5.2.4 Z1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259
5.2.5 Z6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259
5.2.6 Z8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261
5.3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沉积模式262
5.3.1 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Z-O)沉积模式262
5.3.2 克拉通内坳陷阶段(S-D12)发育的沉积模式263
5.3.3 克拉通周缘坳陷,克拉通内裂陷阶段(D3-P)发育的沉积模式263
5.3.4 前陆盆地沉积阶段(T)发育的沉积模式264
5.3.5 断陷-坳陷沉积阶段(J-E)发育的沉积模式265
5.3.6 复合前陆沉积阶段(N)发育的沉积模式266
5.4 本章小结267
第6章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层序地层特征研究268
6.1 关键层序界面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68
6.1.1 震旦系/前震旦系层序界面(Td)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68
6.1.2 寒武系/震旦系层序界面(T0 9)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68
6.1.3 中上寒武统层序界面(T1 8)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69
6.1.4 寒武系/奥陶系层序界面(T0 8)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70
6.1.5 中奥陶统/上奥陶统层序界面(T4 7)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70
6.1.6 奥陶系/志留系层序界面(T0 7)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72
6.1.7 上志留统/中志留统层序界面(T1 6)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72
6.1.8 上泥盆统/中泥盆统层序界面(T0 6)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73
6.1.9 三叠系/二叠系层序界面(T0 5)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73
6.1.10 侏罗系/三叠系层序界面(T6 4)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75
6.1.11 白垩系/侏罗系层序界面(T0 4)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75
6.1.12 古近系/白垩系层序界面(T0 3)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76
6.1.13 新近系/古近系层序界面(T2 2)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276
6.2 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277
6.2.1 古风化壳278
6.2.2 古喀斯特作用面278
6.2.3 渣状层278
6.2.4 冲刷侵蚀作用面278
6.2.5 火山事件作用面279
6.2.6 岩性、岩相转换面279
6.2.7 超覆面279
6.3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新近系层序地层划分280
6.4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层序地层发育特征282
6.4.1 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Z- O)层序地层特征282
6.4.2 克拉通内坳陷沉积阶段(S -D1 12)层序地层特征293
6.4.3 克拉通周缘坳陷,克拉通内裂陷沉积阶段(D3-P)层序地层特征295
6.4.4 前陆盆地沉积阶段(T)层序地层特征296
6.4.5 断陷-坳陷沉积阶段(J-E)层序地层特征299
6.4.6 复合前陆沉积阶段(N)层序地层特征302
6.5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内充填的层序地层格架303
6.5.1 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Z-O)层序地层格架303
6.5.2 克拉通内坳陷沉积阶段(S-D1?2 )层序地层格架304
6.5.3 克拉通周缘坳陷,克拉通内裂陷沉积阶段(D3-P)层序地层格架304
6.5.4 前陆盆地沉积阶段(T)层序地层格架304
6.5.5 断陷 -坳陷沉积阶段(J-E)层序地层格架307
6.5.6 复合前陆沉积阶段(N)层序地层格架307
6.6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307
6.6.1 L20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307
6.6.2 L30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308
6.6.3 L35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309
6.6.4 Z1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311
6.6.5 Z6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312
6.6.6 Z8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313
6.7 本章小结314
第7章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315
7.1 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Z-O)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315
7.1.1 SSQ1构造-层序(早震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15
7.1.2 SSQ2构造-层序(晚震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16
7.1.3 SSQ3构造-层序(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16
7.1.4 SSQ4构造-层序(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17
7.1.5 SSQ5构造-层序(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18
7.1.6 SSQ6构造-层序(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19
7.1.7 SSQ7构造-层序(中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19
7.2 克拉通内坳陷沉积阶段(S-D112)构造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321
7.2.1 SSQ8构造-层序(早中志留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21
7.2.2 SSQ9构造-层序(晚志留世-早中泥盆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21
7.3 克拉通周缘坳陷,内裂陷阶段(D3 -P)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322
7.3.1 SSQ10构造-层序(晚泥盆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22
7.3.2 SSQ11构造-层序(早石炭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23
7.3.3 SSQ12构造-层序(晚石炭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24
7.3.4 SSQ13构造-层序(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25
7.4 前陆盆地沉积阶段(T)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326
7.4.1 SSQ14构造-层序(早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26
7.4.2 SSQ15构造-层序(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27
7.4.3 SSQ16构造-层序(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28
7.5 断陷-坳陷沉积阶段(J-E)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329
7.5.1 SSQ17构造-层序(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29
7.5.2 SSQ18构造-层序(晚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30
7.5.3 SSQ19构造-层序(早白垩世早期)岩相古地理特征331
7.5.4 SSQ20构造-层序(早白垩统晚期)岩相古地理特征331
7.5.5 SSQ21构造-层序(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特征333
7.5.6 SSQ22构造-层序(古近纪)岩相古地理特征333
7.6 复合前陆沉积阶段(N)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334
7.7 本章小结335
参考文献336
索引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