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低渗透储层油藏描述核心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低渗透储层油藏描述核心问题研究
  • 张林,赵喜民,郝世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19347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5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167页
  • 主题词:低渗透储集层-油藏-油气勘探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低渗透储层油藏描述核心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1

第二节 基本油藏地质特征2

第三节 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

一、勘探开发现状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7

一、研究区前期研究现状7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

第六节 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10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0

二、主要工作量11

第二章 目的层小层划分与对比12

第一节 地层划分依据13

一、标志层13

二、细脖子特征14

三、厚度特征14

四、沉积旋回及层序特征14

第二节 多井联井小层划分对比16

第三节 研究区层序地层学等时格架的建立18

第四节 本章小结18

第三章 测井资料二次处理解释20

第一节 测井资料预处理20

第二节 四性关系特点20

一、岩性与电性20

二、物性与电性21

三、含油性与电性22

第三节 测井解释模型22

一、孔隙度解释模型22

二、渗透率解释模型23

三、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25

第四节 测井资料二次处理25

第五节 本章小结27

第四章 构造、沉积相及储层非均质特征28

第一节 构造特征28

第二节 沉积相特征29

一、沉积背景29

二、测井相特征30

三、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33

四、沉积相剖面分布特征34

第三节 砂体建筑结构模型及河道砂体宽度特征37

一、建筑结构模型37

二、河道砂宽度特征38

第四节 刘渠区块储层层间及平面非均质分布规律40

一、有效厚度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40

二、物性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41

三、含油性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43

第五节 储层层内非均质特征44

一、层内渗透率韵律变化44

二、层内夹层特征45

第六节 本章小结47

第五章 低渗储层基质基本特征48

第一节 基质基本地质特征48

一、矿物成分特征48

二、岩石结构特征48

三、孔喉结构特征49

四、岩心渗透率特征50

五、渗透率方向非均质性特征51

第二节 基质油藏驱动类型、压力、流体特征53

第三节 基质两相渗流特征54

第四节 低渗基质特殊渗流特征55

一、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表现出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55

二、流固耦合作用明显56

三、贾敏效应影响十分突出57

四、储层表现出弱亲水特征,存在自吸水驱油现象58

五、储层驱替压力梯度大59

第五节 利用生产动态资料认识刘渠低渗储层基质的渗流特征59

一、自然能量开发区储层基质的渗流特征59

二、注水区储层基质的渗流特征61

第六节 本章小结61

第六章 天然裂缝、微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62

第一节 对天然裂缝/微裂缝的地质研究62

一、露头裂缝特征62

二、岩心裂缝分布特征63

三、镜下微裂缝发育特征64

四、地层倾角测井解释裂缝方向及性质66

第二节 对天然裂缝/微裂缝的工程研究66

一、注水指示曲线对天然裂缝—微裂缝的诊断66

二、初期产能特征对天然裂缝/微裂缝的诊断69

第三节 天然裂缝—微裂缝的分布规律73

第四节 天然裂缝的形成机制74

第五节 本章小结75

第七章 人工裂缝形态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76

第一节 人工裂缝形态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76

一、人工裂缝形态特征76

二、人工裂缝形成的主控因素78

第二节 人工裂缝形态特征的验证83

一、地面微地震监测对裂缝的验证83

二、大地电位法裂缝监测对裂缝性质的验证85

三、井间示踪测试资料对裂缝性质的验证85

四、生产动态资料对裂缝形态特征的验证86

第三节 本章小结87

第八章 人工裂缝特征参数诊断88

第一节 实际地层条件下人工裂缝的某些特征88

第二节 人工裂缝特征参数诊断91

一、缝内净压力拟合诊断裂缝参数91

二、压力恢复试井对人工裂缝的诊断92

三、吸水剖面对支撑缝高的诊断95

四、其他方法对裂缝特征参数的诊断97

第三节 本章小结97

第九章 刘渠区块油田开发特征98

第一节 全区与注水区开发动态指标特征100

一、产油(液)量对比100

二、注水量对比100

三、累计注入/采出比与平均综合含水率对比100

四、年采油速度对比101

五、采出程度对比101

六、静压、流压对比102

七、井间水淹情况104

第二节 开发动态特征104

一、注水区和非注水区开发动态特征对比104

二、丛147典型井区注采动态特征106

三、未水淹井组及单井注采动态解剖108

四、已水淹井组及单井注采动态解剖研究110

第三节 注水区注水压力平面变化规律113

第四节 本章小结115

第十章 刘渠区块注水开发矛盾机理及稳产技术对策116

第一节 裂缝发育的低渗储层具有类似双重介质的渗流特点116

第二节 基质渗流的注水见效和见水时间116

一、基质渗流的注水见效时间117

二、基质渗流的见水时间118

第三节 刘渠区块井间水淹机理119

一、井间天然裂缝、人工裂缝组合类型119

二、井间水淹介质120

三、井间水淹控制因素123

第四节 水驱前沿运动规律126

一、井间示踪资料研究水驱前沿运动规律126

二、双重介质理论的水驱油前沿运动规律128

三、不同人工裂缝半长/井距比下水驱油前沿的运动规律128

第五节 注水区剩余油平面分布规律129

第六节 刘渠区块注水开发矛盾机理132

一、客观因素132

二、主观因素132

第七节 刘渠区块的稳产技术对策133

一、在现有井网条件下的调整对策134

二、改变注采井网136

第八节 本章小结137

第十一章 油藏描述资料管理与查询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138

第一节OilFairy系统研制的背景及现状138

第二节OilFairy数据基础及数据结构139

第三节OilFairy系统的主要功能139

一、基本数据库资料管理功能——层次有序140

二、多表联合自由查询技术——科学合理140

三、静态、动态数据联合查询技术——简单高效142

四、数据相关关系研究——模型众多143

五、平面图的快速绘制——地质研究的好工具、好帮手145

六、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化繁为简146

第四节OilFairy系统的作用149

一、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149

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自现149

第五节 本章小结149

结论150

参考文献1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