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温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温病学
  • 林培政,谷晓红主编;冯全生,刘涛,刘兰林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51320847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147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温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1

第一章 绪论1

一、萌芽阶段(战国至晋唐时期)2

二、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3

三、形成阶段(明清时期)4

四、近现代研究与发展6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8

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8

一、致病因素的特异性8

二、多数温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8

三、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10

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10

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命名和分类10

一、温病的范围和命名10

二、温病的分类11

第三节 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2

一、温病与伤寒12

二、温病与温疫13

三、温病与温毒14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15

第一节 病因15

一、风热病邪15

二、暑热病邪16

三、暑湿病邪17

四、湿热病邪17

五、燥热病邪18

六、温热病邪18

七、温毒病邪19

八、疠气19

第二节 发病20

一、发病因素20

二、感邪途径21

三、发病类型21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23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23

一、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理24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26

第二节 三焦辨证27

一、三焦的证候与病理28

二、三焦证候的相互传变31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32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33

第一节 辨舌33

一、舌苔33

二、舌质35

三、舌体形态37

四、温病舌诊注意点37

第二节 辨斑疹、白瘩38

一、辨斑疹38

二、辨白?39

第三节 辨常见症状40

一、发热40

二、汗出异常41

三、口渴42

四、呕恶42

五、胸腹不适43

六、大小便异常44

七、神志异常45

八、痉46

九、出血46

十、厥脱46

第四节 验齿47

一、齿燥47

二、齿缝流血47

三、齿垢48

第五节 察咽喉48

第六节 切脉象48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50

第一节 温病治疗原则50

一、祛除温邪50

二、扶助正气51

第二节 温病的主要治法51

一、泄卫透表法51

二、清解气热法52

三、和解表里法53

四、祛湿清热法54

五、通下逐邪法54

六、清营凉血法55

七、开窍息风法56

八、滋阴生津法57

九、固脱救逆法58

十、外治法59

第三节 温病兼夹证的治疗60

一、兼痰饮60

二、兼食滞60

三、兼气郁61

四、兼血瘀61

第四节 温病瘥后调理61

一、正虚未复62

二、余邪未尽62

三、复证治法62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65

第一节 历代医学家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及成就65

一、对温病预防的认识65

二、预防温病的成就66

第二节 温病的预防方法68

一、培固正气,强壮体质68

二、及时诊治,控制传播69

三、预施药物,防止染病70

中篇71

第八章 温热类温病71

第一节 风温71

一、概述71

二、病因病机72

三、诊断要点73

四、辨证治疗原则73

第二节 春温73

一、概述73

二、病因病机74

三、诊断要点75

四、辨证治疗原则75

第三节 暑温75

一、概述75

二、病因病机76

三、诊断要点77

四、辨证治疗原则77

第四节 秋燥78

一、概述78

二、病因病机78

三、诊断要点79

四、辨证治疗原则79

第五节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80

一、卫分证治80

二、气分证治82

三、营分证治90

四、血分证治94

五、气营(血)两燔证治95

六、后期证治97

第六节 温热类温病临床指导102

一、文献辑要102

二、临床举要109

三、临床病案110

第九章 湿热类温病114

第一节 湿温114

一、概述114

二、病因病机115

三、诊断要点116

四、辨证治疗原则116

第二节 暑湿117

一、概述117

二、病因病机118

三、诊断要点118

四、辨证治疗原则118

第三节 伏暑119

一、概述119

二、病因病机119

三、诊断要点120

四、辨证治疗原则120

第四节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121

一、卫气分证治121

二、气分证治124

三、营血分证治131

四、后期证治134

第五节 临床运用指导137

一、文献辑要137

二、临床举要141

三、临床病案144

第十章 温毒类温病149

第一节 大头瘟149

一、概述149

二、病因病机149

三、诊断要点150

四、辨证治疗原则150

第二节 烂喉痧150

一、概述150

二、病因病机151

三、诊断要点151

四、辨证治疗原则151

第三节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152

一、卫分证治152

二、气分证治153

三、营血分证治156

四、后期证治157

第四节 温毒类温病临床指导158

一、文献辑要158

二、临床举要161

三、临床病案162

第十一章 温疫类温病165

第一节 温热疫165

一、概述165

二、病因病机166

三、诊断要点166

四、辨证治疗原则166

第二节 暑热疫167

一、概述167

二、病因病机167

三、诊断要点168

四、辨证治疗原则168

第三节 湿热疫169

一、概述169

二、病因病机169

三、诊断要点170

四、辨证治疗原则170

第四节 温疫类温病主要证治171

一、卫气同病证治171

二、里热充斥三焦证171

三、邪炽阳明证治172

四、邪遏膜原证治173

五、清浊相干证治174

六、疫困脾土证治175

七、气血两燔证治175

八、后期证治176

第五节 温疫类温病临床指导177

一、文献辑要177

二、临床举要181

三、临床医案182

下篇185

第十二章 叶天士《温热论》185

第一节 叶天士与《温热论》185

第二节 《温热论》原文类编186

一、温病大纲186

二、邪在肺卫188

三、流连气分190

四、邪留三焦191

五、里结阳明192

六、论湿194

七、邪入营血196

八、辨舌198

九、验齿205

十、辨斑疹白?207

十一、论妇人温病210

第十三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213

第一节 薛生白与《湿热病篇》213

第二节 《湿热病篇》原文类编214

一、湿热病提纲214

二、邪在卫表215

三、邪在气分217

四、邪入营血223

五、变证225

六、类证231

七、后期调理238

第十四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选241

第一节 吴鞠通与《温病条辨》241

第二节 《温病条辨》重要原文类编242

一、温病大纲242

二、上焦篇244

三、中焦篇258

四、下焦篇272

五、温病治则279

六、温病治禁280

附录 方剂汇编284

热门推荐