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堂革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课堂革命
  • 钟启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21190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课堂教学-教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课堂革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为社会公正而教1

第1章 课堂教学的愿景5

第1节 “课堂革命”的时代与课题5

一、现行学校教育的尴尬5

二、“知识社会”所要求的学校教育模式8

三、核心素养与新型教学模式11

第2节 “知识社会”时代的课堂教学16

一、教学的结构及其意涵16

二、优质教学及其制约因素18

三、优质教学的原理22

第3节 从“定型化设计”走向“情境化设计”25

一、课堂教学:动态的生命体25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从“定型化”走向“情境化”27

三、从单元设计到课时计划32

第2章 学习论的进化与课堂研究的向度37

第1节 学习论的进化37

一、“学习”的三种隐喻37

二、“学习”的三种实践41

三、何谓“有效学习环境”43

第2节 儿童学习的机制48

一、知识获得的机制48

二、问题解决的机制50

三、表现力的机制56

四、学习动机的机制57

第3节 课堂研究的向度:新视点与新方法59

一、“学习”的认知研究59

二、课堂研究的新视点61

三、课堂研究的新方法65

第3章 课程开发与校本研修68

第1节 课程的意义68

一、课程的构成68

二、课程的层级与单元组织70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74

四、运用R-POCA循环的课程经营77

第2节 从教学实践中学会教学79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79

二、从课堂实践的比较中了解自身的教学82

三、教学研讨:从自身的实践中学会教学92

第3节 作为校本研修的课堂研究97

一、教师研修与课堂研究97

二、作为校本研修的课堂研究100

三、教师的规范与课堂文化103

第4章 课堂研究与教学创新106

第1节 课堂研究的视角、范式与方法106

一、课堂研究的视角106

二、课堂研究的范式110

三、课堂研究的方法114

第2节 教师的课堂分析及其课题122

一、教师的课堂分析122

二、课堂教学的要素124

三、学习集体的组织127

四、学习集体的形成与“儿童思维体制”的把握131

第3节 课堂对话的创造135

一、课堂对话135

二、课堂对话的量化研究与质性分析140

三、民主对话空间的创造146

第5章 课堂评价:问题与展望150

第1节 课堂评价的问题诊断150

一、走出课堂评价的误区150

二、摆脱课堂评价中的二元对立157

第2节 课堂评价的方向与课题160

一、走向人性化的课堂评价160

二、教学模型与课堂评价164

三、新的学习评价方式:实作评价与档案袋评价166

四、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反馈174

第6章 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176

第1节 教师教育改革:理念与目标176

一、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176

二、“学的专家”:教师教育的目标178

三、锻造教师的教育实践力180

第2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专业化的机制182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182

二、“实践性知识”是怎样形成的186

三、教师学习过程的特征190

四、教学反思的过程与方法193

第3节 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195

一、教师的知识与思维的特征195

二、教师学习的基本原理198

第7章 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日本的案例203

第1节 “学习共同体”:愿景与哲学203

一、“愿景”优先203

二、“学习共同体”的哲学204

三、“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系统206

第2节 基于“协同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210

一、“协同学习”的功效210

二、“协同学习”的两种课题设计212

三、如何将“协同学习”引进课堂214

第3节 “同僚性”的涵养与走向专业文化219

一、涵养教师之间的“同僚性”219

二、走向专业文化221

结语 课堂革命与教师成长225

一、“课堂革命”的概念框架225

二、课堂研究的走向与教师学习2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