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海洋生物资源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海洋生物资源卷
  • 唐启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9028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海洋工程-科技发展-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科技发展-发展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海洋生物资源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3

第一章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与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3

一、多层面开发海洋水产品,保障国家食物安全4

二、加强蓝色生物产业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增长6

三、强化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7

四、重视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保障海洋生态安全8

五、“渔权即主权”,坚决维护国家权益10

第二章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与科技发展现状12

一、我国海水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12

(一)遗传育种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分子育种成为技术发展趋势12

(二)生态工程技术成为热点,引领世界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发展14

(三)病害监控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免疫防控技术成为发展重点15

(四)水产营养研究独具特色,水产饲料工业规模世界第一15

(五)海水陆基养殖工程技术发展迅速,装备技术日臻完善16

(六)浅海养殖容量已近饱和,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为产业特征17

(七)深海网箱养殖有所发展,蓄势向深远海迈进17

二、我国近海生物资源养护工程技术发展现状19

(一)渔业监管体系尚待健全,资源监测技术手段已基本具备19

(二)负责任捕捞技术处在评估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示范应用19

(三)增殖放流规模持续扩大,促进了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19

(四)人工鱼礁建设已经起步,海洋牧场从概念向实践发展20

(五)近海渔船引起重视,升级改造列入议程21

(六)渔港建设受到关注,渔港经济区快速发展21

三、我国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22

(一)远洋渔业作业遍及三大洋,南极磷虾开发进入商业试捕阶段22

(二)远洋渔船主要为国外旧船,渔业捕捞装备研发刚刚起步23

(三)远洋渔船建造取得突破,技术基础初步形成24

四、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技术发展现状25

(一)海洋药物研发方兴未艾,产业仍处于孕育期25

(二)海洋生物制品成为开发热点,新产业发展迅猛26

五、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加工流通工程技术发展现状27

(一)海洋食品质量安全技术28

(二)海洋食品加工与流通工程技术31

第三章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与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35

一、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与科技发展现状与特点35

(一)世界海水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35

(二)世界近海生物资源养护工程技术38

(三)世界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工程技术41

(四)世界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技术43

(五)世界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加工流通工程技术45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与科技发展趋势47

(一)海水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发展趋势47

(二)近海生物资源养护工程与技术发展趋势50

(三)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工程与技术发展趋势52

(四)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与科技的发展趋势53

(五)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加工流通工程与技术的发展趋势54

三、国外经验:7个典型案例56

(一)新型深远海养殖装备56

(二)挪威南极磷虾渔业的快速发展58

(三)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59

(四)日本人工鱼礁与海洋牧场建设60

(五)挪威的鲑鱼疫苗防病61

(六)食品和饲料的快速预警系统62

(七)美国的海洋水产品物流体系63

第四章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与科技面临的主要问题65

一、起步晚,投入少,海洋生物资源的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落后65

二、创新成果少,装备系统性差,关键技术装备落后66

三、盲目扩大规模,资源调查与评估不够67

四、过度开发利用,生态和资源保护不够68

五、产业发展存在隐患,可持续能力不够69

六、政府管理重叠,国家整体规划布局不够70

第五章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和任务72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72

(一)战略定位72

(二)发展思路72

二、基本原则与战略目标73

(一)基本原则73

(二)战略目标73

三、战略任务与重点82

(一)总体战略任务82

(二)近期重点任务82

四、发展路线图84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90

一、制定国家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与科技规划,做好顶层设计90

二、加强海洋生物基础研究,突破资源开发关键技术91

三、大力挖掘深海生物资源,加快布局极地远洋生物资源的开发91

四、注重基本建设,提升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整体水平92

五、保护生物资源,做负责任的渔业大国93

六、拓展投资渠道,促进海洋生物新兴产业的发展94

第七章 重大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与科技专项建议95

一、蓝色海洋食物保障工程95

(一)海水养殖现代发展工程95

(二)近海生物资源养护工程97

(三)远洋渔业与南极磷虾资源现代开发工程98

(四)海洋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保障工程99

二、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开发关键技术100

(一)必要性100

(二)发展目标101

(三)重点任务102

第二部分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专业领域报告107

专业领域一:我国近海养护与远洋渔业工程技术发展战略研究107

第一章 我国近海养护与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的战略需求107

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108

二、保障优质蛋白质供给109

三、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09

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111

第二章 我国近海养护与远洋渔业工程技术发展现状112

一、近海资源养护工程112

(一)负责任捕捞技术113

(二)近海渔业资源监测与监管技术114

(三)增殖放流技术116

(四)海洋牧场构建技术116

二、远洋渔业工程119

(一)大洋渔业120

(二)极地渔业121

(三)远洋渔业装备122

三、渔船与渔港工程122

(一)渔船建设123

(二)渔港建设124

第三章 世界近海养护与远洋渔业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128

一、世界近海养护与远洋渔业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130

(一)近海资源养护工程130

(二)远洋渔业工程134

(三)渔船与渔港工程139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近海养护与远洋渔业工程技术发展趋势143

(一)近海资源养护工程143

(二)远洋渔业工程146

(三)渔船与渔港工程149

三、国外经验(典型案例分析)150

(一)近海资源养护工程案例:日本人工鱼礁与海洋牧场建设的成功经验150

(二)远洋渔业工程案例:挪威南极磷虾渔业成功的发展方式151

(三)渔船与渔港工程案例一:大洋性拖网渔船152

(四)渔船与渔港工程案例二:日本神奈川县三崎渔港153

第四章 我国近海养护与远洋渔业工程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154

一、渔业资源研究基础薄弱,行业支撑乏力154

(一)渔业资源监测投入少、手段不足,难以为渔业管理提供有效支撑154

(二)负责任捕捞技术研究创新不足154

(三)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严重缺失154

(四)重生产轻科研调查,对大洋渔业资源的掌控能力弱155

(五)大洋渔业新技术研发缺乏重大科技支撑156

二、南极磷虾产业长远规划缺乏,国际竞争力低下156

(一)资源调查研究匮乏,渔业掌控能力薄弱156

(二)捕捞技术落后,渔业生产竞争力低156

(三)下游产品研发滞后,产业链亟待培育156

三、海洋渔业装备落后,自主研发能力亟待提高157

(一)近海渔船装备老化现象严重,技术落后157

(二)近海渔船船型杂乱,主机配置及船机桨匹配差异大157

(三)近海玻璃钢渔船推广应用受阻157

(四)远洋捕捞装备落后,关键技术及装备受制于国外158

(五)大洋性远洋渔船捕捞装备国产化率低,系统配套不完善158

(六)远洋渔船水产品加工装备及相关产业链配套不完善159

(七)渔船建造关键技术尚未全面突破,技术体系有待完善159

四、渔港工程技术研究滞后,服务多功能化不足160

(一)建设标准低,“船多港少”矛盾突出,避风减灾能力依然薄弱160

(二)交易市场配套不足,鱼货物流不畅161

(三)渔港重大工程技术研发滞后,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162

五、基础人力资源队伍素质偏低,渔业现代化发展受阻162

六、渔业标准规范制定滞后,管理与维权依据缺乏162

(一)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尚未形成合理的建设标准和统一规划162

(二)渔港法规规范制定滞后,缺乏管理与维权依据163

七、渔业立法和监管不完善,现代渔业管理进展缓慢163

(一)海洋捕捞作业类型结构不合理163

(二)渔业监管技术体系不健全164

(三)渔民负责任捕捞观念不强165

第五章 我国近海养护与远洋渔业工程技术发展战略和任务166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166

(一)战略定位166

(二)战略原则166

(三)发展思路166

二、战略目标167

(一)2020年:进入海洋渔业强国初级阶段167

(二)2030年:建设中等海洋渔业强国168

(三)2050年:建设世界海洋渔业强国展望169

三、战略任务与重点170

(一)总体任务170

(二)重点任务170

四、发展路线图173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174

一、建立以资源监测调查评估为基础的渔业资源监管体系174

二、制定南极磷虾产业长远发展规划174

三、加快推进渔船与渔业装备升级174

四、加快多功能现代化渔港体系建设175

五、实施人才强渔战略,加快渔业人才培养175

六、政策引导,建立科学规范的海洋渔业管理机制175

七、强化监管与执法力度,形成良好的发展条件176

第七章 重大海洋工程与科技专项建议177

一、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及安全开发利用工程177

(一)必要性分析177

(二)重点内容与关键技术178

(三)预期目标180

二、远洋渔业装备及南极磷虾开发与利用科技专项181

(一)必要性分析181

(二)重点内容与关键技术182

(三)预期目标182

专业领域二:我国海水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发展战略研究185

第一章 我国海水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的战略需求185

一、保障食物安全185

二、维护国家权益186

第二章 我国海水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187

一、遗传育种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分子育种成为技术发展趋势187

二、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独具特色,水产饲料工业规模世界第一189

(一)水产养殖动物营养需求189

(二)饲料原料的生物利用率190

(三)渔用饲料添加剂191

(四)水产饲料加工设备制造191

三、病害监控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免疫防控技术成为发展重点191

(一)病原检测与病害诊断技术191

(二)免疫防控技术191

(三)生态防控技术193

四、生态工程技术成为热点,引领世界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的发展193

五、海水陆基养殖工程技术发展迅速,装备技术日臻完善194

六、浅海养殖容量已近饱和,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产业特征194

七、深海网箱养殖有所发展,蓄势向深远海迈进197

第三章 世界海水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与趋势199

一、遗传育种与苗种培育工程技术199

(一)世界遗传育种与苗种培育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199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遗传育种与苗种培育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200

(三)国外经验(典型案例分析)200

二、营养与饲料工程技术201

(一)世界营养与饲料工程技术发展现状201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营养与饲料工程技术发展趋势202

(三)国外经验(案例分析)205

三、病害防控工程技术206

(一)世界病害防控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206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病害防控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207

(三)国外经验208

四、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210

(一)世界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210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海水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212

(三)国外经验(典型案例分析)214

第四章 我国海水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面临的主要问题219

一、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不完善,良种缺乏,海水养殖主要依赖野生种219

二、技术研究和开发不足,优质饲料蛋白源短缺,配合饲料普及率有待提高220

三、基础研究薄弱,疾病防治专用药物和制剂开发落后,缺乏应急机制与保障措施221

四、养殖工程技术和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传统比例较大,配套设施与技术研究依然落后221

第五章 我国海水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战略和任务223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223

(一)战略定位223

(二)战略原则223

(三)发展思路223

二、战略目标224

三、战略任务与重点224

(一)综述224

(二)分述226

四、发展路线图230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239

一、强化政策引导,实施深远海规模养殖战略239

二、完善体制机制,创新近浅海海水养殖产业发展模式240

三、健全法律法规,推进饲料和疫苗的推广与应用240

第七章 海水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重大工程与科技专项建议242

一、深远海规模养殖科技专项242

二、海水健康养殖科技专项244

专业领域三: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47

第一章 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与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247

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47

二、提升海洋生物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水平247

三、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48

第二章 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与科技发展现状250

一、我国海洋药物产业尚处于孕育期250

(一)我国海洋新天然产物的年发现量居世界首位250

(二)我国是最早将海洋生物用作药物的国家之一250

(三)我国海洋药物研发和产业化亟待重点发展251

二、我国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已迎来快速发展期252

(一)我国海洋生物制品的研发已取得长足的进步252

(二)我国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253

第三章 世界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与科技现状以及发展趋势255

一、世界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与科技现状256

(一)海洋药物研发突飞猛进256

(二)海洋生物制品已形成新兴朝阳产业258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与科技以及发展趋势259

(一)药用与生物制品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逐步从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发展259

(二)各种陆地高新技术在药用与生物制品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中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260

(三)以企业为主导的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体系成为主流260

第四章 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与科技面临的主要问题261

一、资源层面上,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十分有限262

二、技术层面上,研究基础薄弱,关键技术亟待完善与集成264

(一)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究基础薄弱,投入不足264

(二)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的关键技术亟待完善与集成264

三、产品层面上,品种单调,产业化程度低、应用领域狭窄265

(一)我国在研的海洋药物品种少,新药创新能力不强265

(二)我国海洋生物酶品种少,产业化规模小、应用领域狭窄266

(三)我国海洋农用生物制剂产业化规模偏小,推广应用不够267

(四)我国海洋生物材料研发进度迟缓,动物疫苗研究刚刚起步267

四、体制层面上,资助力度小,企业参与度低,研究力量分散268

第五章 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和任务269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269

(一)战略定位269

(二)战略原则269

(三)发展思路269

二、战略目标270

(一)2020年270

(二)2030年270

(三)2050年270

三、战略任务与重点271

(一)总体任务271

(二)近期重点任务272

四、发展路线图273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274

一、发挥政府引导,形成国家战略274

二、整合研究力量,注重技术集成274

三、突出企业主体,加快产品开发275

第七章 重大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工程与科技专项建议276

一、研发项目——创新海洋药物276

二、产业化项目——新型海洋生物制品277

(一)海洋生物酶制剂277

(二)海洋生物功能材料278

(三)海洋绿色农用生物制剂279

三、建设项目——综合性技术平台和产业化基地280

(一)海洋创新药物研发集成技术平台280

(二)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基地280

(三)海洋微生物高密度发酵关键技术平台281

(四)海水养殖动物疫苗和免疫增强剂综合实验平台281

专业领域四: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加工工程技术发展战略研究283

第一章 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加工工程技术的战略需求283

一、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工程与科技的战略需求283

(一)行业发展背景283

(二)消费市场发展背景288

(三)战略需求290

二、我国海洋食品加工流通工程与科技的战略需求291

(一)保障海洋食品有效供给291

(二)改善国民膳食结构292

(三)优化海洋渔业经济结构292

第二章 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加工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294

一、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工程与科技的发展现状294

(一)学科发展及技术水平294

(二)科研机构及队伍体系299

(三)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299

(四)监管技术体系及生产层面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300

二、我国海洋食品加工流通工程与科技的发展现状304

(一)海洋食品加工产业不断壮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305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加工产品种类不断增加,规模化加工企业数量不断扩大305

(三)海洋食品物流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规模化程度低,体系落后306

(四)海洋食品加工与流通装备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初步形成307

三、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加工水平及国际发展水平趋势308

第三章 世界海洋食品质量安全及加工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309

一、世界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加工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309

(一)世界海洋食品质量安全工程与科技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309

(二)世界海洋食品加工流通工程与科技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312

二、面向2030年世界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加工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315

(一)面向2030年世界海洋食品质量安全工程与科技的发展趋势315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海洋食品加工流通工程与科技的发展趋势317

三、国外经验(典型案例分析)318

(一)国际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案例318

(二)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案例319

(三)挪威海洋食品完善的可追溯系统案例320

(四)美国水产品安全控制和质量保证案例320

(五)日本海洋食品消费的变动与启示321

(六)美国海洋食品物流的发展经验323

(七)日本水产品物流发展的经验324

第四章 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加工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326

一、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工程与科技存在的问题326

(一)学科发展及技术存在的问题326

(二)科研机构及队伍体系存在的问题328

(三)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329

(四)监管技术体系及生产层面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存在的问题329

二、我国海洋食品加工流通工程与科技面临的主要问题333

(一)我国海洋食品加工工程与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333

(二)我国海洋食品物流工程学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335

第五章 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加工工程技术的发展战略和任务338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338

(一)战略定位338

(二)战略原则338

(三)发展思路338

二、战略目标339

(一)2020年(进入海洋强国初级阶段)339

(二)2030年(建设中等海洋强国)340

(三)2050年(建设世界海洋强国)340

三、战略任务与重点342

(一)总体任务342

(二)重点任务342

四、发展路线图344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346

一、加强海洋食品质量安全科研与监管体系队伍及能力建设346

二、加快健全海洋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346

三、加大质量安全、加工和流通科研的政策及经费支持力度347

四、制定适合国情的现代海洋食品物流发展规划,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347

五、大力加强现代海洋食品加工与物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348

第七章 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重大工程与科技专项建议349

一、顺向可预警、逆向可追溯的海洋食品全产业链监管技术工程349

(一)必要性分析349

(二)重点内容与关键技术350

(三)预期目标352

二、海洋食品加工创新工程352

(一)必要性分析352

(二)重点内容与关键技术352

(三)预期目标354

三、海洋食品物流体系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研究354

(一)必要性分析354

(二)重点内容及关键科技354

(三)预期目标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