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研究
  • 吴兴明,卢迎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22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哈贝马斯(Habermas, Jurgen 1929- )-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 现代的时代意识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5

第一节 思路梳理5

一 现代的时代意识5

二 现代的时代意识的“自我确证的要求”5

三 现代的原则——“主体性”6

四“主体性”确认带来的诸种问题6

第二节 课堂研讨14

第三节 延伸阅读25

第二章 黑格尔的现代性观念27

第一节 思路梳理27

一“理性”成为和解力量的时代动机27

二 具有和解力量的“理性”——宗教伦理总体性29

三 具有和解力量的“理性”(“绝对”)——艺术审美的解决途径31

四 具有和解力量的“理性”(“绝对”)——“国家”扬弃“市民社会”33

五 黑格尔及其继承人的问题34

第二节课堂研讨36

第三节 延伸阅读44

第三章 三种视角:黑格尔左派、黑格尔右派和尼采47

第一节 思路梳理47

一 黑格尔左派的第一个特征:激进的偶然性历史思想47

二 现代性话语的三个论题(黑格尔左派第二、三、四个特征)50

三 实践哲学对黑格尔主义设计的继承51

四 新保守主义对实践哲学的回应58

第二节 课堂研讨64

第三节 延伸阅读83

第四章 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85

第一节 思路梳理85

一 小结前三章并引入尼采85

二“新的神话”与狄奥尼索斯87

三 尼采的酒神精神89

四 海德格尔与巴塔耶对尼采的继承91

第二节 课堂研讨95

第三节 延伸阅读107

第五章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霍克海默与阿多诺109

第一节 思路梳理109

一 启蒙与神话的悖论关系110

二 意识形态批判的正确使用与错误使用116

三 尼采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影响119

四 工具理性批判与审美主义一权力理论批判的困境119

第二节 课堂研讨120

第三节 延伸阅读129

第六章 形而上学批判对西方理性主义的瓦解:海德格尔131

第一节 思路梳理131

一 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读132

二 海德格尔未走出主体哲学困境136

三 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的概念策略之形成137

四 海德格尔与交往理性的关系139

五 海德格尔与纳粹141

第二节 课堂研讨146

第三节 延伸阅读163

第七章 超越源始哲学:德里达的语音中心论批判166

第一节 思路梳理166

一“书写”优先于“语音”166

二 哈贝马斯对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批判167

三 德里达对胡塞尔的批判与哈贝马斯对德里达的批判171

四 原始书写173

第二节 课堂研讨189

第三节 延伸阅读198

第八章 在爱欲与普通经济学之间:巴塔耶201

第一节 思路梳理201

一“异质”与“神圣”202

二“异质”与“革命”204

三“浪费”和“主权”206

四 伦理合理化与总体物化后的“自由”207

第二节 课堂研讨209

第三节 延伸阅读211

第九章 理性批判对人文科学的揭露:福科213

第一节 思路梳理213

一 历史性的话语分析213

二 从考古学到谱系学214

三 反对“大写历史”215

四 先验与经验杂糅的“权力”概念217

五 三种“知识型”217

第二节 延伸阅读221

第十章 权力理论的困境:再论福科223

第一节 思路梳理223

一“权力理论”所面临的三个难题223

二 先验与经验杂糅的“权力”概念224

三 无规范性基础的权力理论226

四 社会秩序何以可能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228

第二节 课堂研讨233

第三节 延伸阅读234

第十一章 走出主体哲学的另一条路径:交往理性和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236

第一节 思路梳理236

一 从主体哲学范式转向主体间性范式236

二 理性的分裂模式和排除模式238

三 交往理性的宏大视野239

四 三种实践哲学的弊端240

五 理想的交往共同体与现实的交往共同体241

第二节 课堂研讨:对作为思想样式的偶在论及其相关性的反思性评论243

第三节 延伸阅读273

第十二章 现代性的规范内容275

第一节 思路梳理275

一 理性批判者的错误之处275

二 实践哲学与交往理论的不同276

三“货币”与“系统”278

四 自主的公共领域与欧盟279

第二节 课堂研讨284

第三节 延伸阅读287

后记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